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是声名远扬的红四军"彭家将"中最小的女将,她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中最后一位辞世的。她亲历了"朱毛会师",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她的名字,叫彭儒。  相似文献   

2.
谢水军  曾昭仁 《湘潮》2016,(4):313-316
2010年10月5日,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最后一位老红军彭儒离世了,她的逝世,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井冈山的红杜鹃"挥泪告别,时至今日,人们的怀念之情日久愈深。彭儒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湘南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彭家将"的杰出女将、中国工农红军中最早的女战士之一、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彭儒一生的98个春秋,见证了"朱毛会师"后的  相似文献   

3.
彭儒 《湘潮》2010,(1):1-1
<正>我是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我更加思念生我养我的故乡,缅怀并肩浴血奋战的"彭家将"中的乡亲们。我出生在宜章县迎春乡碕石村。小时候,在附近的承启学校读书,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7)
正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出生在衡永郴桂道郴州直隶州宜章县(今湖南省宜章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她15岁就毅然投身革命,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当时唯一的女学员。她在报名表的姓名栏里填上了"曾志"二字,同学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我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志气!"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虽历经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革命战争年代,她的第一任丈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22日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当年曾经参加过湘南起义的老红军、95岁高龄的彭儒老人。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到2008年已经95岁。虽已95岁高龄,但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身体依然硬朗。95年是一段历史,它记录着这位老人南征北战、赴汤蹈火的一生,记录着她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出生人死、死而后已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22日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当年曾经参加过湘南起义的老红军、95岁高龄的彭儒老人。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到2008年已经95岁。虽已95岁高龄,但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身体依然硬朗。95年是一段历史,它记录着这位老人南征北战、赴汤蹈火的一生;记录着她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死而后已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7.
王文红 《湘潮》2016,(4):317-320
"母亲十四上井冈,反蒋抗日拼沙场。南征北战数十载,出生入死志如钢。养育吾辈六子女,早已成材作栋梁。祝愿母亲康而寿,阖家欢乐四同堂。"陈瑞生先生在母亲彭儒90华诞之时所作的这首《母亲颂》,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位母亲,这样一位战士,这样一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彭儒。"一个人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我的信念就是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而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彭儒一生的真实写照。她从15岁开始投入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8.
申学林  黄利华 《湘潮》2016,(4):302-304
曾志是革命老区宜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的一大批英雄儿女中的杰出代表,也是近代中国优秀的女革命家,她是宜章的骄傲,也是郴州、湖南的骄傲。为女性争志气,永远跟党走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4月4日,曾志出生在宜章县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汪家冲(今属玉溪镇)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曾志的父亲思想比较开明,是当时的新派人物;她的母亲省吃俭用送子女读书,后来还支持曾志参加革命,冒着杀头的危险帮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党史博览》2012,(12):27-30
毛泽东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朝鲜革命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武亭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是中国红军炮兵事业的主要开创者。武亭和彭德怀,红三军团中两个会使用大炮的人武亭,原名金武亭,1905年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在求学阶段,由于家境贫寒,武亭半工半读,以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学  相似文献   

10.
正张际春是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和杰出的教育家。从青年时代到1968年9月12日被林彪、江青等人迫害致死,他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一生,正如中共中央悼词中所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毛泽东曾说过:"张际春是个好同志。"对他做过充分肯定。革命的一生际春同志于1900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  相似文献   

11.
晓农 《党史博采》2007,(9):41-45
当时光在岁月的嬗变中过去了80用年之后,参加过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人们,无论是朱毛红军的将士,还是地方上的工农兵苏维埃干部、赤卫队员,健在者已经非常之少了。至今为止,井冈山红军中的健在者全国只有三位。他(她)们是肖克、杜修经和彭儒。而前两位还是同为一百岁的寿星。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遥忆当年的峥嵘岁月,历史的册页中依然留下了两位百岁寿星投身井冈山斗争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秦卓娅 《湘潮》2016,(4):305-308
献身革命曾志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她是在风云激荡的大革命时代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内一名坚贞女战士的。曾志曾对毛主席说:"为了革命,我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从小立志当巾帼英雄的她,15岁就毅然投身革命,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她在报名表的姓名栏里填上了"曾志"二字,同学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我就是要争志气。"为了克服不便,她将一头秀发剪得和男孩子一样短,不仅穿军装扛大枪,而且撒开大脚丫子与男兵一样出操,行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6,(10)
正祖父的革命历程我的祖父萧克是全程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所领导和工作过的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是长征中出发最早、结束最晚的队伍。从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自江西遂川突围开始,拉开了长征的序幕,到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最终会师,突破了崇山峻岭、激流沼泽的阻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剿",战胜了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路线的干扰,终于将革命的洪流引向了新的战略起点。祖父出身于湘南农村清贫的书香门第,光绪三十三年出生时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尾声,殖民主义的欺凌和掠夺,封建帝制的腐朽和独裁,使曾  相似文献   

14.
正我叫尚玉山,家在北安市。我的母亲是北安人民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尚大嫂"。母亲名叫张广英,1907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嫁给了我的父亲,在李殿芳屯(现北安市城郊乡革命屯)安了家,从此人们都习惯叫她"尚大嫂"。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活跃在北安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10)
正习近平主席2015年11月5日在越南《人民报》发表文章指出:"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两国将军"洪水,在中、越两国演绎他的传奇人生。★把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革命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1908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市。1923年夏天,年仅15岁的洪水就远赴法国,追寻革命真理。在那里,他结识了越南革命家胡志明和中国革命家周  相似文献   

16.
肖新槐是宜章县沙坪乡分水村上石口人,190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时参加宜章农民自卫军,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相似文献   

17.
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现在已经95岁高龄。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硬朗。她是当今唯一还健在的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女战士。今年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井冈山会师80周年,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亲历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彭儒老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老人为民族的解放和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光辉历程吧!  相似文献   

18.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9.
廖汉生     
廖汉生李迎选廖汉生,土家族,1911年11月出生在湖南桑植县大山中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父亲廖兰湘具有革命思想,与林伯渠共过事,后返乡创办小学,致力新学。廖汉生6岁时人私塾念书。廖汉生与贺龙两家相距只有6公里。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影响了他一家两代人的生...  相似文献   

20.
邓中夏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秋水含落辉,彩霞如赤柱。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这是邓中夏1920年9月到湖南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过洞庭湖时写下的《过洞庭》一诗中的著名诗句。当中国共产党还处于襁褓中的时候,这位北京大学学生已抱定共产主义信念,并为之奋斗了。作为我党的创始人之一、早期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和党的理论家,邓中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邓中夏,1894年10月出生在宜章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过旧学教育,1915年考入湖南省高等师范中文专修科,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他一心攻读古书,幻想通“古”入仕。但是北京大学蓬勃兴起的新文化、新思想,使邓中夏顿时觉醒过来。他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春,在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