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类室内案件中,常会在地面上遗留微弱的灰尘鞋印,由于地面花纹的干扰,这些灰尘鞋印发现和提取的难度较大。瓷砖和木地板是室内装修中最常用的装饰材料。近年来,随着装修个性化的要求,瓷砖或木地板新品迭出,其色彩和图案不断的花样翻新,极大增加了表面遗留痕迹的发现和提取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现场勘查中地面上灰尘鞋印的发现率和提取率,笔者用短波紫外照相法对几类瓷砖和木地板上遗留的灰尘鞋印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杰 《当代审判》2003,(5):38-38
今年1月初,单位一位同事领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青年来到我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个女青年是他远房亲属,遇到官司了,请我这个“法学家”帮帮忙。然后指着我对那个女青年说:“你有什么苦尽管向他诉,他是法学‘专家’,会帮你圆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7,(10):50-50
问:我是一豪装饰公司木匠。一天上午,我同事外出,故委托在另一单位工作的昔日师弟代我去业主家做工。不料,他在劳动中将左手挫伤,造成伤残。  相似文献   

4.
法律咨询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举不出证据就会败诉吗?来信我曾供给本单位同事一笔钱,因平日关系较好,未收借条,后岳父因病急需一笔钱,多方筹集未果,我只好向该同事提出能否先还些给我。谁知他不承认向我借钱这件事,无奈我只好诉诸法律。可有人说,如果举不出借钱的证据是要败诉...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Commission,简称ITC),根据荷兰Unilin公司以及在爱尔兰和美国注册的两家子公司对在美所申请的“地板锁扣”专利技术遭侵权的指控,于今年7月29日决定对向美国出口强化木地板(高密度复合地板)的多个国家的几十家企业立案展开“337调查”。其中,中国的17家木地板企业登上“黑名单”。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中国有8家木地板出口企业组成两个应诉团队,展开反击,他们分别是圣象、升达、非林格尔三家行业的龙头老大率先组成的第一支应诉团队,以及江苏常州赛力为首的常…  相似文献   

6.
局长借车     
刘广荣 《政府法制》2014,(24):49-49
进局机关以来,我每天最早到单位,见到领导、同事总是亲亲热热道一声问候,并呈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除了正常工作外,我乐意加班,几乎每个双休日在办公室里度过。  相似文献   

7.
李亭 《天津检察》2008,(4):72-72
一进入炎热的夏季,看到有的同事忙碌着准备司法考试,马上又勾起自己去年冒着酷暑参加市检察院组织的司法考试培训班那段痛苦并快乐的回忆。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要感谢的事情很多,那么尤其要感谢的就是市检察院提供的司考培训机会,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为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2,(4):56-56
编辑同志: 有人在网上发贴,不仅披露了我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等身份信息.还无中生有说我乱搞男女关系,对我人身恶意攻击,造成大量网友跟帖。现在,很多朋友和同事知道了此事,对我名誉造成很大影响。请问,我无法找到发贴人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9.
余岩 《江淮法治》2013,(9):51-51
我们单位不少同事都是来自外地.在这儿举目无亲,最熟悉的莫过于同事。可由于工作繁忙,节奏很快,很多人共事一年多,都不是很熟悉,八小时之外可以交流谈心的则很少。不少同事都是为了生存而工作,缺乏对单位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3,(16):54-54
编辑同志:我买了同单位同事的一处房屋,他们夫妻俩一直住在我们同一幢楼的顶层。我已经在该房屋内居住了两年.我一直要求过户.但他们夫妻至今仍不过户给我.最近.他妻子竟然说她不知道卖房的事情,因为合同上她没有签字。请问,我该怎么办?读者:明芳  相似文献   

11.
发了财的机关干部曾几何时,连上饭店招待朋友一顿象样饭菜的钱都没有的机关干部,而今有人也手头阔绰起来。年仅28岁的某机关办事员张小青春节前操办结婚大典,在市里最有名的东亚大酒店摆了30桌,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全请到位,没收一分礼钱,招待费4万元全部自理;某单位韩股长年前由单位分配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除支付2万元的集资款外,搞装修又花子5万多,他竟没欠一分外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单位的鞠科长全家收入每月总共不足1400元,3年时间竟能在市郊买下一块地皮,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  相似文献   

12.
吴如洋 《江淮法治》2010,(10):18-18
提起笔写下文章标题,我禁不住嘿嘿一笑。今天我写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写写自己在单位分发报纸、当“报童”的感受。其实就在提笔之前,我刚刚将全单位领导和15个部门的近百份报纸分发完毕,挨个房间从一楼到五楼送了一遍。想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当一回“报童”,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们在中午休息之余看看当天的报纸。自己又能在午饭后锻炼一下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3.
吃烤鱼11人煤气中毒李平是一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年近半百的他除了专心于科研之外,唯一的爱好就是和好友或同事小酌几杯,谈工作,说课题。2013年3月的一天中午,李平接到同事老周的短信"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烤鱼店,我约了几位同事,晚上咱们  相似文献   

14.
秋水泱泱     
是谁撑一把雨伞,穿过秋风秋雨的时节,寻觅一处鲜为人知的泱泱秋水? 我走过一片甘蔗地,走下二十多级台阶,同单位的同事,同崇左市江洲区的宣传部长和新和镇的镇长一起走上了等候在江边的游艇。我们去游览水上石景林。  相似文献   

15.
健全公交网     
秦斌 《江淮法治》2012,(1):51-5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框架的逐渐拉大,原来的公交车线路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正常生活出行需求,对此我深有感触。由于企业搬迁到开发区,我上班的时候就换乘别的公交车,经常要等很久,车子来了里面都是人。下车后,还要走很长一截路才能到单位,非常不方便.同事也深有感触,有的还要转车,颇有怨言。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10,(11):62-62
尊敬的《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我是浙江省宁波市人叫李信。我于2008年被单位同事奉化人胡绪以诈骗的形式骗走1700元。当时他说叫我把钱借给他急用一下,1万元钱一个月给我500元利息。他给我出具了借条,但借条上只写了本金17000元。后来经我多次催讨,要回了12000元,而剩余的5000元他至今都不肯归还。  相似文献   

17.
追忆东宁     
我叫饶智勇,是巫山县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的干警,是东宁生前的战友、同事。 我是2002年进院后认识东宁的,那时东宁在办公室当打字员。当时办公条件比较艰苦,使用的是针式打印机和油墨印刷机,由于电脑还没有普及,单位所有文字材料都交给办公室统一打印,可以说,这项工作是全院最苦最累的活儿。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1,(11):58-59
法官:。我儿子钱某在2008年6月大学毕业后与某旅游公司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担任出纳员。在参加工作的仅一年多时间就因工作表现突出被单位评为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第二年因为工作紧张、劳累等缘故我儿子患了轻度的精神抑郁症,但他瞒着单位坚持上班和治疗,到后来也只是告诉了财务室的主任和两个最好的同事。单位在2010年年底准备对家庭困难的职工及患病的职工进行困难补助和救济时,我儿子所在的财务室就把儿子患精神抑郁症符合补助和救济条件报了上去。  相似文献   

19.
何斌 《天津检察》2010,(3):72-73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参加检察工作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中,我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与同事们共同办理了数十起职务犯罪案件,许多案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查办被告人万红、尚丽、方东海这起银行工作人员与私营企业法人相互勾结挪用公款特大案件过程中,在那些超负荷工作的日夜里,我感受到了侦查工作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了案件查办成功之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