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子恢从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现状和保持个体农民利益出发,提出在农业集体经济中实行借助联系产量的承包机制,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生产权利与经营责任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彰显了共产党人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2.
邓子恢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源,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巩固工农联盟.他主张: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集体农业要实行责任制;以粮为主,实行多种经营;向山区进军,发展山区农业;科技兴农.邓子恢的农业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思想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夏建文 《世纪桥》2007,(1):38-39
邓子恢从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现状和保持个体农民利益出发,在农业集体经济中实行借助联系产量的承包机制,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生产权利与经营责任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彰显了共产党人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4.
论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和中国农民解放的标志。邓子恢是著名的农运专家,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一系列土地改革的政策、主张,为完善中共土地政策,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子恢(1896-1972),福建龙岩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直接领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农业思想,对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今天的视角着眼,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子恢的农业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其理论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它为毛泽东农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在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大多数时间里,邓子恢、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在新中国农村改革 与发展的全过程中,邓子恢、邓小平是两座不朽的丰碑,对比研究邓子恢与邓小平的农业思想,对当前解决"三 农"问题不无启迪。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使得经验决策模式越 来越陷入窘迫和危险的境地。在这种特定时期,我们必须完整地掌握邓小平、邓子恢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思想,始终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 现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邓子恢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导载入史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写道"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所有这些,在当时和以后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子恢农业合作社资金管理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合作社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机制构建和基本思路。邓子恢农业合作社资金管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且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子恢是福建省龙岩县人 ,1896年出生于离县城10多华里的泉井村。他祖上曾经当过官 ,到邓子恢出生时家道已败落。他父亲虽然中过秀才 ,但一生清贫无仕 ,到头来只是兼作乡间医生的种田人 ,母亲也是邻村贫苦农民的女儿。所以说 ,邓子恢是农民的儿子。然而 ,望子成龙的秀才父亲 ,还是要邓子恢从小苦读诗书 ,并在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了一年 ,回国后结社办刊物传播新思想。所以严格地说 ,邓子恢是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邓子恢领导了福建五大暴动之一的龙岩后田暴动 ,担任过第一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 ,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闽西三年游击战…  相似文献   

11.
刘登科 《世纪桥》2010,(1):18-19
邓子恢是党内卓越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他一贯主张必须靠农民的积极性吃饭。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要实行责任制,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给农民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12.
邓子恢正确对待富农经济的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调整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而平衡包括富农在内的农村各阶级利益;在建国初期,通过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农村政策,达到稳定中农、发展生产,巩固党在农村统一战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邓子恢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驱。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不久,他就提出了建立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按劳分配、适当照顾的分配制度,实行以包产到户为代表的一系列责任制等改革主张。他的农村改革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52年8月4日,毛泽东批示同意刘少奇的建议:国家进入建设时期,由于工作繁重,需要增设机构,调各中央局书记来中央工作。邓小平、邓子恢均在被调之列。邓小平任政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则受命于农村工作,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邓子恢以他的智慧和卓识,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构想。邓小平坚信邓子恢是可以当好农村“统帅”的。  相似文献   

15.
邓子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探索。他是党内公认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邓子恢负责主持农村工作。他非常重视人才,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的利用、培养、激励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了一套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才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共党内杰出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的专家,邓子恢强调必须从小农经济的实际出发引领农业合作化运动,确保广大农民能够从互助合作中获得切实收益,从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邓子恢这一稳步前进的工作思路,不仅符合中共先前确定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设想,而且也与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所提“上下两篇文章”的精神要义相一致,成为1953年邓子恢就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之后指导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方针。作为新中国的把舵者,毛泽东基于中国需要尽快实现工业化这一战略考量,对农业合作化运动提出了全新要求,强调必须加速推动农业合作化,更好地服务于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1953年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运动态度转变的标志性文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全党“反右倾”,继续“大跃进”,这股风气蔓延到农村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大包干的风潮。进入60年代,全国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征购大幅度上升,频繁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国家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特别是农村的面目更是惨不忍睹:农民卖过头粮、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现象普遍出现,人口死亡率急剧上升。据统计,此时安徽的人口死亡率高达6.8%,即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被饥饿或者是疾病夺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邓子恢关于干部队伍要稳、选拔要慎、素质要硬的观点,对于中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纠正农业合作化中的偏差和推进农业合作化的顺利进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这些观点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