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家好,这次会议议题很重要,因为重述中国革命跟中国妇女解放不仅对中国当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反思世界历史上性别革命和女性主义运动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跟中国妇女解放为全世界社会政治文化实践提供了重要另类资料、探索和想象,而当今世界女性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和她的主流代表作品《柳堡的故事》(1956),重新定义女性作者概念并着力质疑和批判现存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中国电影研究中两个重要结论:女性电影是个体边缘实践并自然具有颠覆性;社会主义电影是铁板一块的政治宣传品,没有艺术价值。具体地说,这篇文章首先勾勒对中国现代女性电影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早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公共/官方空间的形成;然后通过梳理多重历史背景,简要揭示对女性电影发展不容无视的社会主义早期电影的公共生产模式和能动实验性;最后通过分析王苹的电影重审社会主义时期女性文化实践的多维主体性,将其视为镶嵌于多重历史力量互动作用中的一个具有机动/偶合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论新生代女作家的女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女性书写”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建立真正的女性话语 ,表达女性的内在诉求 ,突现女性的个体生存经验、情感经验和生命经验 ,是异常艰巨的任务 ,它要在庞大的文化框架中进行 ,要借重文化革命的成果 ,以文化的突破为前提。在 2 0世纪的近百年间 ,中国女性文化受到现代西方女权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潮三次大的冲击和洗礼 ,“女性书写”由此获得生长空间。 2 0世纪初的“五四”文化革命是第一次 ,而 90年代以来 ,配合西方女性主义与女性批评 ,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第三次浪潮” ,① 从社会的人到性别的人到充分正视…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高校女性学教研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中国女性学的教学与研究问题,不仅要把它置放在当下全球化的女性学教研风潮中,而且要把它置放在近百年来中国女性解放的特殊历程与话语环境中,尤其是要把它置放在古来有之的女教传统的因素中,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到位地认识并解决女性教研与学科建设、女教传统与女性现代化、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行之有效的现代女性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台湾的“母语立国”论述主要表现为一套后殖民主义话语:强调中国文化内部的族群差异与语言差异,并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同化”理解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不断“殖民化”,并试图在此历史虚构上设计一套“台语立国”的政治-文化“革命”方案。而通过对中国现代性发生史的扼要回顾:从早期同盟会的血缘革命、种姓革命到成熟时期的共和理想,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主流是政治民族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共和理想,区别于德国式文化民族主义;追求血统与文化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漫长的古代,湖湘文化与现实政治很少结合,以致湖南没有出现影响全国的大事,属于湖南籍的名人也寥若晨星。到了近代,湖南发生的大事逐渐增多,湖湘文化“忧国忧民”、“力行致用”的本性才得到发扬。至现代,湖南的名人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了。正如著名史学家谭其骧称:“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①现在,让我们追踪历史的足迹,来探索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关系。(一)  近代湖南人才之盛,始于太平天国时期。自曾国藩建湘军,不但造就…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历史想象中,晚清是一个前现代时期。“半殖民、半封建”这样的历史定性为我们塑造了“黑暗、腐朽和专制”这样一些关于晚清的历史经验。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等等词语相关的一系列历史文本和叙述构成了我们对晚清的历史想象。这样一种充满悲情的历史经验来源于我们关于革命、现代性和民族国家的叙事。虽然我们并不能轻易地去怀疑这些历史叙事的正当性和可靠性,但是对于历史,我们也不能单单以社会革命来进行想象与建构。历史也是具有多重性的,单一化的叙述会抹去很多充满感性的具体的历史情形。夏晓虹教授的《晚…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中国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生产了诸多带有中国气质的文化符号和概念。丛老师的《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一书对这些文化符号和概念中的“自主”这一词语作了深入讨论,它以妇女婚姻问题为议题,以刘巧儿的故事作为切入点,不仅展现了中国革命中妇女解放经验的独特性内涵,也展现了中共革命中法律、文化实践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张婷 《求索》2010,(12):196-198
自"五四"发端,在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推动下,女性作家作为女性群体的文化代言人登上历史舞台,女性从此走上了价值理想的群体性觉醒。从混迹于男性启蒙神话中的女性觉醒到与政治话语的纠结,再到以身体写作寻觅女性的价值和出路,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历程无疑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历史,本文拟以此为线索述评20世纪中国的女性写作,以探寻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吴智刚 《传承》2008,(14):84-85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前,“圣经”、“圣诞”、“圣诞节”等词语已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表达的意义与基督教的概念不同。将儒家经典视为“圣经”,反映了儒家经典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人们对儒家学说的尊崇。经历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冲击,中国历史上的圣诞节已为人们所淡忘,但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  相似文献   

