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3日,在革命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进京赶考”为标志,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3.
<正>75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那么,历史上“赶考”是怎么回事?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共产党人又是如何看待“进京赶考”的呢?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在赶考精神的激励下,我党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矗立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  相似文献   

5.
正70年前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会把前往北平喻为"赶考"?就是担心党内部分同志由于胜利产生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不求进步的情绪。启程的前夜,他久久不能入睡,站在窗前眺望着夜空,想着我们党决不能重演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悲剧。这就有了临行前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关于"进京赶考"的那一段著名对话。70年来,我们党在"赶考"路上始终牢记政治初心和执政使命,经受住了历史和时代的考验,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我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进京"赶考"。毛泽东同志在临行前坚定地对大家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考察时强调,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依然严峻复杂,赶考远未结束。又是一年"赶考"纪念时,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这"赶考",到底要考什么?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赶考",应该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我们善于管理农村,但是否善于管理城市,是个未知数;二是革命已基本成功,但是否可以同样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把夺取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告诫全党一定要经得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党执政已经55年了,“进京赶考”这句振聋发聩的谆谆教导,一直警醒广大共产党员时刻牢记:执政必须廉政,腐败必定垮台。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常怀“赶考”之心,在修其身、齐其家、成其业上下功夫,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考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修身立德”。名垂青史的先贤、伟人,无不把“修身”作为人生…  相似文献   

8.
54年前,在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到李自成,并把执政喻为进京"赶考",衷心希望我们党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  相似文献   

10.
正"赶考"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意指读书人进京参加历年的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出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在1934年3月将要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意味深长的把进北平喻为进京"赶考",以李自成为诫,并希望考个好成绩。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进京"赶考"不仅仅是一个胜利的标志,更是一个新的考验的开始。他曾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  相似文献   

11.
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日子,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一天,天气晴朗,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被毛泽东的兴致所感染,笑道:"我们都应当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郑重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离开西柏坡10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用诗人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哲理,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10天,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考",中国共产党人为执掌全国政权做了一定的准备。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认真思索,初步回答了靠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  相似文献   

13.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领导的车队就要离开西柏坡迁入北京城的时候,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我们是进京'赶考'嘛!"几个领导听了都笑起来.周恩来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抬头望着眼前崎岖不平的山路,坚定地表示:"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14.
林伟 《求贤》2008,(1):10-10
曾记得,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就是顺应民心,为人民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答道:"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16.
张邱峰 《实践》2005,(4):47-48
360年前的农历3月19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建立大顺政权。然而,由于农民军政权的自身腐败, 仅仅40余天后,李自成便仓惶逃离北京,新生政权不复存在,起义惨遭失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重温这段历史,把中国共产党进驻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告诫全党要成功地通过“考试”,成为“考试”的合格者。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党仍然面临着执政为民的历史考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树立“赶考”意识,要“谨慎”做人、“谨慎”为官、“谨慎”处事,做到“慎欲”、“慎微”、“慎独”。  相似文献   

17.
初冬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面对土墙泥顶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重温毛泽东当年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不由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是在进京赶考,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史》上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同甘苦”。由…  相似文献   

18.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的临行前,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片刻之后,又凝视着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顾名思义,指赶到京城参加考试。"赶"即"急、快,及时到达,抢时间";"考"即"考试"。进京赶考,包含着古代学子们的追求与梦想、辛勤与付出。赶上者考试;赶不上者,视为弃考。考者,能金榜题名,也可名落孙山。毛泽东同志把即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比喻为"进京赶考",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9.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跟周恩来有一段著名对话,毛泽东说:我们现在是进京赶考,进京赶考,希望我们能够考得及格、合格,不能退回来,不能学李自成。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到西柏坡,重温了这段对话,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意味深长地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称之为“进京赶考”。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