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1979—1984年间,农民收入呈超常规增长,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6.46%;但此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开始下降。1990—2004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年均增长565.1元,年均增长率为13.97%;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86.3元增加到2936.4元,年均增长只有160.7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0.94%。尽管2004年我国政府出台了诸多农业扶持政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4元,比2003年增长了314.2元,增幅约为12%,但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1.6元相…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近15年来,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跃上200元、400元、600元和800元四个台阶。1978年,全省农民收入只有 114.56元,到 1980年就增加到 210. 23元;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2.7元,比1979年增长4.2倍。可以说,改革开放的15年,是山东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15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15年。  相似文献   

3.
一、农民农收入增长减缓1、持续时间长在改革初期头7年,即1978-1984年,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统计,7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355.3元,增长了1.2倍,年均递增17.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1%,是改革以前所没有过的情况。但是,从1985年起,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其增幅由两位数下降为一位数。1985-1988年,由于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农产品交易条件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我省农村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迫切要求深化农村改革。“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回顾我省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农村改革对农民收入增长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78年至1986年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元增加到439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幅达12郾6%。这主要是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在持续快速增长之后,跌入了低谷,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据统计, 1978~ 1997年,二十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8%,从 1997年开始增幅骤减。 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为 9%, 1997年降为 4 6%, 1998年降到 4 3%,而 1999年仅为 3 8%; 2000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013元,同比增长 1 5%,增幅下降 2 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的持续降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社会稳定。那么,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  1经济大环境因素  一是受亚洲…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两个重点之一。最近,我们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到湘乡市调研。这个市既是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又是我省第二批小康县(市)。全市有9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耕地65万亩,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该市农民增收情况有一定代表性,引发了我们对全省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一、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后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42元,提高到1998年的2037元,增长了14倍。但是,从1997年开始,我…  相似文献   

7.
张骞  崔存良 《共产党人》2012,(11):38-40
正》"十一五"期间,固原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抓手,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全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固原调查队农村住户调查汇总结果显示:2010年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77.2元,比2005年的1715.2元增加1762元,增长102.7%,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2%,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一"、十一五"时期农民收入的特点(一)从纵横向对比看农民纯收入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农民收入增长滞缓是农村问题的核心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农民实际收入却增长缓慢,两者形成强烈反差,由此带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水平提高不快,农业生产、农民人心不够稳定,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较慢等诸多问题.第一,农民收入缓慢,影响农民乃至全国人民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据有关统计资料(扣除物价因素)显示,农村改革的前五年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平均增速达15.1%;1985年至1988年降为4%,1989年至1992年,农民收入增长年均仅1.88%.而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的目标,90年代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必须在5.8%以上.由此可见,90年代初期农民收入的增速比目标增速低近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是小康指标的核心,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备条件.如按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本世纪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必将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9.
近7年来,乐山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34万户,全市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人均纯收入达1035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45元的40.67%.  相似文献   

10.
嵩湖乡党委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目标,按照“招商、特农、攻工、兴市、富民“的发展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8.5%,财政收入达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净增400元,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扶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扶沟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多熟套种、温棚瓜菜、畜牧养殖、精品林果业为主的高效特色农业,形成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3.3亿元,比1998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元,比1998年增加98元,增长5.1%,其中来自高效特色农业的收入人均达9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按照这个发展速度,黑龙江省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9 000元以上,年递增6.5%。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在抓好粮食和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体措施是:利用大项目牵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促进农民非农产业收入,通过提高农民文化技能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中国农村再次成为改革的舞台,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新一轮农村改革使9亿农民"九喜"临门. 一喜:农民收入增加了 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4.4个百分点.权威人士认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有望突破5%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0元提高到1998年的2160元。但近两年来,农民收入增幅呈现出下滑趋势,局部地方甚至出现农民收入下降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当前农民收入的特点就当前来看,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幅为4.6%,大大低于1996年的9%的增幅,1998年的增幅仅为43%。二是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1、1979—1985年为高速增长阶段。这期间,贵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厂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生率的提高,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工农产品比价的调整,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7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9元增加到3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2.5%,是贵州建国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2、1986—1988年为缓慢增长阶段。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业经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五个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十五”前三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894元增加到7042元,年均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15元增加到2230元,年均增长5.2%。其年均增长率相差近1个百分点,相对增长速度相差近20%。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3.08上升为1:3.16,并呈继续拉大之势。如果我省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扭转,我省就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地位纠正偏…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7,(17)
中共通化市二道江区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在未来5年要把二道江区建设成为全省中等经济强区的目标。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2350万元,年均递增14.9%;财政收入达到45000万元,年均递增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79元,年均递增5.9%。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谋划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江苏省农村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继1992年跨越千元大关后,1995年越过二千元大关,达到2456.86元,比上年增长34.1%,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相似文献   

19.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范埃计 《实践》2004,(8):30
近年来,在“奶业兴市“战略的指引下,呼和浩特市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很快:2003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5.7万头,比1999年增加了30.3万头,增长6倍,年均递增62.7%;鲜奶产量达到100.8万吨,比1999年增加了85.6万吨,增长了5.6倍,年均递增60.5%.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对地方财政的增加、经济总量的扩大、劳动力的安置,特别是对农民的增收起到巨大作用.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69元中,来自奶业的收入就达1000元.然而,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例如:饲养规模小,养殖分散,人牛混居,生产水平低;特别是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方式单一.这些问题制约着奶业的长远发展,影响着长期目标的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构筑新型的奶源基地建设组织形式,实现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