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句话,如同"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一样,对许多人来说,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就近年长篇小说创作而言,说"闽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恰如其分的。张惟的《血色黎明》、张永和的《大山寨》、钟兆云、钟巧云的《乡亲们》、唐宝洪的《海峡情缘》等等,均为洋洋  相似文献   

2.
欣悉钟兆云出了《乡亲们》的新书,它像盛夏一股强劲的凉风,令我这位来自乡村的老者顿生快意。此前我曾读过他的作品,在他就读的中学执过教鞭,素知他幼少便广读诗书,学生时代就有佳作问世,大学毕业已是博识洽闻,下笔有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家钟兆云《残墨惊艳乐云间-沈冰山传》一书,很好地把握了盲人传记中生福的真实,并成功地将人道情怀与人文理想化作文字,从而让这部传记作品从头至尾可回味、可咀嚼。  相似文献   

4.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一句被说烂了的名言。但若换成:读一本好书,我就能改变世界——你信不信呢?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美国人曾写过一本名叫《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的书,其中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和数学原理》,当然其中还有一本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世上本没有路,但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这句话实在太出名了,我猜很多人大概从会写字开始就将它抄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2,(3):5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解读: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相似文献   

7.
郭玉琴 《乡音》2013,(3):45-45
我最佩服女作家龙应台,不仅因为她的文笔好,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勇气担当社会良知。以前读过她的散文《目送》,那是一本写父母兄弟朋友子女的人间真情文字,数不尽的缠绵,充满忧伤和美丽,给人一种婉转和温柔的女性细腻印象。如今读她的《野火集》(201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豪气万丈,文笔犀利,如刀光剑影寒气逼人,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相似文献   

8.
孔庆东 《创造》2009,(11):82-83
不久前,有一位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云根诗词》,作者乃是我的本家孔祥庚,请我给轩轾几句。一页一页翻阅了孔祥庚的《云根诗词》后,我答应了。并非仅是因本家的缘故——这确是一部“斯文在兹”的高水平的诗词著作,不能以一般的“官员诗作”视之。  相似文献   

9.
近读唐诗人曹邺所作《官仓鼠》一诗,读后深感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诗曰:"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短短四句、28个字,可谓语言深刻,切中时弊,真乃"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当今的反腐败斗争。这首诗绝就绝在比喻得好,"老鼠"者,贪官污吏也。鼠者,社会"四之首也,传播瘟疫,盗窃粮食,咬坏衣倘若好端端一缸清水掉进了老鼠屎,就坏  相似文献   

10.
甘地说,一个民族与其道德进步,可从动物所受的待遇来评判。这是我读完《绿色生活手记》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的确,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这听来也许荒唐,但我在读过《绿色生活手记》一书后就不再怀疑它的合理性了。《绿色生活手记》是莽萍主编的一套“护生文丛”中唯一的一本中文著述,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是最易读的一本。历史学家张广达先生说它“是一本好看的小书,文笔清新,陈义平实”。作者不是以环境问题专家或动物保护专家的身份来著述的,她用的是推己及物的慈悲情怀和女性特有的细…  相似文献   

11.
洽国如治水,因而"堵"、"疏"之争,是治国方略之争,而不是治水方法之争. 北大乐黛云教授回忆汤用彤先生,讲过这样一件往事:1957年初,汤老先生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她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汤先生很惊讶,说你《诗经》都没看过一遍,连《诗经》里面这两句最普通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的?乐黛云答是没看过,上学的时候成天搞运动,而且她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后来汤先生解释,"厉阶"即"祸端","梗"是"灾害".这句诗出自《诗经·桑柔》,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暴虐,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  相似文献   

12.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是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对《南史.韦睿传》中的南朝著名将领韦睿的一句评语。《南史.韦睿传》中有"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  相似文献   

13.
未见颜色     
偶遇一本有声读物,名为《论语心得》。书中提到了孔子交朋友的原则:"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书的作者是一位国学大师,对原文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特别当谈到"未见颜色而言为之瞽"一句时,国学大师讲道:"这就厉害了,就是瞎子,跟朋友谈话,不了解朋友内心想什么,就随便说。"随后这位国学大师又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演员叫费雯丽,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她出访欧洲,一走出停机坪,就有一大群记者涌上来采访她,其中有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对张载哲学的研究贯穿在其两卷本《哲学史》、《简史》、《新编》三本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中。冯友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的气本论的定性,性二元论,《西铭》的精神境界和宗教意义,"仇必和而解"的哲学精神,"横渠四句"的哲学家自我身份认同等等阐发,既是哲学史的研究,也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新原人》提出"觉解"后,《简史》就用此概念诠释张载的思想。冯友兰晚年反思历史,很重视和谐,对张载"太和"和"仇必和而解"的重视和阐发是他心路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陈平原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关注近代以来的中国大学史和教育史,有《老北大的故事》、《中国大学十讲》、《大学何为》等多本相关著述出版。这些论著或纵论"大学何为"的学术文章,或是探寻大学传统薪火传承的历史追忆,而这本《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则与之前的著述有所不同,用陈平原自己的话说,他"很早就有一个企图,为大学生写本书,谈谈如何‘读书’;或者为研究生写本书,谈谈怎样‘做学问’"。如今,这本既谈"读书",又讲如  相似文献   

16.
<正> 拿起刚出版的俄国索洛维约夫的《爱的意义》,题旨就带有现实指导意义,当然吸引我深入读下去的,是缘于刘小枫先生的几句导读语: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1902年,张之洞举行慈禧太后万寿庆典,时为张之洞幕僚的辜鸿铭感叹:"满街都是唱《爱国歌》,未闻唱《爱民歌》者"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订立。同年10月6日,慈禧太后从西安动身回京。当时火车只通到直隶正定,其余路途,皇室一行都乘黄色的  相似文献   

18.
《读山海经》(其一)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时阅读《山海经》图赞及《周王传》后。创作的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层次分明,前四句描写了诗人温馨的田间家园,随后的八句描写了诗人幽静的读书环境,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点出了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本诗物我情融,反映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和艺术造诣,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800多年前,抗金名将岳飞曾说过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则天下太平矣."今天,以反腐败挖硕鼠为己任的浙江台州黄岩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友星也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怕死就不当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20.
李童童  刘志宏 《前进》2014,(10):48-49
<正>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看到他桌上放着一本《周恩来传》,就随手翻看起来。这一看竟然放不下来,朋友见我喜欢,就借我拿回去慢慢品读。周恩来之于中国人可谓家喻户晓,在多数中国人心中,周恩来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他和蔼的笑容、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周总理"、"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