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和欧盟第三次领导人会晤 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就 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欧建交25年来,尤其1998年中欧领导人伦敦第一次会晤以来,中欧关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立中欧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政治愿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置于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中欧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中,朱镕基总理就曾指出,欧盟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必将成为多极…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欧关系的积极步骤施鲁佳最近,欧盟决策机构外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这是欧盟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的又一个积极步骤,必将有助于促进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文件认为,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不断调整的情...  相似文献   

3.
陈新 《瞭望》2016,(29):17-17
7月12日至13日,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发展,并就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欧经贸关系、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后,中欧领导人共同见证了有关合作文件的签署。  相似文献   

4.
深圳(东部)低碳产业走廊是在坪地国际低碳城、坪山低碳产业基地、坝光高新产业基地基础上,产业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低碳标准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低碳服务业为主,由“一条轨道交通、一条快速路”串联多个低碳产业园区,构建产业上下游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产城合一的连绵空间载体.将形成深圳东部低碳产业聚集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引领珠三角乃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新引擎,有效地争取国家、省市层面的政策支持,成为深圳新经济的增长极,成为引领粤东沿海、海西地区的“扩张锋面”.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36)
<正> 在新的背景下扩大战略共识,加强多方面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是中欧发展战略性和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最好途径中欧战略对话于9月1日召开,并由以往的中国与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副外长级提高到中国国务委员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级别,显示出中欧双方的重视程度,期望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中欧各自针对对方政策文件的发表、“伽利略计划”等合作协议的签署、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实行14年后出现松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表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走向成熟、走向务实。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大使感慨万千。在他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关大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国和欧盟迎来了双方建交30周年。9月5日,中欧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欧关系进入了“最具有活力和卓有成效的时期”。作为国际舞台上两支不断上升的力量,中欧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双方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立场。在双边关系方面,中欧相互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的。2004年,扩大的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8.
俄欧能源合作将在消除分歧中艰难缓行11月24日,欧盟-俄罗斯峰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为在政治、经济,尤其是能源领域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欧盟成员国期待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启动有关欧俄新的《伙伴合作关系协议》的谈判。在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中,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占据重要地位。欧俄关系不断改善,有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认为,欧盟主要是一个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9.
谌彦辉 《侨园》2006,(4):48
在日本不断削减对华援助之时,欧盟及其成员国正成为最大的对华援助方之一。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于1975年建交。1985年,中欧签订《中国与欧共体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欧共体与中国的发展合作以及欧共体对华援助步入了正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从欧盟以及中亚的回应态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性还是很高,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又处于中国和欧盟的中间地带,所以如何在中亚地区找到中欧战略对接可能性,探寻双方的战略对接基础,对于在实践层面运行"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设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从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首先是选在何处建:要从项目所在地发现优势并加以发挥.其次是建设什么样:要在规划、设计中明确它的定位和标准.再次是如何建:要在实施蓝图中不断寻求对策、措施.本文主要是对选址优势、项目定位与建设对策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中欧战略性合作关系中的一个舞步,其难点在于欧盟国内因素,如果能够有所突破,带来的将是惠及各方的多赢。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9)
<正>环境保护合作和环境治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讲到"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  相似文献   

14.
李宁宁 《理论视野》2013,(11):74-76
【提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离开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城镇功能良性化的发展方向,将会带来生态资源需求的增长以及生态供给的削减,导致生态赤字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对新一轮城镇化,我们的对策思路是:新型城镇化要注重降低生态足迹——走低碳化、生态化城镇化道路,建立和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新型城镇化要注重提高生态生产力——在产城融合中大力发展还原产业.提高新型城镇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新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全球政治经济中的中国与欧盟”国际研讨会在深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市外资局及深圳国际投资促进会主办的“全球政治经济中的中国与欧盟”国际研讨会7月11目一12日在深举行。国家有关部委、国内部分研究院所及英、法、荷、美等国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的主题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伙伴关系的新形式,开创了中欧关系中的多层级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处理对欧关系的新思路。从2012年华沙会晤以来,"16+1合作"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16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的合作中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推动了各方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个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熊炜 《党政论坛》2009,(4):28-29
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关系:1980年代的逐渐升温:1998年构建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确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深圳召开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深圳能源集团“能源与环境促进事业国际合作奖”。市领导在致辞中指出,目前深圳已经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新能源企业,涵盖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垃圾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还授予深圳能源集团董事长、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主任高自民“国际能源与环境促进事业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21,(Z1)
正(接上期)第三,中欧两协议的合作程度深。中欧双协议的达成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的,它们对于双方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双协议对于解决以往中欧交往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创新尝试,它们是基于双方认同的规则,更进一步接近全面开放市场,在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中欧双边政治互信,共同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提升,深化后疫情时代中欧的全面合作。双协议的达成意味着中欧合作已经从具体的经济基础逐步向上层建筑领域合作过渡,它们将进一步扩大中欧广泛合作的基础,增进中欧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21,(5)
正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简称BIT),是资本输出国同资本输入国签订的有关保护投资问题的条约,目的在于促进并保护国际投资,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该协定将为双方相互投资提供更宽泛的市场准入、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更有前景的合作环境。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式达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下简称《中欧投资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