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粹主义以"人民"的现实观照为起点,并脱离实际极力夸大"人民"的社会价值。它有民主内涵,却容易走向专制独裁;有爱国情怀,却常常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就表现形式而言,当前我国民粹主义或在政治领域通过"广场狂欢"彰显大众权利,或在文化领域产出文艺内容表达崇尚大众的审美趋向,或是在民族精神层面渗透极端民族主义。在"人民""民主"遮蔽下的民粹主义极富煽动性、蛊惑性,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武器对其进行祛蔽,发现我国民粹主义在表现人民性与民主性的同时又存在一种反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现象,以及在历史观、方法论、实践策略与阶级属性上也有比较明确的反人民立场。以理性态度应对民粹主义,关键不在于堵,而在于消解。  相似文献   

2.
王娟 《学习月刊》2014,(16):15-16
民粹主义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民粹主义秉持平民立场,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蚕食民众利益的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途径更加广泛,网络空间成了民粹主义的重要活动场所,催生了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为主要阵地和载体,在具体立场上表现为反权威、反精英、平民利益至上等,有着传播快、表现形式激烈等特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社会产生了较大冲击,也不可避免地侵袭到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警惕和消弭网络民粹主义在高校的滋长,既要加强对网络民粹主义实质和危害的剖析,更要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作为处理民粹主义的基本原则,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认同、价值认同,帮助大学生克服非情绪极端、无意识盲从,坚持独立思考、理性认知;还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虚拟空间平台。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5)
网络民粹主义是一种强调将社会分为人民与精英两大整体对抗阵营的网络话语和网络行为,它一方面推崇整体性、同质化的人民,另一方面批判作为人民对立面的社会精英及庇护他们的现行制度,主张政治应当表达人民的普遍意志。网络民粹主义在理念上坚持"以民为粹",但在实践上往往滑向"为民之粹","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构成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在张力,它可能成为大众、草根和边缘群体抗争的武器,也可能沦为意见领袖操控民意、攫取名利的工具。网络民粹主义在政治实践过程中展开为认同和抗争两个维度,基于理性的非理性、表达不满的批判性和有限抗争的话语性构成了网络民粹主义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左派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主张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发声、倡导公正平等、保障民主权利,并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倡导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与思想理论。新左派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弊端与社会矛盾,为纠正政策失误、增强民生建设、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为它在基层社会中赢得了"政治正确"和"道德优势"之名。然而,从其现实表现形态和内在理论逻辑来看,由于对平等公正的绝对追求、全面民主的过度崇尚、市场经济的偏激认识和极端民粹主义的思维倾向,使得新左派思潮无论是在价值要义还是在实践目标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明显差异与矛盾碰撞。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有序发展的维度来看,需要对中国新左派思潮进行理论匡正与科学引导,在不断剥离其非马克思主义成分的基础上破除人们对它的意识形态迷思,进而有效化解社会思潮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极端民粹主义倾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民粹主义是一种秉持平民立场的社会思潮,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对民粹主义这一概念并不熟悉,但对民粹主义的具体观点有相当的赞同度,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基本思想认同正相关,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思想认同负相关,说明民粹主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十分复杂的影响,应重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抑制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Populism)又称平民主义,概念所指极其复杂,但核心是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做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7,(4)
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主要以网络民粹主义的形态表现出来,它以碎片化、流变性的话语弥漫于网络空间,由少数精英和大众草根共同推动。触发网络民粹主义的议题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但又会沿着"美化草根"和"仇视精英"的基本轨迹发展,呈现出某种网络定律。网络民粹主义缺乏独立的形态,对内往往与"新左派"相融合,具有借助乡愁意识来寄托批判现实的旨趣;对外往往与"民族主义"相结合,产生民族民粹主义这一现象,在爱国的名义下宣泄情绪、宣扬仇恨。网络民粹主义的治理,从根本上来说要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公正;从价值整合来看,要探索民主参与对民粹冲动的整合以及社会公正对绝对平等的整合;在引导策略上,要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做好网络民粹主义的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其文化价值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文化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区分为形而下文化与形而上文化,形而上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想。现代新儒家标举和阐扬"儒家式的人文主义",抨击"科学主义"思潮,主张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谋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结合,批评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理想,重"形而下"、轻"形而上",片面地发展了人类文化中属于"工具理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然可以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中获取借鉴。不过,现代新儒家站在泛道德主义的文化立场,最终将文化的"形而上"领域归结为道德领域,将人文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我们则应该避免滑向泛道德主义,避免出现另一种不能正确处理文化的"形而下"层面与"形而上"层面之间关系的偏弊。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7,(8)
正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民粹主义运动的主要诉求,几乎都含有抵制移民、重建并严守民族国家边界、反对全球化、反对跨国精英等内容。以"人民"的名义,大肆批评现有国家体制和体制内精英,是民粹主义运动或政党中唯一确定的主题。在当前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兴起的背后,是深刻、剧烈和持久的社会转型。信息社会拓展了民粹主义的范围,为民粹主义运动提供了动员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10年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市场混乱、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国家民粹主义高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右翼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西方精英多年来精心描述的价值观和所谓"政治正确"遭到底层民众的质疑、嘲弄和挑战。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固有的弊端不断显现和加重,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现,并演化为时下的系统性危机。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呈现出政治民粹主义、民族民粹主义和文化民粹主义等表现形式,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发挥、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等方面具有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为有效应对民粹主义思潮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消极影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在包容中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完善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和优化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空前的活跃性和复杂性,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也是民众思想活跃的表现。这些社会思潮主要以"左"派思潮、当代儒学、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思潮等为代表,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内涵及特点、把握其发展态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和引领,对这些思潮加以区别对待,辩证扬弃,才能准确定位各种社会思潮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祥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就近期而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是抓好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目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良状况,广大民众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种种现象,大都是道德领域中的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黄、赌、毒,这些解放初期久已绝迹的东西不但死灰复燃,而且愈演愈烈。加强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加强道德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集体主义道德为主体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为主导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相似文献   

