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周立波,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文化战士、杰出作家、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获得国际奖项的优秀作家之一。上海十年1926年,在湖南长沙省立中学读书的周立波在五四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学习新文学。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周立波也离开书斋,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1928年初,周立波离开湖南来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地下党组织当作培养对象,并吸收他进入了  相似文献   

2.
李启汉,1898年3月28日生于湖南省江华县(今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一个农民家庭.乳名志生.字仙槎。1917年转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加湖南爱国运动.接着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1920年在上海参加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启汉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领导人.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  相似文献   

3.
刘峰 《党史博览》2011,(5):48-49
马林是一位荷兰人,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马林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派遣来华,于1921年6月抵达上海。1923年10月离开中国,历时两年有余。马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参加了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积极与孙中山联系.  相似文献   

4.
钱江 《湘潮》2010,(12):24-27
在20世纪上半叶,湖南有一位曾在我国经济领域颇有建树的银行家、企业家叫彭湖。他在中学时代参加了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进步学生运动,之后就读于上海商科大学。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留学美国。  相似文献   

5.
张履谦,1926年3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父亲张子尧是当地一名稍有知名度的中医,从小便教他勤奋做事、老实做人。张履谦小时候在家学过耕田种菜,放过牛,还经常帮助家人照料来就诊的病人。小学毕业后,他以优秀成绩考上了中学,获奖学金,但在中学学习时,由于日本侵略军多次侵犯湘北,他离开父母,流浪到衡阳、常宁、嘉禾、蓝山等县,在庐永小学教了一年书,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1945年毕业于湖南广益中学(现湖南师大附中)。194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在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8月参加党的地下外围组织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6.
柯麟(1901-1991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在海丰中学读书时就常去瞻仰文天祥遗迹,深受文天祥爱国情操的感染.后来在校友彭湃影响下,萌生民主自由思想.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广东公医大学,1924年加入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担任中共中山大学医学院党支部书记,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是好友,曾任该军后方医院副院长.1927年12月11日,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后到达上海,与贺诚合作开设达生医院,1928年初又到厦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开设同德医院.后来厦门秘密党组织因叛徒告密遭到破坏,组织上派他到香港从事秘密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上青烈士,江苏扬州人,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叔父。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先后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7月下旬,在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江上青烈士既是一位出入于斗争第一线的无畏战士,又是一位以诗歌为“投枪”和“匕首”的诗人。早在学生时代,江上青就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两次被捕入狱。两次入狱时都不超过20岁,两次被捕时间相距不到一年。第一次是在扬州上中学时,第二次是在上海读大学时。在狱中,他以诗歌为武器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22):55-55
董健吾1891年出生于上海青浦县,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时考入上海著名的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念了两年神学,成了一名正式的牧师。1927年,在刘伯坚、蒲化人两位同志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鉴于他的牧师身份,党中央安排他参加了中央特科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先后参加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周士第上将,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一度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达8年之久,后又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那么他的两次入党,又有着怎样艰难曲折的历程呢?参加中共走上革命道路1914年,14岁的周士第考入琼崖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中还被选为琼崖  相似文献   

10.
从参加帮会到开堂称主 朱亚雄,1901年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他在少年时即离开家乡到上海民立中学读书,学名改为朱毓华。后来他考进南洋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去日本见习,24岁时回国,经人介绍任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厂医,一年后又任水月华医院院长,并兼任上海法政学院、大厦大学校医及惠生产科女医学校教授等职。  相似文献   

11.
唐异常 《湘潮》2013,(11):40-41
积极向上的伤残军人 谢炳勋是长沙县北山镇牌楼村人,1926年出生,肄业于高仓中学,1949年4月入伍,任连队文化教员。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任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九团参谋处作战股侦察员。1951年1月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他和赵参谋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不幸被敌方榴弹炮击中。他的双腿被打坏,幸亏担架兵及时抢救,把他运下火线。  相似文献   

