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澜 《党史纵横》2006,(7):9-13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在唐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正在承受着疾病的巨大折磨  相似文献   

2.
日历翻开到1976年7月28日.历史凝固在凌晨3时42分56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一时间地球颤动,地层轰鸣,一场人类史上惨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到唐山人民的头上;转眼间唐山市区变成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  相似文献   

3.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领导立即派我赶往唐山做现场采访。在唐山灾区采访期间,我每天奔走在满目疮痍的瓦砾中,亲眼目睹了众多家庭房倒屋塌亲人罹难的惨状。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酷暑中到处散发着尸体腐败的气味,整个唐山从南到北到处是生存者痛失亲人的号啕哭声。  相似文献   

4.
唐山大地震中的救灾内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的中国,多灾多难。1月8日凌晨,周恩来逝世。7月6日,"红军之父"朱德逝世。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狂风呼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5.
6.
3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曾被西方媒体断言从地球上“抹掉”了的唐山,经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犹如凤凰涅檗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援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一片废墟上再造了一个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新唐山。  相似文献   

7.
马珊珊 《共产党人》2010,(22):54+51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可看完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仍然泪流满面。这部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展现了震后32年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勇气和毅力,以及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及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影片串联了新中国历史上两起罕见的自然灾害: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时空维度跨越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8.
9.
1976年7月28日,一场被称为二十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的唐山大地震,将唐山这座百年重工业城市夷为一片废墟。然而,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备、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三十年来,唐山从震毁到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H1N1”)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下简称“H7N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主体,其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从而有力地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友文 《学习月刊》2010,(17):53-54
电影《唐山大地震》为何票房飙升?通过反复回忆那些镜头,再将那些感人的画面系统地耙梳一番.得出的结论是导演将宏大叙事与家庭生活琐事拿捏得恰到好处。在这巧妙地揉合过程中.既彰显了时代主旋律,又讴歌了人间真情。《唐山大地震》片名看似一部灾难片.实质内容并不是暴露地震时的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2.
郭丹 《廉政瞭望》2008,(6):41-41
以唐山大地震、非典流行和汶川大地震为样本,我们选取几项现代国家通行的应急反应机制,表明我国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田恃玮 《奋斗》2008,(7):12-12
现代社会发展,有很多突发事件,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及机制建设,是评价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这次汶川大地震,对我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次全面检阅,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经验弥足珍贵,当然也有一些教训需要汲取。  相似文献   

14.
《理论导报》2020,(2):15-17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坚持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要论述体现出重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特点,要求构建以传染病“防控一体化”为运行模式、以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为基础支撑、以公共卫生源头治理为方针策略的中国特色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根本动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自费租车,自带工具,赴湖南帮助抗雪救灾、重建电网。他们说:“三十几年前,唐山大地震,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  相似文献   

18.
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可能是世界上最少被人忆及的巨大灾难。海原,这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偏远小县,少有人知。90年前以这里为震中的大地震,似乎尘封在高原的黄土之下,和海原一样寂寂无名。然而,仅凭几个数字,海原大地震也该被永远铭记——震级里氏8.5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它不但在中国史上罕见,也是世界最大地震之一。当时,世界上的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海原  相似文献   

19.
沈黎明 《廉政瞭望》2010,(17):56-57
近日,影片《唐山大地震》公映,34年前发生在唐山市的那场灾难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提到那场震惊世界的国殇,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徐学江。因为当年地震发生后,死伤人数始终没对外公布,成为悬疑之谜,直到1979年,经过时任新华社记者徐学江的不懈努力,地震中死亡24万余人,重伤16万余人这组数字才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20.
国内政府应急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末,学界以问题为导向确立研究命题,关注政府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及其框架的研究,比较重视政府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和比较研究,同时对政府应急管理个案的研究同样十分青睐。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政府应急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对于推动政府应急管理研究深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