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在书赠瞿秋白的条幅上写下的话。瞿秋白是被鲁迅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彼此之间建立的友谊却深沉厚重。在瞿秋白处于生命危险、生活最为困难的境遇时,是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他最真诚、无私的帮助,这才让瞿秋白有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给予他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与鲁迅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予以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4.
正瞿秋白是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在瞿秋白的心目中,有一位同样是以笔作武器的同道之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白色恐怖的岁月,作家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的群体,由于向往革命与自由,瞿秋白多次遭遇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在那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鲁迅给予了他多次的帮助,将自己的家当做避难所,让瞿秋白一次次躲过了危机。顾顺章叛变投敌,瞿秋白在鲁迅家中避难由于顾顺章叛变,导致中共许多高层人物面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的危险。顾顺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彼时尚未暴露身份,所以写信给鲁迅求救。瞿秋白为什么会给鲁迅写求救信?他和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瞿秋白会写信给鲁迅缘起4年前。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这时,瞿秋白对在上海左联工作的冯雪峰说:"现在我离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文化革命战线的主将,当时敌人攻击他,朋友误解他。瞿秋白把正确地评价鲁迅看成那个时期文化战线上一个重大任务。因此,他白天专心研究鲁迅著作,夜深人静就伏在一张小方桌上写作,花了4夜工夫,写成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相似文献   

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曾以清人何瓦琴的这句联句书赠瞿秋白。由此可见 ,鲁迅其时已将瞿秋白引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之间的友谊 ,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鲁迅给瞿秋白回信 ,首以“敬爱的 J.K.同志”相称193 1年 1月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而此时 ,他的肺病又不时发作 ,为此 ,中央批准他在上海养病。这时的心情 ,用他自己在《多余的话》中所表露的言语来说 ,是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  相似文献   

8.
他本是富家子弟,却不求功名利禄,矢志报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他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的安全;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文稿……他就是谢澹如先生,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一位忠实朋友。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珍藏的大量的有关鲁迅、瞿秋白、茅盾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相似文献   

9.
陈家鹦  万霞 《党史文苑》2008,(12):30-34
谢澹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忠实朋友。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便与冯雪峰结为挚友,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三十年代冒着危险投入“左联”文化活动,曾掩护瞿秋白夫妇渡过危机: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文稿……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珍藏的大量有关鲁迅、瞿秋白、茅盾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0.
1933年7月的一天凌晨,一阵急而响的敲门声吵醒了鲁迅夫妇。他们仔细一听,是瞿秋白。忙打开门,只见瞿秋白夹着一个小衣包,仓促地走了进来,这是瞿秋白第3次紧急到鲁迅家避难了。原来,在上海的江苏省委机关被敌人发觉,牵连到瞿秋白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12.
正《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密写的遗嘱。作为一个"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从狱中发出的信,几乎都加了密,如他被俘后写给鲁迅和周建人的信用的是化名、暗语,采取了周密的安全措施。作为遗嘱,瞿秋白更是充分发挥其语言文字才能,留下了诸多关键词作为导读。标题、引言与序言的解密读懂了《多余的话》的标题、引言与序言,也就进入了读懂瞿秋白遗嘱之门。(一)标题:多余用"多余的话"作为遗嘱的标题是瞿秋白的深思熟虑之选。"多余"通常理解是可有可无甚至累赘之意,但《辞海》对"余"的解释是"剩"。于是"多余的话"也就成为  相似文献   

13.
1933年底,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时,一次他给鲁迅和茅盾写的信中署名“犬耕”。鲁迅和茅盾不解其意,他说:我搞政治,好比使犬耕田,力不胜任的。他进而解释道:这并不是说我不做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始终如一的,我做个中  相似文献   

14.
闫恩虎 《唯实》2002,(5):78-7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但鲁迅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他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是所有人文研究都必须正视的精神高度。鲁迅思想和鲁迅人格的凝结和升华 ,形成鲁迅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现代与传统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许是因为鲁迅的独特地位和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人们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和表述便“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郭沫若以其绝世横溢的才华曾在鲁迅故居题过一联 :“孔子之前无一孔子 ,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毛泽东和瞿秋白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但是在相当的高度对鲁迅理解比较深刻的人。毛泽东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我党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个高层领导人其短暂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使用过的名字就是一个历史之谜,他有谱名、号、奶名、学名、别号,后来,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还曾使用过许多个笔名、化名、代号。据不完全统计,瞿秋白使用过的别名就不少于107个,在这方面与大名鼎鼎的鲁迅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6.
1950年12月31日,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毛泽东读着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请他为瞿秋白遗集题词的来信陷入沉思。良久,他提笔展纸,写下一段话: 瞿秋白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  相似文献   

17.
赵瑜 《学习导报》2011,(12):49-50
鲁迅叫他"小狗屁" 1932年6月,鲁迅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他,大概是想念孙子了,关心海婴的情况。于是,鲁迅便带着许广平拍了一张照片,寄给母亲。  相似文献   

18.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  相似文献   

19.
读《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比较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潘汉年、周扬、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茅盾、郭沫若、胡乔木、胡耀邦谈鲁迅的文字,不难看出,在共产党人中,对鲁迅有着最深切的感应者当属毛泽东,其次是瞿秋白。而郭沫若和周扬,均系鲁迅生前不甚喜欢,甚至有过冲突的人,尽管这两人晚年对鲁迅的推崇,其文字之多,誉词之高,已大大超过毛泽东和瞿秋白,其实,郭沫若、周扬与鲁迅思想完全是两种存在,他们生前与鲁迅的恩怨和后来对鲁迅的文学阐释,反差之大,给人匪夷所思的印象。①叶剑英元帅的言谈和文字中也有涉及鲁迅的,其特色有四点:第一,作为政  相似文献   

20.
<正>瞿秋白和鲁迅在革命和文学的事业中,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瞿秋白曾先后三次避难于鲁迅家,遂成史传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