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孔     
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8月8日参加了中国美术馆开展的国画大师黄君璧作品回顾展。郝柏村离开公职后,曾四次造访祖国大陆。此次是他首次访问北京,行程十分低调,定位为私人行程。报道称,郝柏村此行虽为黄君璧画展,但也得隙与大陆军方人士互动,以其曾任“国防部长”、“参谋总长”身份,有指标意义。郝柏村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立场。  相似文献   

2.
褚静涛 《台声》2005,(1):26-27
民进党年轻气盛,早已完成世代交替,处在上升阶段,占据台湾意识的制高点,加上“台联党”的支持,挟执政之势,年底在“立法院”选举中很可能过半数,一党独大。如果蓝营继续内耗下去,终会被绿营各个击破。 在台湾主政达五十多年之久的国民党,被羽毛未丰的民进党赶下台,主要原因是内讧。李登辉摧毁及裂解国民党,1993 年赵少康等外省籍精英离开国民党,组建新党。1996 年,林洋港、郝柏村等国民党大老被扫地出门。1999 年宋楚瑜愤于李登辉过河拆桥、赶尽杀绝,独自参选“总统”。2000年李登辉扶植“台联”。四分五裂的国民党怎能与年轻气盛的民进党抗…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声称自“1991年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李登辉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两国论”一出笼,当即遭到中国人民包括台湾民众的严正声讨和抨击,国际社会也是一片反对之声。李登辉和他的“两国论”顿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分裂本质和真实面目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4.
严安林 《台声》2011,(8):44-44
6月30日,台湾检察机关特侦组召开记者会,宣布对李登辉在任职期间涉嫌台湾安全密账贪污给予起诉。一时间,李登辉被起诉事(以下简称“李案”)引起台湾政局不小震动,蓝绿阵营各自解读,借机攻击对手。在半年后就要进行选举的敏感时刻,人们的关注点并不在李登辉是否贪污,而是这个案子对选票的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5.
4月8日,台湾召开“国统会”第14次会议,李登辉就大陆政策作了主要报告;台湾“陆委会”、“‘外交部’”及“国安局”负责人也对相关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这些讲话中虽有些许新的提法,但台湾高层仍没有改变“分裂分治”、“两个中国”的市场n其一,李登辉等仍在顽固坚持两岸是“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错误主张。在讲话中,李登辉再次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从对等分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出发”;“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应坚定国家的生存至上,人民的安危与福祉优先的立场”。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6.
《台声》1994,(3)
前一个时期,连战、郝柏村、江炳坤等人陆续以私人身份赴东南亚国家“度假”,并和这些国家的首脑进行会谈.最近李登辉也以“私人度假”名义前往东盟国家访问.台高层官员推出一连串所谓“度假外交”,是台当局全方位“实质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为突破外交困境所用的手段.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与中国建交国家同台湾进行官方往来.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台湾在对外军购中出现的一系列弊案和丑闻,不断引起岛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响。今年1月中旬句随着法国向台湾出售的最后一艘“拉法叶”驱逐舰的正式交付使用、台湾和法国之间的这项军购合作终于结束,法国向台湾出售的幻影—2000战机也在陆续交货。正当此时,地中海彼岸又传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迪马事件”。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岛内对“一个中国”之涵义,议论纷纷,争论不休,在国民党内外引起一片混乱,李登辉、郝柏村等多次出来讲话,最后由国民党中常会就“一个中国”政策发表《严正声明》,以此来统一“政见”。我们觉得有必要从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和求同存异的原则,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一)“一个中国”是祖国统一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3,(3):32-34
去年(2002)12月15日,在日本“李友会”上,李登辉以越洋视讯发表(台湾精神与日本精神)的演讲,大事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并指谪战后日本的“自虐价值观”把“现在世界上最要依赖的日本,其‘武士道’与‘大和魂’在1945年败战以降,几乎不被理睬,被一脚踢开弃如敝屣”,并惋惜“武士道的否定,不能不说对日本人是极大的打击。当然也同时可说是世界人类的很大的损失”。据李登辉说,他说的“武士道”是根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1899年)一书。他并期望日本能恢复“武士道”精神,“才能…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7)
3月29日至30日,台湾反"独"人士王文燮、郝柏村两位老先生先后不幸辞世,国台办于3月30日发表谈话,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我们对郝柏村先生、王文燮先生不幸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他们的亲属表示诚挚慰问。郝柏村先生、王文燮先生民族情怀深厚,坚决反对‘台独’,致力国家统一,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贡献良多,赢得两岸同胞广泛赞誉和敬重。斯人虽逝,风范长存。期待两岸同胞携手努力,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致力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为此,本刊刊登保定军校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马永祥近期撰写的回忆郝伯村先生的文章,以示对郝伯村先生的缅怀。  相似文献   

