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无论是商品的价值还是使用价值都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一致的,都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是由特定的主体、客体与内容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什么政党或政党联盟可以成为依法执政的主体 ,是由一国的法律规定或确认的 ;依法执政的客体是指执政党依法掌握、控制和行使的国家权力 ;依法执政应包含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内容及执政行为方式的法治化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校励志教育是一个由主体与客体及其两者关系构成的结构系统。在目前,从主体向度开展励志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主体层面,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开放性的思想教育,激励机制建构与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4.
胡碧霞 《学理论》2010,(12):190-191
教学价值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学属性和主体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的价值主体是多元的,学生、教师、社会是课堂教学的三方主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客体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形成性结果。课堂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本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方面。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能恰当处理这两种价值的关系,并使之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是特色理论的价值观李新华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即客体属性和主体的客观需要的适合、接近或一致。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辩证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关于价值问题的系统阐发,但其整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简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溪源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是为了改造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与客观事物这种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而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和作用以及发展变化对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质上就是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内在关系通常本质地体现为它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上。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亟需解决如何找出有益于社会主义事物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反思,是我国实践的需要;社会主义评价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客体对主体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理论追求的目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造成道德滑坡、价值目标迷茫、价值取向扭曲。因而使假公济私、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了有力的遏制。但要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必须从人生观、价值观上来解决。1.价值,是一个涉及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范畴。就一般意义讲,价值是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客体自身的属性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人们对客体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价值的实现既不能脱离它的客观基础,又不能脱离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及要求,深圳非公经济党组织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重大任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对此跟踪调研,就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非公经济党组织如何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应当从规律的意义上科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跨世纪。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价值规律就是主客体之间效用关系的必然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的生动概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价值规律。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论价值客体是社会、集体还是个人,客观上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指引方向、提供动力、给予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证明它也具备这些功能。但是,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具有自为性特征,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  相似文献   

12.
褚凤英 《理论探讨》2008,3(1):122-124
从交往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二者在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活动客体为联结纽带,结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由此,交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体际关系生成的内在根源,交往范畴是我们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梳理清主体与客体及相关概念:如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含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学习和把握这些相关概念时,要注意的是,主体性与客体性是属性类词,是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或物的相关属性,因而要注意在动态中去把握。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所谓学术,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及其知识体系。而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问题。"学术的价值何在?"也就是学术的意义何在?学术能满足人的什么需要?学术的价值是多层  相似文献   

15.
刘大秀  王金荣 《求知》2000,(11):15-17
一、充分认识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监督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的活动环境包括诸多因素,如果按交往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划分,通常分为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三部分。工作圈子是以固定职业为纽带、以同事为交往对象的工作群体;生活圈子则是以血缘、家庭关系为纽带、以亲属为交往对象的亲缘群体;社交圈子则是由社交主体与外界的某种契合点为纽带,以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相同的客体为交往对象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6.
来稿摘登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结构 南京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杰、孙其昂、刘小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结构,是指在追求、实现、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中的相关实体能促使、推动价值主体获得对于价值客体本质的认知和对于客体本身的驾驭,以便价值主体本身的实践达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从而实现价值主体既定价值目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现代化目标的价值实现无尽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奋斗目标,构成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最大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既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真理,又是价值实现的客观内容。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来考察价值实...  相似文献   

18.
曹飞 《理论导刊》2002,(4):34-36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应建立于实践观点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也应以实践观点为基石。基于此,本文拟对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生命价值与人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一、价值是什么?从实践的观点看,价值无疑是客体对主体的关系。而客体对主体的关系是物(本文所说的“物”指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对人的关系。物对人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一是物对人的自在关系,一…  相似文献   

19.
行政问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行政问责制的基本问题,二者关系的平衡对于行政问责制的整体运行效果至关重要.对行政问责主客体平衡问题的考察,可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视角展开,行政问责主客体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是行政问责主客体之间通过以行政责任为具体内容的政治契约或管理契约,在委托一代理式的良性互动中共同保证行政责任有效实现的机制.正是公民-政府、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行政人员、行政领导-一般公务员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衡导致了行政问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失衡.对此,可从规范问责主体与客体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思路出发,通过构建作为委托者的问责主体对于作为代理者的问责客体进行问责的有力依据、有效途径和有利环境,来实现行政问责主客体关系的平衡,进而促进行政问责制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价值认识     
价值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重要问题,从主体——客体分化起,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便开始了实践认识活动.认识,一是认识客体,二是认识主体自身.就其性质区分,认识客体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认识主体自身的利益关系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本文拟以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为轴心,揭示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与科学认识的内在统一,以期阐明将价值理论研究纳入认识论研究的意义.一、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同其它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中,事物的本质呈现于关系中,关系就是本质.以实践关系为主要中介活动的主体——客体结构呈现出的复杂关系,揭示了事物的多方面本质,诸如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人与自然矛盾的本质等.它们既有互相区别的属性,又具有在实践基础上内在统一的属性,因此在主体——客体复杂关系结构中,抽取出任何一种关系,必然要涉及到其它关系,但毕竟每一种关系又都拥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价值关系或日价值的本质既然蕴含于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中,就理当由此结构加以界定.经典作家正是从这方面来阐释价值本质的.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