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与实践的主旋律。如何演奏这个主旋律?优化学生养成教育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最佳契机。抓准这一契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风、学风的建设,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努力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体质体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塑美素质和特殊才能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不能顾此失彼,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学习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第二,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转变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第四,抓好课堂教学。第五,建设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荆葵 《求实》2004,(Z2)
一、目的与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1世纪委员会提交的《德洛尔报告》中指出 ,未来教育应有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因此 ,要适应未来的社会 ,就不是单纯的应试能力所能解决的问题 ,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 ,中低分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 :( 1 )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个性品质 ,建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把他们培养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人 ;( 2 )发展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5.
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重在养成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靠养成教育来完成。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过程。它包括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理论的选择,道德感情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一复杂的过程,就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过程来说,可以表示为:感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校始终遵循“为学生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小学阶段是道德教育最有为、最可塑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是非观,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所以,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应把“八荣八耻”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学生学会“做正直之人”、“做诚信之人”、“做善良之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方向)、道德素质(品质)、能力素质(本领)、身体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意志力)和思维素质(创新)等方面。由此,“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师德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素质中,创造力是最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特征中,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不懂得创造、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不能算是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模式是使人的本质属性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高尚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各级各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迫切要求中国教育模式变革转型。“传授知识型”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的根基,可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读书型”居多,有能力、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工作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校学生工作应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以服务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需求为核心,以塑造学生全面素质的实践教育为途径,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多种良性运行机制,致力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并有效地推进德育创新与发展,推进高教改革与发展。一、树立全人教育理念,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重视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推崇“全人教育”。我国教育界也已强烈意识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依靠课内教学,实践对于培养人的EQ、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工作是一项实践型、应用型…  相似文献   

11.
养成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校于2006年1月开始进行《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明确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掌握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六大实施策略和途径。形成了以“忠、孝、礼、义”为主题的体验式德育,构建了有利于学生感悟的体验式校园文化,提高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有效促进了学校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对中小学生还要注重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快速发育,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内化为学生的情操、品格和气质,就会影响其一生。这无疑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然而这一转化需要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必须抓好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科学文化、智力技能、  相似文献   

13.
师德,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其特征上看:(1)具有综合性。师德不仅是教师某一品性或素质的简单反映,而且是其政治素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及个人的品质、知识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2)具有情感性。体现在其对待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反映出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未来成长的真情关怀、真诚相待、以情动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相容和相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具有示范性。就是教师的自我垂范,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与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共处。养成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工作。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正是其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他们的思想因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正确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促使其学好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一种形成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人文教育以职业性为其本质特征,以其综合性和完整性构成职业教育的灵魂,以其活动性和渗透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其开放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和谐人格。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具有理想人格的教育管理者,凭借其理想人格具备的品德、才能、学识、情感等优越的素质条件所显现的影响力即理想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理想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人格形象不仅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和内容,而且也是有效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人格力量的社会效应,在学生教育管理者身上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有的同志认为,教育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不能解决,最便捷的办法是把择校高收费制度化,以“调动”群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也有的主张形成“质量市场”,入学缴费与教育质量挂钩。这些想法对不对呢? 世界各国,一般都规定其主体教育是非赢利性的事业。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投入也不应通过以学校、教师为卖方,以家庭或学生为买方的商品交换形式来解决。即使在旧中国,人们对教育商业化的现象也是鄙视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有为经济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还具有推动社会全面  相似文献   

19.
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一种形成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人文教育以职业性为其本质特征,以其综合性和完整性构成职业教育的灵魂,以其活动性和渗透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其开放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是一种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具备更多的能力."养成教育就是通过长期培养,反复训练,使学生把学校及教师所传授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他律为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并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