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人们对大规模产品侵权问题的思考,而我国法律并未就大规模产品侵权问题作出规定。基于大规模产品侵权的特殊性分析,应该在大规模产品侵权举证责任分配方面为众多的受害人提供充分的、及时的救济,由政府为受害人提供产品缺陷举证责任上的帮助,并且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侵权问题正成为理论研究热点。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大规模侵权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响着讨论的思路。由于大规模侵权本身的描述性与模糊性特点,对其精准定义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妨碍学者间达成基本共识;由于大规模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的主要之处在于救济的困难,故学者们对于大规模侵权的研究着眼于救济视角。其中国家救济在各国都日益得到重视,因此,国家救济就成为大规模侵权研究的重要视角。在此视角下,讨论大规模侵权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救济问题,既能突出重点,也合理区分了各种救济制度的功能,从而发挥体系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侵权不能为受害人单一或人数较少的一般侵权所涵摄。大规模侵权救济思维要找寻侵权人和众多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补偿性赔偿思路已很难满足救济需要。通过大规模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视角,遵循立法扩大化趋势,回归正当性理论基础、发挥现实功能,积极塑成大规模侵权救济思维。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三大诉讼法实行的是一元的证明要求 ,但在一些工业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公害事件所引起的侵权案件的处理中 ,要求认定案件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不利于对受害者的保护。我们应当借鉴以自由心证为背景的“比例认定”理论。“比例认定”是指在侵权案件中 ,法官对损害发生的因果关系没有形成完全的确信时 ,按心证程序比例确定损害赔偿额。  相似文献   

5.
药品这把“双刃剑”在治病教人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面对日益严重的药品侵权事件,如何构建药品侵权事件受害者的救济体系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立足于责任保险领域,构建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完善我国药害救济制度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大规模侵权案件的频繁发生,我国司法实践开始出现诉讼信托现象,以环境侵权和著作权侵权诉讼最具代表性,并得到了最高院的认可。在消费者保护领域,作为消费者整体利益代言人的消费者协会,在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中只能起到“支持消费者起诉”的作用,不利于发挥其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职能。那么,在我国个别领域出现的诉讼信托能否移植到消费者保护领域?我国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对该问题的研究更显现出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侵权法主要预防和制裁的是行为人的"积极作为侵权",对行为人的"消极不作为侵权"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因侵权法没有明确规定而无法做出裁判的尴尬局面。通过对国外相关国家民法中不作为侵权责任的考察,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不作为侵权应当采取"一般条款+类型化"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动物伤人事件频频发生,值得反思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制度。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较为特殊的一种侵权行为,侵权主体的高危险性决定了其归责制度必然不同于一般的侵权行为。各国民事法律均对其责任有专门的规定。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各国对动物致害责任的归责制度,根据我国立法环境,借鉴各国立法经验,就动物侵权行为主体的划分和侵权义务主体认定两个重要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规模侵权现象日渐增多,呈现出侵权类型多样、损害后果严重、救济途径有限等特点。司法实践中,大规模侵权的法律规定存在空白,处理机制有待完善。基于此,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关于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律问题及其救济机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我国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律适用及救济机制研究,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频繁发生的大规模侵权所产生的损害赔偿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责任保险制度以其分散风险、赔偿及时等特点,成为解决大规模侵权赔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大规模侵权适用责任保险制度具有理论的正当性,符合侵权法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并且平衡了侵权法的利益冲突。在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具体构建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行国家主导模式,发挥国家的管理协调能力;第二,建立同行业经营者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增加企业购买责任保险的资金;第三,坚持侵权损害赔偿与责任保险制度并存,并且优先适用责任保险制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媒介侵权行为特指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新闻媒介缺乏法律意识,在对刑事诉讼案件进行报道时,一味追求所谓新闻的真实性,在报道受害人的被害经过及结果的同时,也侵害了受害人的人格权,由此引发新闻侵权诉讼。在新闻侵害人格权下,受害人可以依照《民法通则》及《刑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来应当构建工伤保险、侵权损害赔偿以及商业保险的综合救济体系。在解决工伤事故时,应当由工伤保险提供主要赔偿来源,同时保留受害雇员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将民事侵权赔偿作为补充来源,并以雇员所受实际损害为最高限额;同时积极发挥商业保险作用,鼓励企业投保雇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对企业更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同侵权行为是民事侵权领域一种常见的行为,对其本质的认定在国内学者间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而对其本质的认定又将最终影响到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或认定)以及侵权责任的划分等重要问题。因此,对其本质问题的分析殊为重要。本文拟从对比分析入手,先对国内诸多观点进行评析,进而提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是各个侵权行为中的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既包括在共同行为之中,也包括在共同结果之中。  相似文献   

14.
侵权法的局限性催生了环境责任保险,而传统侵权理论对环境责任保险正当性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它阻碍了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事实上,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把环境民事责任与合同契约责任有机联系起来,弥补了侵权行为法在环境侵权领域的局限性,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不违反道德规范,不会导致个人责任没落,反而突破了传统侵权理论的桎梏,强化了侵权法的补偿功能,促进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扩大了侵权责任的范围和领域,有助于近代侵权法向现代侵权法过渡,对侵权行为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虽然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规定于交通肇事罪,但其本身仍具有独立性,认为该情节属于结果加重犯、情节加重犯或者复杂的情节加重犯的观点均不能合理解释相关立法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主观罪过形式不是过失,而是间接故意。同时,刑法之所以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规定了七年到十五年有期徒刑,实际上是因为该情节的法律评价范围包含了对不作为形式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的救济方式有两种: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物权请求权的制度,物权请求权被纳入债权请求权中.文章以一个案例为前提,分析了通过债权请求权来保护环境侵权受害者已不能够满足环境侵权救济的现状,得出环境侵权的物权法保护,是完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均数以十万计,大量交通事故及其严重的损害后果,带给交通事故直接当事人(包括侵害者与受害者)无法承受的压力,也使交通事故的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认定赔偿责任主体方面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审判实务中,部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认定赔偿责任主体不当。本文通过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和责任主体确定标准的分析探讨,理清实践中赔偿主体确定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闻媒体侵权现象及其法律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媒介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 ,极大地发挥了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 ,但是新闻侵权事件的屡屡发生 ,使得我们开始对媒介的舆论监督地位进行反思 ,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防止新闻侵权 ,避免新闻官司 ,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并将法律意识自觉地、充分地运用到舆论监督中去 ,维护新闻舆论监督的公正性。本文从法理角度对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以及新闻侵权的法律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侵权法中,受害人同意是被告针对原告提起的故意侵权[1]诉讼可以主张的抗辩事由之一.受害人同意是被告针对原告提起的故意侵权诉讼所主张的抗辩事由.被告的抗辩得到法庭支持,必须以同意的有效成立为前提.同意的效力一般会受到同意的能力、同意的范围、同意的基础、同意的内容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通信内容、网络生活安宁和个人网络空间的入侵或破坏。正当的网络防卫行为、享有知情权或有法律授权的行为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认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责任承担上应引入辅助侵害责任、代理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