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傍名牌"是指将与他人知名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企业名称,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行为.傍名牌案件中,主要涉及四个法律关系主体,即商标权利人、傍名牌的公司(许可人)、制造商(被许可人)、销售商.  相似文献   

2.
【裁判要旨】专利侵权行为发生在专利权转让(许可)之前、无证据证明侵权行为持续在转让(许可)之后,原专利权人(转让人、许可人)为适格原告,受让人(被许可人)不是适格原告。受让人(被许可人)单独提起诉讼的,原告主体不适格,法院不予受理。若已经受理,经法官释明仍坚持单独提起诉讼的,裁定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流通速度与范围不断加快和扩大,商标、域名等商业标识与商号相同、近似,造成混淆误认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我国法院审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商号的侵权案件,此类案件已成为知识产权案件中相当重要的一类。目前,“傍名牌”正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语。所谓“傍名牌”指一些企业将与他人的知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名字登记为自己的商号,或将与他人知名商号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自己的商标或商号,以混淆商品和企业的出处,使人误认是同一来源或有相关联系,借别人的信誉和影响赚取利润。由于商号以及与之相冲突的商标、域名的无形性决定了它们不像有形财产那样,权利主体可以时刻对标的物进行实际控制,对商号的侵权行为容易逃避权利人的控制和行政机关的监督,因而现实中还存在大量未通过行政或司法机关解决的商号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产权角度浅析特许经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特许经营权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特许经营权,是指一个对于特有产品、设备、贸易专利或服务标志的经营系统拥有所有权的个人或企业(即特许人)在给予其他个人或企业(称为受许可人)在特定区域和时期以事先规定的方式进行同业经营活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版权法意义上的"技术措施"有别于纯粹技术性手段,它必须能够用于保护作品和其他受版权法保护的客体。"技术措施"应具有阻止他人对作品等客体实施特定行为的功能,以此区别于"权利管理信息"。"技术措施"是"数字权利管理系统"的下位概念,它不包括对作品的使用进行纯粹经济意义上管理行为的技术性手段。无论是版权人还是其"专有被许可人"或"非专有被许可人"采用的"技术措施",都应当受到版权法的保护。"专有被许可人"或"非专有被许可人"都可以对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6.
武扬 《法人》2009,(6):82-83
随着万科、绿地等一批知名房地产品牌的广为人知,房地产业“傍名牌”的闹剧也愈演愈烈虽然不温不火的楼市小阳春并未因甲型H1N1流感的突袭而早早打烊,但是经历了“拐点”和“洗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对一个严峻的现实毋庸置疑——房地产卖方市场不复存在,品牌竞争时代全面来临。  相似文献   

7.
“雪莲”商标侵权一案再一次给知名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是在呼吁来自社会各方对商标的保护,笔者从“雪莲”一案引出“傍名牌”现象,并对新时期呈现的一些新型 “傍名牌”方式加以总结,并多角度剖析“傍名牌”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将他人知名的企业名称字号在同一区域内登记注册为企业名称字号,是俗称的“傍名牌”的主要形式。结合审判案例,根据《反不当竞争法》和司法实践,对企业名称获得保护的要件、企业名称禁止混淆原则、企业名称之间冲突的法律保护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侵犯企业名称权应引入惩罚性赔偿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益泛滥的“傍名牌”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目前一种新型的境外“傍名牌”现象也正在市场上愈演愈烈。所谓的境外“傍名牌”,就是利用内地与香港等地区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在商标注册制度上存在着差异这一特点,将在内地享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在境外申请登记为其企业名称或企业名称的一部分,由此轻易地取得内地公司注册商标的影响力,再将其生产的产品直接在内地进行销售,从而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笔者就最近发生的一起典型案件进行分析,以香港为例对两地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商标权与商号权上的冲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各行各业中出现的"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多样,根据模仿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注册并使用与名牌企业相同或者近似的企业字号方式"傍名牌";二是在同类产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名牌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的商业标识或者产品包装;三是利用企业注册的漏洞,在经营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王老吉”商标纷争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多宝集团是“王老吉”商标的被许可人,经过其十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巨额营销,“王老吉”商标从价值寥寥飙升至干亿之巨,此时,广药集团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所有人,是否可以无条件收回商标许可?商标在许可期间因被许可人的宣传推广所产生的增值价值,应当在商标所有人与被许可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割,否则有违市场之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2.
知产故事 一名个体户的歪脑筋 当下,在众多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傍名牌”占据一席之地,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简言之,“傍名牌”是我国当前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类模仿、“克隆”名牌的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的蔓延和演变非常迅速,所涉品牌从国际品牌到国内品牌,涉猎领域从服装、小商品到家电、机电等产品,违法主体从不法个人发展至企业法人,甚至某些境外企业也来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3.
马丽 《法人》2011,(9):46-47
中国两个最有名的“美展”打起来了,在它们背后还有更多的叫“美晨”的无名小卒埋伏着,在其背后是愈演愈烈的企业“傍名牌”乱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法院和专利管理机关受理侵害专利权的案件较多。对审理这类案件中的赔偿问题,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只有原则规定。因而在具体执行中往往存在着不同认识,影响了执法的统一性。在此,笔者仪就侵害专利权的赔偿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专利侵权赔偿构成的要件 专利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内容。侵害专利权的赔偿是指专利权人(或被许可人)的财产权益受到损害后,其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由侵权人给予赔偿。  相似文献   

15.
在这场互联网教育培训的“狂欢”中,在线教育市场的“傍名牌”现象,也傍出了新高度。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结的“微博课堂”擅用“微博”商标案,给快速扩张的在线教育企业在合规使用商标的问题上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  相似文献   

16.
李金健 《法人》2010,(12):49-49
卖几支傍名牌铅笔,就遭来几万元的索赔,而且是“大面积起诉”,这种看似蹊跷的维权行为,正越来越多的在广东东莞等地出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强 《法人》2010,(11):51-51
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法务部经理崔强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近段时间以来,公司接到太多的顾客投诉,称买到了不是杭州奥普生产的奥普产品。8年前,奥普就曾面临过相同的问题,现在,被打击过的仿冒者又死灰复燃。尽管已经向杭州市中院起诉了仿冒者,但奥普公司董事长方杰依旧愁眉不展,因为此类“傍名牌”的势头越来越凶猛,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应当以具有"知名性"为前提条件进行认定和保护。所谓"知名性"体现在中国境内和相关公众中,是通过法官对个案的综合考虑得以认定的。若仿冒者对知名商品的相同或相似使用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则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案情]开心人公司在第42类餐馆、招待所等服务上拥有“开心”注册商标,并经营一家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网站——“开心网”( kaixin001com).千橡互联公司和千橡网景公司也开办了一家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网站——“开心网”( kaixin.com).开心人公司认为其“开心网”( kaixin001.com)系知名网站,千橡互联公司和千橡网景公司使用“开心”作为网站名称、使用“kaixin.com”域名的行为侵犯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同时构成对其知名服务特有名称“开心网”的仿冒,构成不正当竞争;在网站首页使用苹果笑脸与“开心网”文字组合标志,构成对“开心网”( kaixin001.com)网站首页星形笑脸及“开心网”文字组合标志这一知名服务特有装潢的仿冒,也构成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与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多宝”)之间因“知名凉茶商品特有包装装潢”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邀请国内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学者40余人,于2012年9月1日在京召开了“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法律问题研讨会”,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