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之所以与其他音乐区别开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民族音乐都在有意无意中浸透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民族性是民族音乐的一个基本属性。侗族音乐因地理位置等原因,演唱风格少有雕饰和加工,因此其原生态唱法中侗族的民族特性更加突出和完整。侗族原生态唱法中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旋律、作品内容、素材来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侗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已有诸多论述和探讨,并已达相当深度。唯其纺织文化,虽有一两篇文章论述,但仍给我们留下一些空白点,因此,本文就侗族纺织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物质形态、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作一讨论,与诸家共商发扬侗族文化之计。  相似文献   

3.
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成为民族的传统风尚;人们都以会唱歌为荣,善歌者受人称赞,歌师更是人们所敬佩。勤劳、勇敢、智慧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4.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经济政治中心,也是苗族侗族人居住较多的地区。文章通过梳理芦笙及芦笙的文化内涵,以展现其民俗风情。同时结合芦笙文化与凯里城市文化的关系,探寻民间器乐文化与凯里城市文化融合的特色,并在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使芦笙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传承。  相似文献   

5.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6.
古代侗族哲学思想是一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宝藏,把它挖掘出来,将使中华民族的哲学宝库增添一份珍贵的财富。也将为从事侗族研究的同志提供一份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笔者试图对此作一点尝试。 侗族是我国南部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没有本民族文字。它的古代哲学思想同许多古歌、古俗和传统艺术融合在一起,广泛流传于民间。本文拟依据侗族民间流传的一些古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沈桂萍一种民族文化,在其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心理,深深地溶进了民族的血管里,陶铸着民族的心灵,对民族的凝聚起着永恒的作用。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就是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作用下形...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5,(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宝贵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其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9.
马艳军 《人民论坛》2012,(26):200-201
发展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前的路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伟大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和祖国各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今居住在我国南部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毗邻边境及湖北西部的一百四十余万侗族人民,她们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独具特色,民间口头的和文人书面的应有尽有。 目前,民族文学界对于侗族文人文学是否属于侗族文学的范围尚有争议,认识不尽统一。如果按照“所谓侗族文学,就是用侗族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见《民族文学研究》19  相似文献   

11.
一、古“百越”民族后裔与大和民族关于万物形成的原始文化 具有多元一体格局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古代的神话传说包含有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及其邻国诸民族的原始文化渊源。为此,在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须得从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与古“百越”民族及其后裔壮侗族和日本大和民族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2.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奇葩瑰宝.文章阐述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说明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并与他国不同的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思想为当代青年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本源的基础。但社会的快速前行催生了这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逐步解体,社会转型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失去了相应的支撑与传承,并在多元的青年文化传播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扰,青年的发展要求与传统文化的伦理规范之间不断显现出摩擦和冲突。应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正效应来教育青年,创新传统文化新内涵来丰富青年,搭建传统文化高平台来提升青年,宣传传统文化崇礼治来规范青年。  相似文献   

15.
侗族是一个具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和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一样,侗族人民在其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创造了多样性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在侗族纷繁的文化百花园中,除了人们将会用之不竭的物质文化之外,还盛开着令人惊叹和陶醉的朵朵精神文化之花。例如,侗族大歌在1986年国际巴黎艺术节演出,振撼国际音坛,被誉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媒体评论“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艺术节执行主席格尔维特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这样纯正和如此闪光的音乐艺术,在世界实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全世界人民也会喜欢它!”在侗族众多的优秀器乐中,玉屏箫笛可算为皎皎者。它的造型精致,音质优美,表现力强。雌雄箫笛各具特色,合奏时娓娓动听,柔润含蓄,浑厚洪亮,高昂奔放,调律和谐,情韵盎然。民间早有“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诗句来赞誉玉屏箫笛古今中外远传怀情的美德。1913年和1915午先后获得伦敦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和旧金山万国巴拿马赛的银质、金质奖章。近年来远销国内外,深受世人偿识与亲睐。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群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黔东南是汉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不同服饰汇聚了黔东南地区多彩多元的服饰文化景观。文章以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服饰文化为考察对象,聚焦这一区间内各民族服饰的迥异风格和不同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借用、相互学习的现状,阐析黔东南民族服饰文化多元共生、一体交融文化图景的具体内容、形成原因和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路径体系,激活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李旭 《今日民族》2014,(8):14-15
<正>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龙阳崇拜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德昂族有崇拜"龙"的传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茶的后代,其龙阳崇拜源于中华民族龙文化和德昂族茶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龙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龙阳的形象已深入到德昂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甚至把龙的形象穿在自己身上,跳龙阳舞、过龙阳节、祭祀龙阳这对始祖。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举办民运会的重大意义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四个,民族传统体育五彩缤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朵奇葩。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与其生产、生活、劳动息息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长期在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摧被明珠,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9.
赵芳 《今日民族》2006,(9):7-14
九月,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今年的9月,北京因56个民族的齐聚而更加绚丽多彩。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汇集了各少数民族近年来的优秀文艺作品,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节目都被搬上舞台,如蒙古族的长调、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等,而人口较少民族此次也有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像阿昌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裕固族等都有节目呈献给全国观众。可以说,这是一次荟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大发展、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会。9月8日、9日,在北京世纪…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宗教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教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宗教文化中的爱国爱教传统、合理的伦理道德因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是与和谐社会相契合的。为此,必须努力发掘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