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银钟 《法学》2005,(8):77-83
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曾经极大地推动了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但由于这种理论范式脱离了现代法的价值目标体系,与民主法治社会的核心理念相悖,违背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为有罪推定思想的翻版,容易导致冤假错案不断滋生,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予废止。刑事诉讼法是人权保障法,是维护正当程序的限权法。重构以正当程序保障人权为诉讼目的范式的新刑事诉讼法和新刑事诉讼法学,则是当前最紧迫的学术任务。  相似文献   

2.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虽公检法三机关的任务在表述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保障人权”与“正当程序”的价值已然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显现出来,并呈一种良好的趋势生长.目前在理论界,主流的观点在于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并重.刑事诉讼法是人权保障法,是维护正当程序的限权法.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构以正当程序保障人权为诉讼目的范式的新刑事诉讼法和新刑事诉讼法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在理论界普遍认同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为刑事诉讼目的的"双重目的理论".但"惩罚犯罪"的目的,存在着很多与现代刑事诉讼法治的价值目标相违背的地方,在分析这种理论缺陷的基础上,重构一种以维护宪法秩序为根本;正当程序为核心;真实发现为直接目的的体系,不仅可以繁荣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而且对促进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化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目的理论是刑事诉讼法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从各国学术界对刑事诉讼目的研究探讨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观点集中于控制犯罪与正当程序、保护人权,或以一者为重或二者兼备,本文拟从分析比较这些观点浅析刑事诉讼目的更深层的可能性即发现事实真相从而实现纠纷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5.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11):149-152
作为规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刑事诉讼法》自制定以来,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现行《刑事诉讼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刑事诉讼现实的需要,特别是有些诉讼程序已经不符合正当程序理念的要求,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本文从正当程序的基本理论、正当程序在我国实行的条件及正当程序理念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如何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贯彻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13):111+115
正当程序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且最要的原则,如何理解并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正确贯彻实施这一原则,对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正当程序的基本理论、正当程序在我国实行的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目的在刑事诉讼程序领域居于核心地位 ,它既是刑事诉讼立法、司法的内在要素和基本前提 ,又是与刑事诉讼的主体、职能、构造等紧密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根本目的是维护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与秩序。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目的在刑事诉讼程序领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刑事诉讼立法、司法的内在要素和基本前提,又是与刑事诉讼的主体、职能、构造等紧密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根本目的是维护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与秩序。  相似文献   

9.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长期被比较法学范式与新意识形态法学范式所支配。这两种研究范式所生产出的研究成果并不足以支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当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来观察与思考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时,可以探求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更为有效的思路与方案。实证研究范式与传统研究范式的差异,还使得实证研究范式具有构建中国本土化刑事诉讼理论体系,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刑事诉讼制度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根本目的在于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侧重于保障人权,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权利,因为毕竟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无力对抗公权力,所以需要法律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 刑事诉讼结构又称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诉讼形式或刑事诉讼模式。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刑事诉讼构造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较早提出来并确立于刑事诉讼法学之中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构的类型,国外理论界有多种说法,如:犯罪控制型与正当程序型、弹劾式与纠问式、当事人对立主义与非当事人对立主义以及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等。其中,最为通行的是将当今国外刑事诉讼结构归纳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呈现由浅入深、逐步深层发展的趋势,但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各有缺陷,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将实体和程序割裂开来,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论、双重目的论表面上是兼顾二者的优势,同时也集两者的缺陷于一体;等等。  相似文献   

13.
对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与开拓─—评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陈瑞华刑事诉讼目的是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刑事诉讼目的问题日益引起法学界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宋英辉博士在其新作《刑事诉讼目...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诉讼目的实现中的利益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刑事诉讼目的实现中的利益冲突与选择●李富源侯俊杰赵厚轩当今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以其既能准确地实现国家刑罚权又能有效地保障人权作为最理想的追求。修正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尤其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  相似文献   

15.
"部门法哲学"研讨热潮需要回应,刑事诉讼法哲学研究中逐渐暴露的难题需要应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刑事诉讼法哲学是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具有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双重属性。针对刑事诉讼现代化,我国应自觉运用反思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狭义上的刑事诉讼法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与简易程序的正当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与简易程序的正当化陈卫东李洪江通过程序制约国家刑罚权的滥用,是近现代英美法中正当程序的基本思想。正当程序理念所表达的注重程序,既体现了在刑事诉讼中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亦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当今世界各文明国家的刑事诉讼法无不体现出正...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发展及从中规定的有关非法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了探讨,非法证据排除应当运用到公、检、法在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各程序中,最终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的程序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安 《法制与社会》2013,(15):259-260
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在刑事诉讼领域,犯罪控制和保障人权始终是两大主要的价值目标.本文从犯罪控制和人权保护的概念入手,结合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探求实现两者价值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魏星  张丽 《法制与社会》2013,(16):15-16
保障人权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大趋势,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是一个国家人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进步的程度。本文通过对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与旧刑事诉讼法进行比较,展现了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充分说明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尽管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和诉讼制度都在强调司法公正、司法效率、程序法定及保障人权,但不同版本和不同时代的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对"刑事诉讼"的回答却如出一辙,都在单方面强调它是国家惩罚犯罪的活动,种种解释均不能体现出诉讼理念和诉讼制度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与学者们关于其他基本诉讼范畴的阐述不能衔接起来.基于此,有必要对"刑事诉讼"重新定义,一方面体现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整个刑事诉讼自身理论体系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