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06,(10):12-15
《红军长征记》是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由长征人写成的第一部反映长征的书,史料丰富珍贵,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群众写作活动的结晶;体裁丰富多彩,堪称精心编成的军事文学;内容真实感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详细记述了《红军长征记》的成书过程及作品的特点,其背后的许多故事趣味盎然,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这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同年12月25日,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决定渡过黄河东征,组成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罔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  相似文献   

3.
徐世强 《世纪桥》2010,(18):32-37
<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下的革命武装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5.
李喆 《党史纵览》2011,(4):32-34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机关报,它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当时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份重要报纸,在遵义会议以前是由邓小平同志任主编,遵义会议以后是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该报为四开铅印报纸,用当地生产的毛边纸印刷,不定期Ⅲ版,最短两天出一期,最长半月出一期(长征途中)。一般每期出四版,遇特殊情况一期出八版,有时还出《号外》或《红星时刊》,在江西苏区发行量达17300份。  相似文献   

7.
8.
从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后历时25年,赖传珠坚持每天写日记。他把亲历和亲见的重大事件、领导讲话、部队行动,以及个人思考和判断都记录在日记里。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在作战中牺牲。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第四师请示新四军军分  相似文献   

9.
井人 《湘潮》2005,(7):31-35
被人称为“悲剧战将”的陈光,红军长征结束后接替林彪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抗战初期又接任林彪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而且一代就是5年。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陈光过早地从历史舞台上坠落下来,被湮没在时光的流逝当中。历史终究是不可随意抹去的。陈光于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容否定的功绩,在抗日战争中,他是一位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骁将。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1,(16):19-20
对信仰的深度诠释如果要我从30年来播出的200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推荐一部最有价值的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挑选电视剧《长征》。该剧站在当代思维高度回望历史,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关于长征的研究一直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对长征的研究,很多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邓小平关于长征问题的一个重要论断:“陕北根据地是落脚点和出发点。”这个论断是邓小平1975年9月1日在同话剧《万水千山》主创人员谈话时提出的。他说:“要把长征中的路线斗争写明确;要写陕北根据地是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关于长征的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革命影响具有重要启示。长征的终点在哪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2.
《遵义日记》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撰写《长征记》的征稿启事。在中央号召下,长征的亲历者积极性甚高,纷纷撰写。在此基础上,编者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1942年底印刷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一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有《七律·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这首诗的创作、传播、修改、解释、书赠等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2,(3):14-15
雷锋,一个光辉的名字;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雷锋日记》中那熟悉而又隽永的篇章,感受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十送红军》:一首革命历史的颂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锦涛  周喜珍 《湘潮》2010,(9):40-43
<正>~~  相似文献   

16.
舒畅 《世纪桥》2013,(4):44-4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撤离,历经两年的辗转,终于在1936年10月与红二、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于甘肃会宁。两年间,长征路线先后发生数次变化,有些是因为当时领导人决策失误而被迫改变,有些则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社会情况、敌我情况而做出的正确选择。那么这条纵穿大半个中国又承载着无数中央红军信念的红色路线,到底是怎样一步步形成并加以实现的呢?  相似文献   

17.
徐特立、谢觉哉和董必武,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三位著名的革命长者.中央红军长征时,他们被编在红军干部休养连,常在一起行军,一起休息,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孕育形成于整个长征过程,而贵州因为在红军长征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红军进入贵州是历史的选择作为国民党在南方的反动统治中最薄弱的区域,贵州很早就成为红军转移的目的地。1930年4月中旬、5月上旬,为避敌重兵"围剿",红七军及红八军(10月合编为红七军)一部分别从广西进入贵州荔波,榕江、从江等县。12月中旬,红七军约7千余人经贵州黎平县水口地域北上中央根据地。由于在湘鄂边和洪湖苏区反"围剿"中失利,红三军于1934年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作为长征中党中央事实上的机关报,《红星》报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长征中《红星》报及时传达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争取夷民的工作”,推动改正民族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突出强调加强民族工作以创造川陕甘苏区,严厉批评侵犯少数民族利益的行为,正确指导、大力推进了长征中中央红军民族工作的开展,为中央红军最终取得伟大长征的光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深入考察长征中我们党如何有效推进民族工作的开展,对于今后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1933年,当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根据地得到大力贯彻的时候,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以50万兵力,分四路“围剿”中央苏区。他采用了步步为营、层层包围的碉堡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