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叶海涛 《知识产权》2003,13(2):53-54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学性传记,而是主要针对自传体文学作品的作者,认为应当单独作为一个序列的文学性自传作品。 一、文学性传记作品的特点及在合作作品中的认定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是指以特定人的生平、经历为写作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由该特定人署  相似文献   

2.
米良渝 《中国律师》2007,(11):72-74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历时10个月之久的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等诉山西电影制片厂、罗卉等著作权纠纷案尘埃落定,以笔者代理的山西电影制片厂一方胜诉而告终。从庭前准备到证据交换,从剧本比对到开庭审理,在10个月的办案历程中,我们经历了一段由一筹莫展到踌躇满志,由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1956年,柯灵写过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就是后来大致拍摄完成,虽未曾公映却被批判的电影<不夜城>.  相似文献   

4.
正很喜欢汤姆·克兰西,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这部《一触即发》俺是真真正正的慕名而来。观罢除了这个非常没有营养的中文译名之外,电影的素质有板有眼,剧情简单,但故事节奏很有汤姆·克兰西式动作惊悚片的味道。《一触即发》不是根据汤姆·克兰西的小说改编,是他参与角色和剧本的创作,大名鼎鼎的杰克·莱恩回归。从电影的故事来看,此时的杰克·莱恩还不是CIA高级反恐特工,电影描写了他从军队因伤退役到担任金融  相似文献   

5.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群体的想象、加工、改编,有很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从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在整体构思、立意谋篇、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主题、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艺术特征和创作倾向;作品的叙事结构(空间结构、事件结构、因果结构、观众心理结构)从单线型逐渐发展为多线、递进、扇形、结网型;故事中"杨家将"家族英雄群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单薄到饱满,表现出虚实结合、美善相济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渐次推进、逐渐变异、累积放大的演变历程.纵观"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整体流变,是沿着"娱乐审美--道德教化--审美+伦理"轨迹而展开的,此即"杨家将"作品流变过程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剧照是指演员在电影、戏剧等动态文学作品中艺术造型的再现。通常人们认为,剧照是电影、戏剧等的组成部分,其中体现了编导者的构思及其他智力劳动。编导者对于剧照享有版权。如果属于职务编导,则版权归于编导者所属的剧团等单位。有的同志因此认为,由于剧照反映的是电影、戏剧内的角色形象,而不是演员  相似文献   

7.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手段,都有用以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艺术语言。绘画的艺术语言是色彩、线条、明暗、形体;音乐的艺术语言是旋律、节奏、音调、音响。电影戏剧的艺术语言是综合性的,兼有文学的绘画的音乐的艺术语言。摄影艺术也是如此。摄影者要发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必须借用一些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把思想中的精华组成语义明确的照片,使观众看后在思想感情上产生联想和共鸣。  相似文献   

8.
赵维良 《法制与社会》2010,(33):259-259
随着我国电影频道的正式播出,电视电影已经走过了15年的风风雨雨,亿万观众在电视机面前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习惯,并且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本文正是通过对电视电影这样一个既是新兴起的,同时也是我们百姓身边熟悉的新的艺术样式的特征分析,找寻出其艺术特征,掌握其视听语言的特征,从而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电视电影这一新型的影视艺术,掌握其艺术创作规律,为更好的创作电视电影而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起刑事案件,从审查立案依据到分析判断案情,从发现侦查线索到查证犯罪嫌疑人,从收集证据直至最后破案,几乎都离不开询问.询问是指侦查人员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为了获悉案情,用问答形式依法向涉案人员所进行的调查取证活动,是询问主体与询问对象之间语言交流、心理接触的过程.提高询问艺术是使询问工作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莎剧的诗剧,以无韵诗体即素体诗为主,时而交替使用散文,本文通过对不同莎剧翻译版本不同语言风格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在翻译莎剧作品时,应该遵循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为学术研究而进行,更是基于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之上的艺术再现的原则,这种再现包括对原著思想风格的再现和对原著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1.
12.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13.
胡东海 《法律科学》2011,(4):121-127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左传>文辞古奥,义蕴深微.由于时代悬隔,虽经历代训释,疑义犹夥.本义湮没,通假不明,指代不清,诸般情形,在在多有.本文就襄公时期若干训诂问题予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提单的管辖权是正确处理无单放货等提单纠纷的首要问题。提单的管辖权条款属于协议管辖,是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物。无单放货案件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所谓的“侵权纠纷一般不适用协议管辖条款”的规则并不能当然适用。根据现行法以及民事侵权的基本法理,分析中国法院用于否定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侵权诉因”及“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两个主要事由,认为以“侵权诉因”排除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违背法理;而以“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作为否定承运人总部或主营业地之管辖连接点的理由也过于极端。在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提单管辖权条款问题的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是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体系上不断完善,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把不当得利返还权定性为债权而归入债权编,然而这种定性定位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与我国物权变动的有因模式相冲突。通过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价值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是一种概括的混合的救济权,既可以救济对人性的权利,也可以救济对物性的权利。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之债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大陆新《合同法》第402条、403条的规定,大胆借鉴英美法系代理法的做法,突破《民法通则》将代理仅限于显名代理的陈腐规定,建立了隐名代理制度和不披露本人的代理制度。本文就此分析了我国代理理念从区别论到等同论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民事活动即将发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