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最热点话题。据一家权威机构不久前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进行的分层抽取调查显示,公众最关注的这些热点话题依次是:物价上涨、反腐倡廉、医改方案、就业问题、收入分配、社保养老、住房保障、司法公正、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教育公平。这十大热点中,有九项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物价、医改和就业问题、住房保障等民生议题的社会关注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省就业工作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人群”,注重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优化服务助推就业“三个环节”,就业工作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注重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的转变,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措施,将减少失业的防线提前到稳定就业岗位;二是由过去注重帮扶就业,向注重帮扶就业与促进创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恩平  牛冲槐  郭伟军 《前进》2009,(11):36-38,5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又一重大就业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大多数学者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归因:从需求角度看,是就业岗位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从供给角度看,是就业观念、就业偏好影响与就业能力不足,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青年就业问题的视点校正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锐 《青年探索》2005,(6):48-52
在青年就业问题上,无论是理论、媒体的关注还是政府的制度设计,都存在着过于关注大学生的偏向。青年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素质型、心理—观念型、机会型、信息型和制度型障碍等五种就业障碍,而大学生与一般青年相较,其就业障碍主要源自主观原因,一般青年则在就业时受到更多的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在青年就业问题上,必须校正被偏移的视点,在制度设计上更多地关注和关心一般青年,以服务为核心理念,以保障为主要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就业形势严峻。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在促进就业有益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性价值。本文旨在从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三个方面对我国就业促进法与国外促进就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一些概括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7,(12):26-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中央和困务院一贯高度关注民生,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礼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今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使我困的就业促进工作迈入了长效机制的法制化轨道。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工作的主导、指导服务作用,不仅有利于就业工作的顺利实现,而且对提高高校就业率促进高校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迎春 《人民论坛》2012,(20):156-157
地方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比例高、人数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此类院校就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的就业难问题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方高校自身教育环境局限,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以及来自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地方高校应从关注机制、帮扶机制和预警机制的构建入手来应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就业管理中,可以从更新高校毕业生择业工作观念、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载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分级分类就业管理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腊梅飘香,杨柳吐艳。2月20日,为进一步掀起共同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就业环境,改善就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的热潮。福建省劳动保障厅、福州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在福州市开展农民进城务工春风行动活动日。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在福州五一广场、火车站及仓山林则徐广场三个现场设置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和保障民计民生,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帮助职工渡过就业难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我市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天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就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2.
张新  霍红 《辽宁人大》2009,(6):31-31
近几个月来,金融危机给原本紧张的就业形势再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赵海林、佟岗、王建华等数十位沈阳市人大代表率领各自企业迎难而上,不仅不减员,还纷纷通过招聘会、洽谈会、走进校园等形式向大学生抛出橄榄枝。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各级人大代表已提供近5000个岗位,为大学生就业解压。与此同时,面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人大代表还纷纷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福建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摆在优先位置,f福建省省政府已确定2011年就业指标任务是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在新的一年里,福建省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基础上,各级人社部门及就业机构拟从“十个扩大”方面做工作,确保2011年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尹鸿祝  吕诺 《半月谈》2003,(12):6-8
进入6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广开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就业领域有了第一部基本法律,就业工作将获得最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强化全社会促进就业责任,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及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也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实现高校就业工作质量提升机制,应包括全员联动构建高质量就业队伍机制、全过程教育促进就业精准指导机制、全方位就业实践平台搭建科学分析机制,只有充分应用好这些机制,才能有效助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走在前列”。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列过程中,要关注重点人群就业情况,对就业困难人群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宜的就业帮扶政策,切实兜牢就业帮扶底线,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在夯实民生保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就业",始终牵动着千家万户,为全社会所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机制与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业与创业能力不足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外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并从组织体系、工作经验、群众基础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潜在优势,指出高校共青团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将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核心任务,以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为重要抓手,关注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缺口,协调高校、社会与学生三者的关系,努力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朝晖 《浙江人事》2008,(10):43-44
随着高校扩招和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专业设置、就业管理模式不尽合理,以及毕业生期望过高、诚信危机和困难群体等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尝试就如何做好若干就业服务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