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have remained on a very low level in recent years due to a series of events, which have thrown their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nto its most difficult period since diplomatic ties were established. Since late 2017, the Australian media and individual politicians began to play up the issue of political penetration by China in Australia, which severely undermined the atmosphere for sound bilateral relations. In August 2018,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barred Huawei, China's leading company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from its 5G network on national security grounds, which set a notorious precedent of rejecting Huawei's 5G technology among Western countries and cast a shadow upon the prospects of improving relations.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3.
Southeast Asia is an important region in China's neighboring diplomacy and the focus has been on its good neighbor policy.After China andASEAN set up a dialogue-partnership in 1991, their relations have progressed substantially.China now has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ASEAN and has also taken the initiative in building good economic, trade,security and cultural ties with ASEAN member states.China is currently ASE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while ASEAN is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ing partner.Beijing, however, has mostly ignored security ti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the region over economic cooperation.This has led to a number of security issues and perception problems that have gradually hindered bilateral ties.Most recently, China changed its Southeast Asia policy after holding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Neighboring Diplomacy Work Conference, and recent visits by China's top leaders to regional countries.These changes will form the foundation of a grand bluepri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ASEAN relations.  相似文献   

4.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相似文献   

5.
6.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科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法规,但由于政府的宽容和疏于管理,使巴西南部豆农得以从邻国阿根廷走私转基因大豆的种子在当地种植,而持有转基因大豆种子专利权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对这种现象先是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和鼓励,一旦转基因大豆在巴西的种植达到一定规模、豆农越来越依靠转基因大豆时,该公司就向巴西豆农收取专利费,达到其商业目的。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豆生产国和第一大豆消费国,应吸取巴西的教训,严格执行禁止转基因大豆商业生产的政策,保住非转基因大豆生产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拉美一体化现状及陷入困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拉美地区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区内贸易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出现了地区一体化的一些新模式。但拉美地区一体化也面临着困境,区内贸易在拉美地区外贸中所占份额依然较低,拉美次区域一体化组织面临分裂的危险,拉美地区关系出现分歧增多的趋势,对一体化模式的选择仍未达成共识。拉美地区一体化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过度的民族主义倾向制约拉美地区凝聚力,过多的表面文章、缺乏务实的实践,过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使一体化潜伏危机,受益不均使小国对一体化丧失兴趣,缺少一个在地区一体化中的主导国家,不容忽视的美国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拉美的可治理性问题早已存在,许多国家程度不同地存在可治理性问题。最近20年,拉美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脆弱性进一步暴露,政治、经济和社会难题增多,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可治理性问题加剧。拉美国家的可治理性问题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拉美国家的可治理性问题主要源于体制缺陷,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脆弱性和缺陷。拉美学术界、相关国际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可治理性问题的政策性建议,一些拉美国家政府已经或正在采取措施,试图提高可治理性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赫鲁晓夫的有限缓和政策 6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导致柏林危机重新激化。这次危机虽以苏联放弃缔结对德和约的要求而缓解,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却几乎把人类带到核战争的边缘。经历了两次危机的赫鲁晓夫为维持日益受到挑战的两极世界格局,提出同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竞赛、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愿望。他强调在核时代必须显示“更加清醒的头脑”,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在重大问题上实现美苏“和平合作”。同时,他表示苏联完全准备促进苏美关系的好转,消除苏美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个中心""四个塔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拉美地区的位置较为尴尬:产业结构优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但国际竞争力却落后于后者。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两高两低",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产业结构发展程度高,国际竞争力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作用低。拉美地区的制造业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但其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落后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试图改造并升级其制造业部门。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是日本制定对华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依据。日中建交之后,日本国民中有四种意识影响着日中关系的发展:一种是对中国文化的崇敬,包括敬畏意识;第二种是战争负罪心理,对于侵略中国的战争的负罪意识;第三种是东西意识,也就是冷战意识;第四种是南北意识,即经济发达的日本和经济落后的中国的意识。其实,这诸多意识归结  相似文献   

13.
日本社会媒体和舆论如何与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互动,以及在政府的对华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是今后思考中日关系时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2006年1月23日,斯蒂芬·哈珀保守党以124席对保罗·马丁自由党的103席,魁北克分离党的51席,以及新民主党的29席的微弱多数席位获得执政党地位.2月6日,这位46岁的多伦多人宣誓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的第22任总理.就任伊始,哈珀在其对美和对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其"扬美"和"抑中"的政策走势引起学术界的辩论.随着今年10月14日议会大选的尘埃落定,保守党再次以少数党政府执政,但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否会有回摆,这仍有待观察.本论文将主要厘清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探析其思想渊源及其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6.
How exactly to see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of Bush's second term? To put it briefly, on the issues scholars of America and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can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schools, they are respectively "continue or constant school" and "change or adjust school." The former believes that Bush's win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means a victory of conservatism. In his second term, President Bush will not change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his tough foreign policy.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的早期工业化(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的来说 ,1 870~ 1 91 4年拉美国家的工业发展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第一 ,就工业发展的性质而言 ,是出口带动的工业化。欧洲国家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工业原料、产品市场和资本输出。于是 ,大量欧洲资本涌入拉美 ,铁路的建设和通讯的现代化 ,以及拉美政治的稳定 ,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律和体制条件。外国资本对初级产品加工业的投资 ,带来了资金和技术 ;随着初级产品出口的增加 ,国内利润也有所增加 ,并朝着面向国内生产的制造业扩散 ;而人口的增长和外来移民大量入境引起的消费需求上升和工资收入的提高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1912年以后,美国开始逐渐改变对拉美赤裸裸的大棒政策,实行软硬兼施的政策,在保有军事优势和威慑的同时,加以"金元外交",从而开了以"促进民主"为名义和目标,维护本国根本利益的政策之先河。冷战期间,为了防止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美国长期与拉美的独裁政权结盟,甚至颠覆拉美的民主政府。1974年以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民主"确实给拉美国家的"民主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美国的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促进民主"。拉美国家民主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不能照搬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模式,而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9.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he study of national security has been consistently promoted in the ruling party's policies, the work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n the guidelines for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This, in turn, has direc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research works 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quality. This trend was intensified in 2008.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中国和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对俄罗斯有着特殊重要性的国家 ,它们的特殊性既在于中国和美国自身的特性 ,也在于它们在俄罗斯外交中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广泛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和美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相互关系 ,它们对于俄罗斯的不同利益和它们在俄罗斯外交次序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