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封建法律史上承上启下的<唐律>,由于其确立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立法基本原则,形成了其特有的立法特点,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成为世界封建法律法典中的典范.封建社会的吏治和惩贪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治吏就必须惩贪.<唐律>对吏治的细密完备之规定,为惩贪之严于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当时社会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对当今社会反腐倡廉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惩贪倡廉焦连三,李洲左宗棠,晚清有名的[中兴名臣],一生曾一任巡抚(浙江),三任总督(闽浙、陕甘、西江)后以协办大学士入值军机。左宗棠一生官位显赫,尤以惩贪倡廉著称。左宗棠对为官溥廉者不仅拔重用,还慷慨地以自己的薪俸贴补其生活。他的副手刘典,平...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提起清代惩贪最坚决的皇帝,大家通常认为是雍正。其实乾隆前期比起他的父亲来,在这一点上毫不逊色。可以说,乾隆皇帝是清代惩贪手段最严密、手腕最强硬的皇帝,也是清代历史上最严酷刻薄的一位皇帝。综观乾隆一生,可以说他的统治前期惩贪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条。第一,注意防微杜渐。有了雍正打下的良好基础,乾隆即位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把腐惩贪”的四大特色王学军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治国惩腐的所做所为,堪称明史中绝妙的一笔。综观明太祖在这方面的作为,有四大特色。特色之一:严于律己元末,腐朽的统治者醉生梦死,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野蛮的民族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5.
文景之治的缔造者汉文帝和汉景帝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颇有针对性的举措,主要是:带头克俭率廉;任官重德贵廉;立法惩贪励廉。这给予我们如下启示:领导带头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前提;树立重德贵廉的用人导向是推进廉政建设的基本保证;加强惩贪励廉立法是推进廉政建设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历史和现实证明,“官贪则政危,官廉则政举”,惩贪兴廉,整肃吏治,是国家兴亡之所系。经历了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凡是集中、反复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必有其滋生发展的深层次动因。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不能就反腐败论反腐败,必须从政治上、大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剖析了雍正廉政建设的三项措施 :首创养廉银制度、清查钱粮 ,惩贪奖廉、提倡务实作风和加强官吏考核 ,并阐明其对雍正整饬吏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劝廉惩贪的措施很多,而曝光就是其中的一种做法。通过曝光,可以使贪官的罪行公之于众,造成人人喊打的局面,让贫官斯文扫地,无颜立于朝堂。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3):35-36
宋代包拯为官清廉,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并撰联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相似文献   

10.
唐良智 《先锋》2016,(12):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整饬'四风',严厉惩治腐败,加快完善党内法规,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崭新气象,深得党心民心。省委作出'三个不可低估'重大判断,提出'八个务必从严'要求,全力打好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全省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  相似文献   

11.
清初顺、康年间,由于最高统治者注重倡廉惩贪,廉吏迭起。汤斌——汤文正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汤斌为官几十年,一直以廉俭自戒自律,老百姓送给他“豆腐汤”的美号,赞颂他为官清廉。  相似文献   

12.
冬君 《党课》2014,(8):22-2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答《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是一贯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取得了新成效,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政治廉政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相互融合的体现。本文主要以“政德”、“勤政”、“尚贤”、“惩贪”、“依制”几个方面为铺垫,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做出了总体评价,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对现代廉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惩是为了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建立风清政明的廉洁政治。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古代重典治吏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惩贪立法中,重典治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总结其得失利弊,以古为鉴,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不无裨益。一、重典治吏的原因官吏贪污腐败是封建官僚社会激化阶级矛盾、触发农民起义、造成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因此如...  相似文献   

16.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近年来,宜宾市纪检监察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力正风肃纪,着力惩贪治腐,全力巩固和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古代惩贪》序西北政法学院教授赵馥洁贪污腐败现象,并非始自今日。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现现国家政权之后,官吏贪污贿赂这种丑恶现象也就随之而生。为了同这种丑恶现象作斗争,历代开明的统治者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积累了许多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都有贪官,许多朝代都有惩办贪官的法律和政举。所以,贪与惩贪,便史不绝书。贪官,在古代又称为赃官、墨吏、掊克之吏。赃,指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墨,不洁之称;掊克,原指殷纣王的聚敛之臣。单从这些名称,就可以知道贪官之可憎。  相似文献   

19.
邵景均 《党建》2013,(11):38-39
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是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意识的一次深刻砥砺。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纠正“四风”没有退路,必须勇往直前、善做善成;查腐惩贪是能否刹住“四风”的重要体现,必须警钟长呜、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0.
贪“欲”者的下场四川文莲风起云涌的"廉政风暴"一天比一天猛烈,"风暴"中一个个"蛀虫"现了原形。斗争还在继续,为惩腐倡廉,驱邪扶正,有必要将那些腐败者的丑行昭示天下,让世人引以为戒。1、贪得无厌的李某把自己的腰包装满的同时也把自己装进了高墙199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