11.
王平 《台声》2007,(6):107-107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在代表台湾民进党参选2008年台湾领导人的提名竞争过程中,“当问到是否赞成与大陆统一时,‘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独’。”近期贵刊“台岛聚焦”栏目介绍了这一情况,有助于读者了解台湾“选情”。  相似文献   

12.
白皮书的发表与两岸关系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发表白皮书2月21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刃、公室联名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笔者认为,这份重要文献的发表,是基于以下3种因素的考量:(一)这是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而采取的反制措施。此次白皮书与1993年发表的始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上次的白皮书是全面讨论台湾问题,而此次的白皮书则是专门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展开论述,这反映出当前两岸矛盾的态势,已经从“以何种方式统一”变为“要统一还是要分裂”,或曰“‘一中’与‘两国’之争”。针对台湾当局企图“用所谓…  相似文献   

13.
李哲夫 《台声》2000,(9):11-12
对于台湾新领导人“5·20讲话” ,北京台办反应为“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的声明则明白指出 :“台湾地位未定论借尸还魂 ,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另如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直称 :“两岸新冷战的宣告” ,因为“5·20讲话”并不仅是“回避”或“模糊”“一中原则” ,又是再次站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之上。 (见《海峡评论》2000年6月刊 )可以说 ,过去10多年来台湾在李登辉主导下 ,两岸关系的政策 ,是经历了一个直线上升的“台独分裂主义”的政治运动 ,这造成了今天在台湾岛内 ,不只台湾“独立建…  相似文献   

14.
达慧 《台声》1995,(11)
李登辉在台湾掌权后,曾一再声称“要以民意为依归”。今年6月,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所作的演讲,更以“民之所欲,长在我心”作为其演讲的题目,声称此乃“本人服务公职的准则”。然而李登辉掌权五年多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做到“民之所欲”长在他心中呢? 台湾民众的“民之所欲”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胡必松 《台声》2002,(12):20-21
“喜欢乱讲话”,这是岛内许多媒体对李登辉的评价。李登辉的“乱讲话”,常常表里不一、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口口声声称“爱台湾”的同时,却总是提出一些“害台湾”的主张。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源于李登辉内心深处的“皇民意识”。了解李登辉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常以“台湾之父”自我标榜,但念念不忘的却是自己“20岁之前是日本人”。在李登辉的思想意识中,被扭曲的“台湾意识”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浓厚的“皇民意识”才是实质。这种思想意识的二重性,正是李登辉胡言乱语的根源。最近李登辉抛出的所谓“脱古”等系列言论充分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台湾前行政部门负责人郝柏村投书岛内媒体,质疑目前台湾中小学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部分内容暗含“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台湾不是中国人”概念,误导了青年学子的国家认同,呼吁马英九当局全面修订中小学史地课本。郝柏村此言一出,引发岛内各界强烈反响,再度将修订台湾教科书这一敏感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讲演中再一次宣扬他的“台独”理念。他不仅声称要给台湾以新的“定位”,而且提出“要向不可能事物挑战”。那么他究竟要向什么挑战? 李登辉赴美前曾一再声称,海峡两岸目前是“分裂分治”,“大陆主权不及于台湾,台湾主权不及于大陆”。并有台湾官方人士跟着补充,要以“大陆代表大陆,台湾代表台湾”的模式参与国际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李登辉返台之日又表示,台湾“目前最欠缺的”是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寥寥数语,道出了李登辉的真实用意,他所要挑战的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亚贝 《两岸关系》2001,(10):8-10
李登辉与基本教义派反对戒急用忍松绑8月27日,台湾经济发展咨询会议通过了关于松绑“戒急用忍”和开放直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等共识。有关共识的内容是:“将‘戒急用忍’政策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由产业、政府、学术界人士组成专案小组,定期检讨放宽到中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及产品项目,审慎评估可能导致少数核心技术转移或流失项目;放宽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额的个案,以专案审查机制进行风险管理;”“配合加入世贸进程,开放两岸直接贸易、通邮、通讯等业务,适度扩大开放大陆物品进口;整体规划两岸‘三通’,在两  相似文献   

19.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陆委会”就李登辉的“两国论”发表书面说明,诡称“两国论”是从历史等观点“对既存事实作明确说明”。本文通过对台湾的地理、民族、文化及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的管理等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登辉抹煞“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枉费心机,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20.
默言 《台声》2001,(4):1-1
最近,日本右翼人物小林善纪的漫画书《台湾论》中文版在台湾出版。此书公然歪曲历史、美化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借李登辉、许文龙等“台独”媚日分子之口,宣扬“皇民化”意识,鼓吹台湾“去中国化”的分裂言论,遭到了海峡两岸有识之士的同声谴责。   《台湾论》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小林与李登辉个人的访谈,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奢谈台湾的认同、民族主义、台湾的大血统及台湾的历史等。第二章“李登辉对日本的爱”是让日本右翼人士最感“欣慰”的部分,也是李登辉汉奸嘴脸的大曝光。在书中,小林不但将李登辉视为日本遗产的保护者,还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