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是城市内在的价值属性,城市因民生而产生,因民生而发展,因民生而美丽,改善民生是城市化的灵魂。然而,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却往往偏离民生这一根本价值,出现严重的"城市病",因此,推进城市化建设应该在价值意识上从以城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价值目标上从GDP增长转向民生发展;在价值主体上从特权精英转向平等大众。只有实现这"三个转向",才能使城市化回归民生价值,建设真正的民生城市和幸福城市。  相似文献   

2.
简讯     
深圳转变发展思路深圳市今春"两会"的热点话题是社会建设,主角是"民生",目标是"幸福"。为此深圳在国内率先提出,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这意味着,深圳的发展思路出现"拐点"——从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转向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凸现。一是社区规模扩大。既有社区总量的增加,又有单个社区人口的增长。二是社区情况越来越复杂。主要是人口构成复杂所导致的管理的复杂性和问题的艰难性及长期性。三是社区组织管理手段有限,保障机制不力。  相似文献   

4.
王素娟 《求知》2009,(10):24-26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的发展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当前,红桥区正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妥善解决好人口问题。本文立足红桥区实际.阐述人口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促进我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莫艳云 《学理论》2010,(10):14-15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的价值诉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有效改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6.
朱英睿 《党政论坛》2010,(17):44-4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相对滞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持续弱化的城市生态,使得上海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逐渐增强,制约着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充分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体现的城市发展的生态价值和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从幸福经济学视角,幸福有其评价的标准。从民众幸福的角度来厘清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才能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民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定州市是“千年古县”,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辖25个乡镇(办),517个村(社区),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其中农村人口90万。拥有图书馆1所,博物馆1个,书店71家。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把公共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坚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原则,以政府提供文化服务为主导,以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建设为重点,通过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运作,汇集各种社会资源,发动群众参与,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文化活动有场所,文艺演出有特色,群众参与有品牌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圳建市后的第一个十年:人口总量超百万、人口结构明显优化、人口总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同时,文化建设由填补空白到文化建设意识逐步增强。第二个十年:深圳市由人口大城市变成人口超大城市、从业人口比重由过去低于全国城镇水平到高于全国城镇水平;同时,文化建设更加注重贴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与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新世纪后:深圳市逐步发展成为人口总量超千万的城市;同时,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积极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10.
牛爽 《学理论》2009,(7):90-91
城市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城市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能否搞得好,直接影响到城市化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从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珊 《学理论》2014,(31):28-29,38
我国的进步发展为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提供了历史机遇,城市国际化作为城市的一种发展动态,能够使经济更有效益、文化更具品位、生态更加美好、城市更富魅力、民生更为幸福。然而,目前与城市国际化建设有关的纲要、计划或研究提到的诸多措施中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却非常有限。人民群众作为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者,他们的利益和意志反映和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本选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面对公众参与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关注与重视,将民意作为这项重大城市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考量。  相似文献   

12.
试析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幸福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淼  陈汉省 《理论导刊》2008,21(3):56-58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国度,人们对幸福的定位和追求不一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幸福的要求更加体现出时代特征与和谐特质,作为城市,必须适应这种历史变化,抓住影响城市人们幸福安康的关键因素和突出矛盾,着眼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大建设力度,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的幸福支撑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邹庆国  王明慧 《学理论》2013,(19):117-118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加快哈尔滨产业转型升级,幸福哈尔滨、低碳哈尔滨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姿态去加以推进,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哈尔滨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人口有效控制和经济陕速发民两大奇迹。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最早出现人口转变,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率先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努力推进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人口变迁的背景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3月,深圳市成立。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建市30年来,深圳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圳市常住人口1979年仅有31.41万,到2008年已经增长了28倍,达到876.83万人,30年间共吸纳外来人口800余万。30年人口变迁现象堪称人口迁移历史上的奇迹,研究30年深圳市人口变迁现象具有极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连民 《学理论》2012,(28):10-12
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评价,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哈尔滨市正处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制定的宏伟发展蓝图,迫切需要提高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迫切需要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宾县作为哈尔滨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文明城市上一直作着不懈努力,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公共建设为基础、以环境整治为保障、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1,(24):4-4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陈柳钦 《民主》2009,(3):15-17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球人口城市化已逾半数.我国城市人口超过5亿。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在使人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交通事故死亡和伤害事件增多.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持续攀升,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传染病传播加快,还有暴力、意外伤害、食品安全事件等等,所有这些,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的影响因素已从单纯生物因素转向社会、环境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改革逐步深入和发展,城市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多样化。随着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宅条件恶化等),城市居民迫切渴望一个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这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城市管理的主要目标已由过去城市的开发建设向现代城市运作的规范化、秩序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热词     
《党政论坛》2013,(14):52-52
◎超级县城 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指大量的县级城市向大城市规模发展,人口目标是50万~100万人,以达到撤县建市的目的。由于超级县城的发展过快,导致一系列城市病扎堆出现,成为新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