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岗 《新湘评论》2020,(10):55-56
向警予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三八节纪念大会上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2.
《党建》2020,(8)
正1939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在湘西溆水河畔一个商人家庭。8岁时,她进入由大哥与他人合办的新式小学读书,在当地开了女子入校读书之先声。1912年,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周南女校。在此期间,她  相似文献   

3.
周敏之 《湘潮》2016,(4):105-109
向警予生于1895年,1928年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3岁。其生命虽短暂,但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贡献均大。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的讲话中,对向警予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本文着重梳理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演变过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6,(2)
正毛泽东高度评价向警予,号召学习"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毛泽东与向警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相识较早、友情较深、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战友。青年毛泽东与向警予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湖湘性格和文化精神。这是他们成长、成功的深层原因、人文内涵,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回溯向警予为妇女解放不懈奋斗的历程,其在思想上经历了从自由女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转变历程。一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革命与妇女解放成为向警予毅然奋斗的主题。1939年,毛泽东称赞她为大革命时代的模范妇女领袖。  相似文献   

6.
向警予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新民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大后,在党中央机关做妇女工作。1928年牺牲,终年33岁。1936年,毛泽东评价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1911年,16岁的向警予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和蒋胜眉(丁玲之母)等七名女同学结拜,结拜时有如此誓词:“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向警予:我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周恩来说:向警予同志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她。1998年,在风景秀丽的湖北汉阳的龟山上,一座烈士陵墓建造得质朴、庄严、宽阔,墓前立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的墓碑。向警予烈士陵墓,凝铸着武汉人民缅怀先烈,对先烈不朽业绩永志不忘之情;陵墓上空弥漫的耿耿浩气,给人一种圣洁的感情和无尽的力量。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关镇西街向宅,土家族人。1912年秋天,考进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8年,向警予加入了新民…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4日,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党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同志诞辰110周年。警予家乡85万溆浦人民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向警予同志于1895年9月4日诞生在溆浦县城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期的向警予痛感“国家陵夷,学绝道长”,立志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16年她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回到溆浦创办了第一所男女兼收的女校。“五四”运动后,她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创建的新民学会。1919年底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积极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2年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出席了…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5)
正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的现实主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2,(22):65
向警予,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是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自幼聪明好学,她的大哥向仙钺曾留学日本,思想进步,是湘西同盟会负责人,向警予受他的影响很深。1903年,向警予的大哥在城西文昌阁办了一所小学,向警予取名俊贤,入小学学习,在县城开女子入校读书之先例。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6岁的向警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新创办的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名师杨怀中的学生。数年后,杨怀中在日记中写道:在我所教的长沙数千学生中,有3个最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4)
正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妇女界有一位几乎人人都以"大姐"相称的英杰,那就是蔡畅。著名美国进步作家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所著《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蔡畅:自从向警予牺牲后,她就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最活跃的女革命家""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国际民主妇联主席戈登夫人盛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英雄""代表新中国"。蔡畅一生创造了无数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九月向警予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落成的向警予同志塑像,矗立在向警予同志故居纪念馆右侧的广场中央。塑像高四米,在向警予亲手种植的两棵樟树的掩映下,昂首挺胸,风拂短发,展现了她当年叱咤风云的飒爽英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寻找自己追求的目标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亲切感人的生活细节,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寻找自己追求的目标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亲切感人的生活细节,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秘书古柏,于1935年春在广东龙川鸳鸯坑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至于古柏为何来龙川,其牺牲的经过和原因,以及毛泽东下令缉拿查处凶手的过程,许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直至1956年公安部督办,经龙川县专案组近一年时间的侦查,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毛泽东下令公安部督办1956年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古柏夫人曾碧漪。会议间隙,曾碧漪高兴地告诉毛泽东,她与古柏在中央苏区失散多年的儿子古忆民在瑞金找到了。毛泽东在为她高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览     
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另一位亲人——毛泽覃结发妻子赵先桂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其实在毛家,还有一位为革命牺牲的亲人,她就是毛泽覃的结发妻子赵先桂。赵先桂1905年农历八月初十出生,是湖南省韶山市大坪乡湘韶村人。1923年在古稻田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济南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7岁。赵先桂的父亲赵蕊香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有亲戚关系。毛泽东的七舅母是赵蕊香的亲姐,两人曾合伙经商,来往密切,友情深厚。1905年夏初季节,因赵氏和毛氏都身怀有孕,两人做生意后举杯祝酒,乘其酒兴,指腹为·婚,缔结秦晋。果然,赵…  相似文献   

17.
碧血浇灌自由花1919年12月,一艘法国邮轮驶离上海港。两个月后,作为最早踏上西方求学之路的中国女性之一,向警予来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回国后,她积极从事妇女运动的发动和组织领导工作。1927年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作为党的湖北省委领导人,她毅然留在反动势力最强大的武汉。1928年3月20日,中共中央首任妇女部长、中央委员向警予由于叛徒出卖,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敌人用尽了一切手段,都不能动摇向警予的坚定信念,没有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起得特别早。…  相似文献   

18.
余艳  彭春华 《湘潮》2016,(4):135-140
杨开慧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知识女性。她与领袖毛泽东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主抓、杨开慧纪念馆配合的《杨开慧》系列创作历时三年完成。作品自始至终弘扬伟大的开慧精神,即——坚定信仰、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紧扣"三种精神",我们又在两方面下功夫:思想上,突出杨开慧跟毛泽东理想的高度一致;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40多天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任村妇救会秘书。在斗争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成长的她,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仅15岁的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躺到阎锡山军队的铡刀下,英勇牺牲。毛泽东曾两次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年纪虽小,志气却很大。  相似文献   

20.
文萃苑     
《先锋队》1998,(11)
毛泽东两挽刘胡兰1947年6月,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毛泽东介绍了一位杰出少年女性牺牲经过。毛泽东认真听着问:“她是党员吗?”“是共产党员,才15岁。她是自己走到铡刀下的。她在铡刀下还望着乡亲们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那是年初元月12日。”“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