15.
2020年5月,习近平向新时代广大青年提出的"站稳人民立场"的新要求,不仅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和具体标准,而且在整体上对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建设发挥着价值指引作用,表现在政治层面的价值引领、道德层面的价值遵循、情感层面的价值依归三个方面。新时代青年追求理想人格,要有对"人民立场"的认识自觉、行动自觉和方法自觉。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种表现为诉诸"爱国主义""民族正义"等口号之下的民粹主义言论,掩盖群体暴力行为的非法性。在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话语非理性中,"爱国"显然成为施暴与逾越法律事实依据的借口。第二种表现为通过网络达成"民意认同","民声"动员之下网络民粹主义侵犯公民权利。民粹主义话语无视对于自由、生命、良知的尊重,彻头彻尾地将民意推向蛮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民粹主义延续了主张地方平民权利的传统,又突出了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平民化,民粹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伸张平民权利,捍卫地方利益。他们对政治权威、社会精英、经济寡头、文化霸权存在天然的抗拒,对社会平等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在不公平的制度环境中,他们化身为革命道德的象征;在基本公平的制度环境下,他们又可能被视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二是极端化,民粹主义的地方性和草根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民粹主义风潮席卷全球,既广泛发生在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在美、英、法等欧美发达国家里接连上演,这反映出民粹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也由此引发了学界对民粹主义、民粹思潮的热情讨论。作为内生于西式民主政治的一种负面倾向,民粹主义很容易导致西式民主政治走向"劣质化"。《生死民主》一书的作者约翰·基恩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形式和倾向,它是当前民主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对此,除了探究民粹  相似文献   

19.
实践唯物主义构成党的群众路线的本体论基础.唯物史观是人民史观和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之间具有同构关系.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而群众路线是民主的新的历史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赖以实现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资源.群众路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古代民本思想加以扬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本位”观念,既同民本思想一脉相承,又在更高的基础上超越了它.民粹主义承认民众的智慧和德性的优越性,但群众路线所体现的唯物史观,对于一切问题的分析,从来都是持历史主义态度的,因此,它同民粹主义及其特有的道德感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0.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极力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主张从农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外学术界曾经对"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就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作了简要述评,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是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造成的,并非是民粹主义的问题。最后,笔者认为毛泽东绝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