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23,(7):39-40
<正>背景起因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看望贫困群众,并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此,中国扶贫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注十八洞村的发展,把十八洞村人民乃至全国贫困人民作为最牵挂的人。花垣县实施党建核心引领,  相似文献   

2.
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脱贫评估表以及符合国家脱贫标准的脱贫户所签署的贫困户退出确认书等实物资料,是十八洞村扶贫历程的见证,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带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写照。十八洞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一个苗族村寨,也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个典型贫困村。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6,(3):23-23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花垣县十八洞村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花垣在十八洞村探索出"五个精准"的扶贫经验。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2014年3月,全村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136户542人。二是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游、...  相似文献   

4.
正精准脱贫攻坚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期间,第一次正式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全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经过几年的努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末的  相似文献   

5.
华湘 《新湘评论》2014,(23):6-7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调研扶贫工作。习总书记在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查看成片的柚子林:在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和村民算收支账,和湘西百姓共话令人期许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8)
正"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首民谣是早年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及周边贫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召开座谈会,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13元,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十八洞村正在打造精准脱贫"升级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谢承新 《湘潮》2023,(12):22-23
<正>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扛牢政治责任,展现首倡之为。湖南人民充分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可喜变化,深切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心怀百姓、为民强民的博大情怀。发出脱贫攻坚总动员令,凸显人民至上的人民史观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4,(23):8-10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视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时,就扶贫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这激发了地方党委政府和老百姓深层次的反思、探索和实践。 湘西州贫困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湘西州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精神作了哪些工作?探索出了哪些可复制、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新路子?时隔一年,新华社和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座谈会上,当总书记和我握手时,我激动地向他报告说:“总书记,我是湘西花垣县的罗明。”他慈祥地看着我说:“认识你。”在谈到扶贫工作时,总书记脱稿说:“我看到湖南省花垣县的县委书记也来了。”听到总书记点我的名,我感到无比激动,脑海中又回想起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村时的场景,“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实做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和下一代教育‘三件大事’,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回响在耳边。  相似文献   

10.
王菊苹 《湘潮》2018,(1):32-36
正"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首流传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民谣,也是以前十八洞村的真实写照。笔者曾经10多次到十八洞村,与大数多人一样,误以为十八洞指当地的18个溶洞。其实,十八洞是一个超级溶洞群,用垂直软梯才能进去,接着通过一个仅可容身的更小洞口,一个人匍匐进入后才豁然开朗,慢慢可以发现其中的18个岔洞,曾经有一支探险队在洞内走了七天七夜也没走  相似文献   

11.
邹云  明星  白田田 《新湘评论》2014,(23):16-19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十八洞村调研扶贫工作。记者深入十八洞村采访时发现,一年时间过去,这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建设起步、思想观念激荡——扶贫从“诊断”到“施策”更趋精准,“可复制”扶贫模式有了不少探索和创新,十八洞村民开始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2.
罗明 《新湘评论》2014,(23):18-19
2013年深秋的三湘大地,生机盎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到贫困村民家中看望,询问有什么困难及打算,并察看谷仓、灶房等,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任征  齐士英 《前线》2021,(1):61-62
湘西,沈从文笔下一个美得令人向往的地方。然而,7年前,这里还是湖南省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有近75万贫困人口。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湘西各县市均实现脱贫摘帽,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乡村旅游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之路。2020年11月,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韶山市银田村、吉首市坪朗村和隘口村、桃源县杨溪桥镇等地调研采访,共同感受湘西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4.
刘文典 《前线》2022,(6):9-12
十八洞村是见证精准扶贫首倡发轫、标注脱贫攻坚历史成就的新时代红色地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十八洞村新时代红色地标镌刻着人民领袖心系群众脱贫大计、牵挂民生福祉的情怀与足迹。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实现了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全面小康示范村寨的历史跨越,是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生动写照,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刘骄  吴金 《新湘评论》2021,(4):48-51
回望历史长河,有些时间节点注定要载入史册。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先后来到湘西凤凰县菖蒲塘村、花垣县十八洞村访贫问苦、考察调研。他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揭米缸、摸铺盖、看猪栏,与村民拉家常、话发展,殷殷深情,令人感动、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20,(6)
正初夏的十八洞村,满目翠绿、鸟语花香,处处充满着生机活力。村里苗鼓声阵阵,苗族姑娘唱起欢快的苗歌,古老苗寨正焕发浓郁的青春气息。踏着美妙的旋律,我们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精神内涵和实践伟力。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中的一个苗族聚居村,过去因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6.8%。  相似文献   

17.
诚然,物质贫穷固然可悲,但更为可悲的则是精神贫穷。人们欣慰地看到,在物质扶贫蓬勃开展的今天,精神扶贫也作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崭新课题,历史地摆到了面前。时下,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即是精神扶贫的体现。但是,与物质扶贫相比,对精神扶贫缺乏系统研究、工作力度薄弱、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个加大力度进行扶贫的问题。 首先,搞好精神扶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既强调了物质文明建设,也提出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贫穷”的含义作了全面、深刻的概括,即: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按照小平同志的思想,对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也应作如是观。如果物质扶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之后,多次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精准扶贫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2018年6月25日至26日,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在贵阳召开。全会分析了贵州省当前脱贫攻坚的形势,对到2020年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一、充分认识当前贵州省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责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对扶贫工作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贫穷与安全是相对的,无论对个人、国家还是国际社会而言,贫穷都是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扶贫工作与国家总体安全息息相关。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我国扶贫工作不断在做贫穷的"减法"和安全的"加法",致力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和平稳定的内部和外部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湖南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近年来,在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湖南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十八洞村成为全国精准脱贫样板,彰显了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担当。“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