12.
正林基路,1916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都斛大纲村。1931年7月从台山任远中学初中毕业后,先后求学于广州、上海,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左联。1934年春,经上海地下党组织批准,赴日本留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中共东京支部(中国共产党在东京的秘密组织)正式成立,林基路任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留日学生开展革命运动。1937年6月回国,9月赴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1,(7):53-53
黄继光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十岁就给地主打工。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14.
杜汉三,名杰,以字行,天水市人,生于1887年.曾先后就学于兰州陆军小学、湖北陆军小学、湖北陆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科.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回到家乡天水,积极参加了陕甘总督署骁锐军统领黄钺领导的秦州起义,并先后担任城防军队长、敢死队队长.1924年后,杜汉三担任了邓宝珊将军的二军驻陕司令部副官长.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党员葛霁云(邓宝珊的秘书)等人及一些苏联顾问,并于1927年在西安经葛霁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以后,杜汉三随邓宝珊将军在上海赋闲,并与杨明轩、吴鸿宾等共产党员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15.
邹蕴 《党史纵横》2001,(5):10-11
黄镇,1909年1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的农民家庭,自幼喜爱艺术.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兴起的进步思潮,激荡着青年一代的心弦,他也受到强烈的感染,憎恶旧社会的黑暗.他在1925年离开家乡,到上海高等美术学校读书.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在中学作美术教员,以后参加革命.1931年12月底在江西参加著名的宁都暴动,随同起义的二十六路军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以后,黄镇一直在北方解放区工作,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担任许多职务直到将军.建国以后,他长期在外交部工作,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6.
张联睿传奇     
组织决定回乡隐蔽1937年夏天,贵州省道真县青年张联睿考入重庆江北县立中学高中部。正当他埋头苦读时,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了学校,激起了他和许多爱国师生的抗日救亡热忱。他积极参加了校内的抗日救亡集会和校外的宣传演讲活动。学校的地下党组织对他进行重点培养。于1938年7月吸收他加入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A 文学大师茅盾,早年投身革命活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曾积极参加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工作.在此期间他和毛泽东相识,做过毛泽东的助手,结下了深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翁黎光是翁泽生的长子,1927年9月出生于白色恐怖环境下的上海。后来,翁黎光与母亲谢志坚一起回到台北,探望被关押在台北监狱里翁泽生。他们会面之后,按照翁泽生的嘱托,小黎光被送回老家同安,学习祖国文化。之后,小黎光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尝尽生活的困苦和抗战烽火的颠沛流离。1946年,他考入厦门大学。受父亲革命斗争精神的影响,他在厦大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义无返顾地走上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永鳌 《湘潮》2005,(6):24-24
宛旦平,又名宛明洲,宛运游,1900年12月27日出生,湖南省新宁县白沙乡宛家岔人。少年时代的宛旦平家境贫寒,但父亲还是想方设法在宛旦平13岁时把他送进了私塾。宛旦平也很懂事,除了勤奋读书,还积极参加劳动,农忙时帮大人插田、扮禾,什么活儿都干。苦难的童年生活,使宛旦平养成了勤劳刻苦、顽强勇敢的性格。4年私塾后,宛旦平考上了新宁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高小毕业时,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沙岳云中学。初到长沙古城,宛旦平感到一切都新鲜。那时的长沙,革命风暴正在兴起,长沙织造工人和泥木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遭到厂方的拒绝而举行罢工,他们常…  相似文献   

20.
江上青(1911年3月12日—1939年8月29日),江苏扬州江都仙女镇人。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时加人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学生会,结识了进步作家郁达夫、蒋光慈、阳翰笙,创作了大量新诗。当时,他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号召民众奋起抗敌的革命宣传活动,先后在扬州、上海两次被捕,关押在苏州监狱和上海提篮桥。狱中,他坚贞不屈,写下了许多战斗诗篇,讨伐魑魅魍魉。出狱后回到家乡江都继续开展革命启蒙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