13.
发挥革命历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其核心在于对其进行爱国主义阐释,旨在推动当下人民群众对于革命历史的感同身受,并愿意将革命历史中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智慧自觉运用于今天的爱国主义行动中。既有革命历史阐释往往尊崇知识性取向的逻辑径路,注重解释革命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正当性,这是革命历史记忆爱国价值阐释的基础,但其凸显的“他者记忆”倾向不利于时空转换背景下个体对革命历史记忆价值的“切身性”理解,也不利于革命历史记忆爱国主义价值的整全性阐发。而从个体生命生存的共通性视角进行阐释,实现革命历史与当代生活的文化共通和情感勾连,有助于拓展革命历史记忆爱国主义价值的阐释路径,形成对革命历史记忆中爱国行为和思想的新时代接续,这在整全性和公共性的意蕴上深化了革命历史记忆的爱国主义价值阐释。  相似文献   

14.
李英华 《新东方》2011,(3):30-34
“六祖革命”是指慧能对传统佛教观念及其修行方法所做的一系列变革、革新.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使中国佛教表现出明显的入世性、儒学化与心性化特征.这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完成.“佛教中国化”给予后人深刻的历史启示,即必须确立一种文化自觉精神、确立中华文明的自性,以“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的无上智慧铲除、廓清...  相似文献   

15.
郭隆 《北京观察》2011,(9):10-13
辛亥革命是一座历史丰碑。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历史过去了100年,而这场震撼东方的伟大革命所带来的博爱、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至今仍体现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本期特推出“百年辛亥”专题,与您一起回望辛亥百年,触摸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16.
二、三十年代女性文学与革命意识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意识形态深刻改写了当时女性文学的面貌,一大批女作家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触及社会政治革命的命题.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考察了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如何在表现了性别改造的高度自觉的同时,又极度忽略了女性自我与国家、阶级、民族主体间的重大区别,如何在不断被整合到主流话语中去的同时,又在某些方面令大一统的男权文化出现了裂隙.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大众建立共识、强化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根基。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价值中立""碎片化叙事""娱乐恶搞"等手段解构革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消解了革命文化的严肃性。对此,我们应夯实理论、扎实史实、联系现实,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让革命历史更鲜活。  相似文献   

18.
文章的第一部分批判性地重估美国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的极具影响的学术著作,揭示其冷战和自由/本质女性主义立场。通过集中分析朱迪思·斯泰西的《中国的父权与社会主义革命》,文章质疑这批著作中西方中心和变相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两个经典结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父权本质;性/别系统和女性主义实践都应该具有自治独立性。第二部分将中国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重置于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具体历史场景中,重建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在革命过程中体制化、整合化并成为多维性主体的特征。这篇文章的宗旨是批判性地修正现存有关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主流话语,为跨国女性主义实践和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另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万雪飞 《求索》2013,(6):103-105
萨义德对于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的批判,深刻揭露了隐藏在西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经验事实中的文化殖民策略。现代西方在东方主义话语中建构中国形象,一方面是通过树立“他者”之镜帮助现代西方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扩张进行意识形态的辩护。在“他者”文化仍然对自身文化的意义体系发出质疑与挑战的当下.提升中国文化自觉的首要之义就是要走出“他者”困境,摒弃“自我东方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