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面沉降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本文重点分析了开采地下流体、开采地下矿体及地震液化、深大基坑工程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并结合上海、西安等地区的地面沉降研究与治理课题,针对几种典型成因的地面沉降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的工程对策。对我国的地面沉降治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地面沉降,这一不易为人察觉的地质灾害正引起人们的注意。不久前,来自全国11省(市)的100多位代表齐聚上海,就地面沉降防治问题交流经验,梳理思路。据悉,这是国土资源部首次以地面沉降为专题进行研讨交流。下沉的地面这是一串非常醒目的数据:近年来,上海地下水位稳定在20米左右,但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已降低到了30米,杭嘉湖地区有的深达45米。换言之,地下水决定了土地的承载,周边的地下超低水位迟早会影响上海,进而可能造成整个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面沉降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2012年2月20日,《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为此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性灾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7):6-7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简称《规划》),意味着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被提上日程,同时,也将我国地面沉降问题推入公众视野中。《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  相似文献   

5.
李绍武 《中国减灾》1993,3(1):54-56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坑道突水突泥、煤田自燃、瓦斯爆炸、地下热害、岩爆和坑道塌落、冒顶、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土体胀缩、冻融、冻胀、海水倒灌等等。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多发地区,沿海地区和河流三角洲城市地带,是地面沉降发生区。在华北和华南地区分布有岩溶塌陷,矿区塌陷,在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面沉降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2012年2月20日,《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为此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上海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与地震、泥石流等剧烈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相比,地面沉降的危害需要经过长年积累才会显现,人们很难觉察到地面沉降给自己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但其对地面建筑、地下管线、防汛设施的潜在威胁是巨大的。同时,地面沉降也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发生沉降后很难再恢复原状。对于建筑密集、人口集聚、市政设施密布的现代化大都市而言,加强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防治有着重要意  相似文献   

8.
四面八方     
《天津人大》2013,(5):48
上海市:通过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地面沉降防治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区域性地面沉降防治的监督管理,明确了水务、建设交通、发展改革、财政等管理部门的各自职责分工;进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中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发生了地面沉降问题,其中,长三角、华北平原、汾渭盆地是中国三个主要的沉降区。地面沉降的罪魁祸首是人为因素。地面沉降研究专家认为,进行相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简称《规划》),意味着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被提上日程,同时,也将我国地面沉降问题推入公众视野中。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是上海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具有缓变性和不可逆转性。地面沉降防治是一项关系本市城市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在历经5个月的审议、修改后,4月17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7月1日起施行。作为跨届立法项目,条例的顺利出台,既为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划上了一个句号,也为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开了个好头。条例在草案的基础上新增了地面沉降灾害应急处置、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控制等内容,并对阻断降水目的含水层施工方法的运用与管理、重大市政工程设施地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环境地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两方面分析了导致城市地面沉降的因素,提出了大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目前地面下沉的最主要原因。从塑性变形角度分析了地面沉降具有的延续性,对预防和控制城市地面沉降作了综合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向上延伸,我们透过林立的高楼仰望星空时,几乎没有人察觉到,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在无声无息地下沉。地面沉降,这样一个让人不易察觉的缓变性地质灾害,正在侵袭我们的生活。地面沉降,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人根据1921年至1938年上海市重复水准点测量结果,提出上海存在地面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甬政办发[2009]1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强对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宁波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磊 《中国减灾》2012,(7):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据调查,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约有41万处,各类塌陷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崩塌、滑波、泥石流威胁。有23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塌陷,16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例如,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地面沉降造成当地防洪能力下降,建筑物开裂,并危及铁路、公路设施,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据专家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金磊 《中国减灾》2012,(4):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灾害。  相似文献   

18.
千万年来,我们脚下的大地稳妥地承载着陆地上无数生灵万物。如今,随着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加强,过分索取地下水资源,大地已经变得不堪重负,慢慢塌下了高挺的脊梁——目前,地面沉降问题已经由部分大城市向更广范围区域性扩展,地面沉降成为世界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千万年来,我们脚下的大地稳妥地承载着陆地上无数生灵万物。如今,随着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加强,过分索取地下水资源,大地已经变得不堪重负,慢慢塌下了高挺的脊梁——目前,地面沉降问题已经由部分大城市向更广范围区域性扩展,地面沉降成为世界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报》2014,(1):2-6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2月2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3日起施行。天津市市长 黄兴国 2014年1月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