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建星 《世纪桥》2013,(9):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对中国人的民族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进步发挥正面积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基本制度等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思想、制度、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在骨子里真正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建星 《世纪桥》2013,(12):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对中国人的民族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进步发挥正面积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基本制度等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思想、制度、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在骨子里真正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南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湖南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精神,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7,(5)
<正>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前不久,党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下发的《意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7)
本文分别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方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方向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问题上的态度。这些论述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商志晓 《前线》2022,(12):41-4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联时代需要和人民利益,是一个由整体性的价值判断向具体性的事实判定转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量的至今仍有重要启示的精髓要义,促进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开展和针对性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与准备,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接续与提升,二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运用,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教育,完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必须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完善教育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增强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因马克思主义的融入而枯木逢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前,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而且将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未来。一、澄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进,但是传承发展中还存在五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困境:一是不加鉴别,缺少"辩证意识";二是认同感削弱,缺少"价值意识";三是认知碎片化,缺少"体系意识";四是忘却本质,缺少"功能意识";五是排斥外来,缺少"融合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强化"辩证意识""价值意识""体系意识""功能意识""融合意识"。准确分析并正确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困境,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刘竹 《新湘评论》2020,(9):45-45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高校思政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从而较好地实现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哪一种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哪一种文化绵延不绝、气势磅礴?这就是中国创造、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以勇立潮头的超凡气概,倡导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文明价值。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一整套美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系统梳理传统文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列为这项工程的一项重点任务。加强中华文化的研究阐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意义重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使之进入现代生活,从根本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在文明互鉴视野中明确"我是谁"。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面临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欠缺等现实困境。对此,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打造了"专业+美德"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教育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探索初步形成了多元育人共同体,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其成功实践为高职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机构与行政》2023,(3):26-2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神仙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精武文化等历史悠久、传承深远。为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烟台市蓬莱区委编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顶层设计”效用,立足蓬莱文化资源优势,调整优化机构编制配置,不断为蓬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价值。哈尔滨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注重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非正式制度和民间自治组织的功用,促进乡村善治;发挥乡村精英的巨大作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借助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从而推动哈尔滨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走深走实,实现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双赢。同时,哈尔滨市还应继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碧薇  金京艺 《党建》2023,(7):46-4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河南,如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