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0年12月1日为标准时点,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本报告在全国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10个方面描述了当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总体状况和5个典型群体的主要情况,提炼归纳了八大进步和6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老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既是女性个体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选择和累积的结果,同时也是妇女一生成长发展所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所塑造和影响的结果。对处于生命历程晚期老年妇女社会地位的考察,是全面认识妇女社会地位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21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京发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宋秀岩代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该项调  相似文献   

4.
<正>妇女受教育水平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同时,教育也是一种赋权工具,是妇女地位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提高妇女的经济、政治参与水平,改善妇女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通过妇女教育获得的状况及变化、妇女继续教育状况及变化、教育获得的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及成因四个方面来考察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妇女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中国妇女健康水平、保健服务利用、求医行为和疾病治疗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由环境恶化、家庭与婚育角色等带来的健康风险,并考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新世纪前十年中国法制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伴随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不断碰撞,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国妇女法律权益的认知及实现状况呈现复杂的状态。本文从妇女法律权益的认知与认同、平等就业权的认知与实现状况、家庭暴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描述21世纪前十年中国妇女的法律权益认知和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7.
8.
黄桂霞 《中国妇运》2014,(10):29-32
新时期,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获得的数据发现,十年来,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妇女社会保障快速发展,保障内容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农民逐渐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和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及推广,使得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城乡妇女的社会保障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正8月25-26日,2019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天津市妇联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4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妇联干部参加会议。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谭琳发表书面致辞。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天津市妇联副主席贾雪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  相似文献   

10.
应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本文聚焦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妇女的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表现,并比较流动妇女中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异同,比较流动妇女与流动男性之间、与城镇妇女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流动妇女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能力认知和较强的独立性。不过,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组的流动妇女在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知方面有差异,"80后"流动妇女在很多方面与同龄城市妇女几乎没有差别。相对流动男性而言,流动妇女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更为敏感,在这方面与城市妇女相似;但在有关家庭内两性责任和性别分工方面,流动妇女中则存在较大分歧,并与城市妇女有差距。研究结果启示,在推动男女平等价值观时,不可忽视流动妇女的内部差异,更要致力于改变家庭内的传统性别角色分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7-9日,由全国妇联主办、海南省妇联承办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甄砚出席会议并讲话。甄砚充分肯定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客观把握改革开放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更加理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自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及《儿童权利公约》以来,随着对性别平等问题认识的加深,女童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并被各国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行动纲领》将"女童"列为了12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儿童是所有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并敦促各国政府考虑女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各种需要和权利。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女童占儿童人口总数的46.3%。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阶层家庭中,相对资源理论对夫妻权力关系的解释力。研究发现:相对资源理论能有效地解释夫妻权力关系,夫妻的收入差异、教育差异和职业地位差异对夫妻权力关系格局影响显著;夫妻权力关系在中国体现出阶层差异化发展特征,中下层家庭更加注重夫妻间经济物质资源的比较,中层家庭则看重夫妻间经济、文化等资源的综合比较,在中上层家庭中,相对资源理论解释力较弱,更趋向性别平等实践。  相似文献   

14.
调查采用三阶段概率比例抽样(PPS)方法抽取社区和个人样本,样本涵盖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回收18-64周岁中国籍男女公民个人有效问巻30000份,城镇和农村社区问卷各1000份。调查内容包括教育、经济、社会保障、参政、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认知与人权、性别观念与态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女性高层人才是指在职场中获得了一定职业位置的女性精英,她们的状况代表着我国妇女地位发展的可能水平。了解其职业发展规律有助于激励更多女性追求事业发展,同时有助于推动制定促进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6.
李亚妮 《中国妇运》2014,(12):22-2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及与此相关的网络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的获得、控制与利用成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妇女能否平等地获得和利用信息资源也是衡量妇女地位的重要表征之一。本文将从网络利用率、上网时长和网上行为三个方面描述网络资源利用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文 《中国妇运》2014,(11):24-26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人们的性别观念整体上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日臻完善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人们对个体及妇女群体发展的态度更加积极,对于两性关系的认识和看法也趋于平等。但是,受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性别观念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群体收入获得的影响及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家务劳动、人力资本、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人口的劳动收入具有惩罚效应和门槛效应;家务劳动时长、日常家务劳动和照料型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男女具有相似的惩罚效力;非日常家务劳动、夫妻家务分工方式以及家务时点对收入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已婚在业男女平均收入的差距源于男女的禀赋差异,家务劳动的性别差异是性别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多通过性别歧视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关于生育保障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考察中国生育保障的现状,结合中国生育保障制度政策的发展,对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产假的女职工比例有了较快增长;产假期间有工资、补贴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增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大部分生育妇女要自己支付部分住院分娩费用,农村妇女的住院分娩费用自付比例较高。分析发现,中国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受制度政策的影响较大,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职业状况是影响生育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于男高女低的退休年龄规定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的讨论和质疑不断增多,女性与男性同龄退休的政策诉求与日俱增,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女性是表达这一政策诉求的主要人群.通过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尽管机关事业单位女性与男性在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方面相差无几,但是她们的实际退休年龄明显低于同龄同类男性.不仅如此,她们的实际退休年龄还明显低于政策退休年龄.与十年前相比,女性实际退休年龄有所下降,与同龄同类男性的实际退休年龄差距不断拉大.这样的状况对机关事业单位女性的职业发展机会和退休后的生活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依法维护她们的工作权益,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男女同龄退休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