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清扫保洁,看似小事,却与治国理政悠关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些人,对于眼皮底下的小事,往往置若罔闻。问之,则振振有词,古人陈蕾曾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且慢,君岂知古人恭勤又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警世名言。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世间凡事必须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按陈蕾讲的去做,势必使人成为好高鹜远之徒,妄大才疏之辈,成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庸才。 “一屋不扫,何以打天下?”此语反问是何等巧妙。天下乃人民大众之天下,人人都应有扫天下之大志,一屋乃一己之地,自己更应有扫一屋之行动。天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4.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为官数十载,被康熙皇帝称赞“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他就是著名的廉臣张鹏翮。  相似文献   

5.
治国之道,惟在用才。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能治天下者,惟有得人”、“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事以人成,国以才兴。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关键在于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构建我国新世纪的新型用才战略。  相似文献   

6.
橘子洲头     
《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溯此而来,2010年1月起,下半月版“橘子洲头”设“治国”、“修身”、“齐家”、“看天下”四个栏目,其内涵与外延向读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橘子洲头     
《学习导报》2011,(2):42-42
《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溯此而来,2010年1月起,下半月版“橘子洲头”设“治国”、“修身”、“齐家”、“看天下”四个栏目,其内涵与外延向读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东汉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蕴含的道理是,欲善其大事,必先把小事做扎实,任何大事业的完成,最终都要落到对一个个具体小事的处理上,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只为“一屋一院”所困,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它上面,而没了成就大事业的远大理想,这样也就根本谈不上“扫天下”了!但如若持有与薛勤同时代的陈蕃“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那样的观点,光有“扫天下”的魄力,却无“扫一室”的行动,“大志”倒是“胸怀”了,但也仅仅是“胸怀大志”而已,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和太原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清朝初期“一代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政的高大形象。由古视今,感慨万端。于成龙,生于1617年,卒于1684年,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县)人。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他从“七品”广西罗城县令,一直擢升为“一品”两江总督,一生为政清廉,政绩突出,康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电视剧主题歌勾画出了他人生的缩影:“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再现了康熙年间的两江总督于成龙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官场生涯和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情感经历。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满清王朝腐败成风的官场上卓尔不群,独立独行,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治国,有许多不敢恭维之处,但他的戒奢之举却值得称道。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他。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富而奢,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骄?显贵了又岂可奢?有骄奢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出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也。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2.
小节是一个人个性修养的外现。中国人自古重视小节修养,古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论证小节与成就大事业的辩证关系;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来警示小恶小善的积累足以改变事物整体的性质;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喻明小事不慎终将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13.
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教之首,德为先”,我国自古就重视道德教育,对于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更有许多卓见。从商汤总结夏亡教训,为百官制定不要沾染“三风十惩”(即巫风、淫风、乱风和十种罪过),到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再到李世民“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的官德思想,被历代明君贤臣借鉴,一些清官廉吏的官德修  相似文献   

14.
后唐庄宗李存勖奉父遗命,东征西战,平定天下,“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但李存勖在完成大业之后,却一心享乐,不思治国,溺爱伶官,最终众叛亲离,死于伶官之手,“为天下所笑”。对这一结局,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作了这样的总结:“ 智勇多困于所溺”。   “溺”是指沉迷不悟,过分。人是有七情六欲的,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多种满足,但是超过正常的限度,一味沉迷其中则会走火入魔,失去理智,导致悲剧的结局。   且不说后唐庄宗溺爱伶官导致亡国身死,就说当今社会,昔日“功臣”因所“溺”而致身败名裂的事也比比皆是。原红…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部 《奋斗》2023,(12):46-47
<正>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之本、江山稳固之基,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如一,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视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作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部署。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2.5亿亩沃野良田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端牢“中国饭碗”、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相似文献   

16.
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君主。在他的统治时期,“天下粗安,四海承平”,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为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牢固基础。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廉吏,他们中有:被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不畏权势、爱恤军民的两江总督傅拉塔,刚正不阿、心底无私的治河专家靳辅,荣膺“豆腐汤”美号的汤斌。  相似文献   

17.
李彦  韩巨龙 《世纪桥》2009,(15):64-65
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这是政治学最为古老的基本问题之一。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天下,提出了制民之产,不违农时,省刑薄赋,妥善对待四种人,以救穷民为先,教民而用之等一系列安民、养民的治国之术,蕴涵着丰富的强化政治合法性理念。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措施,对于当今政治合法性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夫民者,国之墓也.”自古以来,要想取得天下和安定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荀子·王霸》中早已说过:“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从表面看去,“得民”二字似属平常,然而它却是治国平天下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9.
谢俊文 《学习导报》2011,(24):29-29
手捧《新湘评论》,细细吮吸着“橘子洲头”甘露,青年毛泽东86年前在橘子洲头泼墨挥毫抒发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历历在目。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四化两型”的铿锵脚步,倡导着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肩负着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新湘评论》下半月版“橘子洲头”应运而生,它包括治国、修身、  相似文献   

20.
“老王呀,下雨天就用不着扫了嘛!”2012年4月12日,天下着毛毛细雨。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拿着扫帚清扫着村里的水泥公路。听到群众的劝说,老人抬起头说:“这路是我的‘心肝’,脏了不扫我心里不舒服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