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东涛 《唯实》2001,3(6):19-24
人与世界关系的现实中介,无一例外的是关系实在.但是,在辩证的意义上,关系是关系者的关系.中介的关系实在,是中介的实体实在的关系;中介的实体实在,是中介的关系实在的实体展示.在实体与属性无法分离的视域,从中介实体的属性切入,中介的实体实在现实地展示为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的属人、属世界和自属即属中介相统一的物质实体中介、观念实体中介、虚拟实体中介、过程实体中介和人实体中介.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让座     
梁衡 《当代贵州》2006,(22):48-49
座位这个东西有实在的物质和虚拟的精神两方面的含义。如果从精神方面考虑,每个人在众人心里的位置是他德与能的总和,争与不争都是一样的。相反,愈争就愈见其私,位次更低;愈让就愈见其公,位次更高。这是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人的存在是由个体、群体和类主体所构成,由此出发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它具有个体虚拟话语权、群体虚拟话语权和类虚拟话语权三种存在形式。其中,个体虚拟话语权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群体虚拟话语权处于个体虚拟话语权和类虚拟话语权的中介地位,类虚拟话语权则是虚拟话语权的理想形式。它们之间通过个体虚拟话语权与群体虚拟话语权、群体虚拟话语权与类虚拟话语权、个体虚拟话语权与类虚拟话语权三种话语权形式之间的互动表现出来。在网络空间,人通过虚拟实践生成了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数据环境之间的三重良性互动关系,建构、确立和发展起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虚拟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十六大报告曾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虚拟经济,它有哪些特点,它的现状如何?应当怎相发展虚拟?本文对这些问题拟进行一些简要的探讨。一、虚拟经济的内涵什么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实体经济"是指在经济的运行中,有实实在在的物质产生,既有现金流,也有物流大规模的发生。比如农业,它生产着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产品,比如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比如工业,它生产着各种工业产品,比如钢铁、煤炭、木材、纸张等。而虚拟经济并非如此,虚拟经济在它的生  相似文献   

5.
人的需求,就其基本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两大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种高级的需求。人的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转移,必须以发展精神文化为基础。人的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低层次的维持生存需要的物质需求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①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形成的产物。它的社会前提是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社会分工的出现。作为人的个体来说,也是个体发育或发展到相当成熟程度的产  相似文献   

6.
恽代英在五四之前他即对欧洲近代哲学史中的四种"物质"观进行过综述与剖析,明确提出了"物质必为实在"的哲学观点.恽代英的"物质实在"论,以及他经过反复辩难建立起的"以太"——物质一元论等,是当时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重大成果,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物质     
朱兰芝 《理论学刊》2005,4(12):24-29
在二元对立的哲学视阈中,物质概念是一个高度抽象了的概念,因而它不再是指称现实的物质的概念;它就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样,是一种陈旧的哲学思辨的产物。哲学的发展必然要超越这样一种陈旧的哲学思辨,而代之以新的物质观。新的物质观的要义是:物质是不能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它只能是人的视阈中的物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梁曙霞 《唯实》2001,(12):40-41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 ,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 ,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 ,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 ,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把握虚拟经济发展尺度、稳定虚拟经济 ,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经济运行中 ,“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促进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一、虚拟经济的内涵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目前较为集中的观点认为,它是指与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经济作为满足人类多样化基本需求而创造和分配财富的社会活动,存在着资源…  相似文献   

10.
《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先知摩西带领寄居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寻找心中理想的城市之门。物质与精神的食粮都不可或缺,城市是人居住的。它的空气中需要流淌一种关怀一种人生活的习惯,一种适于人的妥帖。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开启人的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培育起来的优良传统,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但是,把艰苦奋斗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国策,至少在三层含义上超出了我们以往的理解:第一,这里的艰苦奋斗不仅是具有道德象征意义的优良品质,而且应当成为具有实在法律意义的行为规范;第二,这里的艰苦奋斗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而且应当成为国家、政府以及各行各业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的总原则;第三,这里的艰苦奋斗不仅是一时一地克服暂时困难的短期政策,而且应当成为贯穿整个现代化过程的长远之策.所以要如此,实在是中国现代化艰难之路的客观要求.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速度,物质生活水平及其国力,归根到底,是由其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它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形式与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一、人才之德的三个层次德是人才的灵魂。按照伦理学的概念,德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物质关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从德的(个体)形成过程看,可以将它划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13.
正确分析高校影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促使他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对于我们培养“四有”新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视文化在德育中的正效应 1.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影视文化是人们以审美的形式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媒介,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觉与时空自由转换等艺术元素熔为一炉,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它又反过来作用于人  相似文献   

14.
元实在哲学是巴斯卡在其批判实在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新学说,是一种更加新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实在论思想是元实在哲学的理论基石,非二元性和基态是元实在哲学的基本思想,解放与自由是元实在哲学的核心精神。元实在哲学在个人自我实现与社会改造之间架设了一座认识通达的桥梁,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马年说马     
马年自然要提到马。人类与马的关系,恐怕可以上溯到几千年,人与马演绎的故事不胜枚举,有的甚至可歌可泣。即使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离不开马。细细想来,这个中的缘由,在马而不在人。实在是马的诸多优秀品质令人折服。马的秉性首推忠诚。马的忠诚是与生俱来的,它一旦成了人的朋友,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对人的忠诚非同于犬。马的忠诚是质朴的,它的强大使它不必向人献媚,相反的是人往往有求于它。相对于犬与人的关系,马与人的关系要纯洁得多,马没有任何的非份之想,它只是尽自己的责任而已。也正因为如此,马在为人类效…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林 《新视野》2003,(2):66-67
在社会公德的建设问题上,过去我们把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只局限于人类社会,把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只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事实上,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它已经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然环境领域和虚拟网络社会。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在不断的扩展,它已经从主要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调整人与人自然界、人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应由人际关系道德、自然环境道德、网络道德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与思维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它是一种有相对独立性的形式,它有时可以游离于现实世界,甚至虚构出并不存在的东西,例如“独角兽”、“上帝”、“龙”等等。在人类智慧的早期,人的认识视野十分狭隘,有许多现象都解释不清楚,有时只能凭借猜测。一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进入人们视野、融入我们生活,并对人自身的认知产生重大影响.计算机网络是电的速度与形式逻辑推理的奇妙结合体,形式逻辑是它处理问题的内在模式和逻辑基础.计算机形式逻辑的运行模式处理问题时滤掉了那些与形式模式不符的实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网络认知的局限.信息化与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然带动认知的变革,正确应对这一变革,需要在充分应用网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人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
梁衡 《学习导报》2012,(22):42-43
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人,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努力挖掘人的灵秀之气,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一是形式,二是表现。人体充分具有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式,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融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致而为个体,所以为美中之至美。  相似文献   

20.
精神支柱是人走上人生之路的一种巨大的原动力。它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能够成为这种原动力的东西很多,金钱财富、名誉地位、友谊、爱情、事业、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指导人生的动力。人要使自己的一生更充实,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的需要。所以,需要是人存在的动因。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对物质需要的追求产生的动力称为物质动力,对精神需要的追求产生的动力称为精神动力。人生支柱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