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切悼念,同时也道出了毛泽东与柳直荀烈士及他夫人李淑一的深厚的革命情谊。 毛泽东与李淑一的相识,要从杨开慧谈起。杨开慧的父亲杨怀中、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都是湖南的知名学者,彼此都有很深的交往。杨开慧跟柳午亭习武时曾住在柳家,柳直荀在长沙读书时也曾寄住在杨家。杨怀中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伦理学教授,其得意门生之一便是毛泽  相似文献   

2.
柳直荀在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湘鄂西苏区生活、战斗过两年多时间.他为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柳直荀在党内和红军中的职务,虽然不算很高,但他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情缘。新中同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为纪念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烈士,写了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唱响华夏,使柳直荀成为全国著名烈士传颂闻人。  相似文献   

3.
雷克昌 《党史文汇》2023,(12):52-54
<正>李淑一(1901—1997),湖南望城人。上中学时与杨开慧结为好友,经其介绍与当时湖南农运领导人之一的柳直荀相识并结为伉俪。婚后,在柳直荀的影响和帮助下,接受了革命思想,曾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9月柳直荀牺牲后,李淑一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孩子长大成人。20世纪60年代,笔者与李淑一有过几封信件的往来,从中了解到毛泽东当年写《蝶恋花》词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意为:我失去了令我引以为豪的杨开慧,你(李淑一)失去了柳直荀,他们都是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词<蝶恋花·答李椒一>是名篇,传诵甚广.其中第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柳"是指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 (1898- 1932).对柳直荀烈士的注解, 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6年纪念毛泽东逝世 10周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简历介绍虽基本一致,但在关键点上颇有差异: 1986年时说柳直荀是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牺牲,而 2003年时注明是在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尽管语焉不详,没有注明是被谁人所害,但较之"牺牲"之说,似乎也算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首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对亡妻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切悼念,同时也充溢着对老友、柳直荀遗孀、杨开慧同窗好友加闺蜜李淑一的真挚情谊和真切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亲笔写了4封信。其中第二封信为1957年5月11日所写,广为人知,影响最大,因其中"有《游仙》一首为赠",后  相似文献   

7.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对亡妻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情悼念,同时也充溢着对老友、柳直荀遗孀、杨开慧好友李淑一的真挚情谊和深切关爱。"一阕《蝶恋花》,主席寄深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亲笔写了4封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录最多,有前3封信,《毛泽东年谱》也有记载。第四封信迄今没有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50周年。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杨开慧)的"好朋友",是"柳"(柳直荀)的夫人。在今年李淑一逝世10周年之际,她的侄女和侄女婿,深情回忆了她与毛泽东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蝶恋花》问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主席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指的是他早年的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岁月的风雨,虽已渐渐冲淡了烈士的斑斑血迹;伟人的诗句,却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已逝忠魂的追思。柳直荀烈士到底是怎样牺牲的呢?迄今仍然杂说不一,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是被蒋介石所杀害。美国学者R·特里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的中译修订本、累计印数达102万册的《毛泽东传》,在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时,把柳直荀之死同杨开慧之死相提并论,说:“毛的这首词是答赠他的一位友人(同毛一样,她的爱人也是在三十年代死于蒋介石的屠刀之下)的。”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光辉典范。他一生自警用权和自觉律己的一言一行,永远闪烁着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芒。李淑一是烈士柳直荀的遗孀,又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有人请求毛泽东将李淑一推荐到文史馆工作。1954年3月2日,毛泽东专门就此事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  相似文献   

11.
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历史由来,还得从青年毛泽东说起。 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成为杨开慧父亲、该校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蔡和森和同学们经常到杨昌济家登门求教或聚会。杨昌济和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都是湖南的知名学者,三家交往颇深,时相往来。因  相似文献   

12.
正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酝酿成立中央文史研究馆。杨开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表示想要去文史馆当研究员。按理说,李淑一作为烈士遗孀,生活有困难,理应得到妥善照顾,毛泽东推荐她找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杨开慧为柳宜荀、李淑一作媒柳直荀,又名柳克明,1898年11月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高桥方塘冲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柳直苟的父亲柳中享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怀中是“交情三世久,春色两家分”的世交c柳直苟14岁时考入长沙广益中学读书,就寄居在杨怀中家中,并且同杨开慧有了接触。当时,正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泽东、察和森、张昆弟等好友时常到杨怀中老先生家中讨论治学、做人的道理,评述天下大事,探求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对柳直苟有着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从此,柳直苟更加敬仰毛泽东,并以他为楷模.努力治学,积极追求新思想。1924年2月,柳…  相似文献   

14.
刘旭 《党史博览》2023,(1):76-80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以《游仙(赠李淑一)》(1963年12月最后定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题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该词是写给当时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这首词为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原配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友情,  相似文献   

15.
博览之窗     
毛泽东荐人到中央文史馆未果 李淑一,烈士柳直荀的妻子。1957年,毛泽东为答李淑一所赠纪念柳直荀的《菩萨蛮》词,写下了著名的“我失骄杨君失柳”《蝶恋花》词。 1954年3月2日,毛泽东给其秘书田家英的信中提到一件事: 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生,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个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邓沛 《党史文汇》2008,(6):44-46
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是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相似文献   

17.
正1957年元旦,《诗刊》创刊号发表毛泽东18首诗词,时任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的李淑一拜读后,回想起毛泽东早年曾填虞美人词赠杨开慧,便在春节期间给毛泽东写信,附上自己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她在信中说:"1933年夏,道路传言直荀牺牲,我结想成梦,大哭而醒,和泪填《菩萨蛮》一首。"其词曰: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杨开慧烈士就义76周年、毛岸英烈士牺牲56周年、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我们为此编发了《杨开慧与保姆陈玉英》、《毛岸英、毛岸青曲折的赴苏历程》、《李淑一与〈蝶恋花·答李淑一〉》三篇文章,以志对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壮烈最为人敬仰家庭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写作《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紧要时刻,给杨开慧青年时代的好友李淑一写了一封回信。  相似文献   

20.
程世刚 《党史纵览》2006,(12):44-45
1957年,毛泽东满怀深情地书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称颂杨开慧烈士为"骄杨",并向一位友人解释"骄杨"时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颅,笔者注),焉得不骄!" "骄杨"就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杨开慧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带着孩子由武昌回到故乡长沙板仓一带开展地下活动.1930年8月,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撤退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卷土重来,在全省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组织"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四处捕人,并悬赏一千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