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凝聚制度共识,塑造政治定力。历史上的国家兴衰启示我们,以厚植政治制度共识为重要方向的政治合法性建设,是提升社会凝聚力、进而形成强大国家能力与良好国家治理结构的基础性工程。避免政治制度共识缺失的"波将金陷阱",理应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点难点所系。厚植制度共识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制度理性化,"使制度能靠得住";提升制度执行力,"使制度能转起来";保障制度稳定性,"使制度能传下去"。厚植制度共识的可行途径包括:以关键少数为共识凝聚基要人群,以价值建设为共识凝聚基础工程,以求同存异为共识凝聚基本原则,以制度实践为共识凝聚内生动力,以制度叙事为共识凝聚外在补充,以法治方式为共识凝聚长远保障。  相似文献   

2.
弘扬雷锋精神对现时代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认同、文化精神皈依、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为民,表征着我党的政治本色,"敢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成为敢不敢扶起社会正义与良心的价值隐喻。  相似文献   

3.
政治伦理是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理论。建构两岸关系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两岸交往伦理、互动规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中的两大政治伦理创新。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伦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实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同居相为隐"是古代刑法原则,有其自身的历史沿革过程与传统文化基础.其中,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宗法制度是相共生的.因此,"同居相为隐"这一古代刑法原则的形成与确立有其历史必然性.通过中国古代法与现代法的根本精神的比照可以明了"同居相为隐"原则的内涵.对该原则的历史责难介入了"伦理与法律的冲突"这样一个传统的命题,最终的意旨在于通过考察传统亲伦精神,能够对我们现代的立法精神、价值趋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行政伦理规范可以从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维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原则,一个是具体规范.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在行政伦理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依据行政伦理调节的对象、所反映的基本关系和利益要求以及行政伦理所调节的利益关系的优先性,确立"勤政为民"为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勤政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根本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勤政"的价值取向是"为民",是实现"为民"的根本手段和途径;"为民"是"勤政"的价值追求与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纽带和精神内核。云南民族团结局面的呈现与云南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实践息息相关。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崇尚团结的价值取向、平等团结互助的道德观念、天人互益的生态伦理以及多民族长期和谐共存互融的文化实践是云南各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和精神纽带,是民族团结文化的宝贵历史财富。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乃至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中,都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对民族团结文化资源加强保护、继承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让"德育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正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内容上看: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之说,语文课文所选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人类灵魂与精神的求索,闪烁着理想与道德的光辉;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本身又具有形式更丰富,形象更生动、鲜活的特点,所以在"育人"上,更是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历经数千年的执政实践、制度建构和伦理教化,"大一统"最终形成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独特文明内核.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大一统"有助于凝聚人们的政治共识,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当前,我们要立足"两个相结合"、"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等重要论断,对中华"大一统"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底线伦理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基础;价值理想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双重维度考虑。本文从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双重维度审视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市场经济发展、传统伦理价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强化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认知教育、榜样示范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以及建立使大学生从践行底线伦理向树立价值理想转化的保障机制等措施使大学生"遵守底线伦理","树立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原则遭到个人主义思潮的非难之后,究竟应确立什么样的道德价值导向便成了中国人最为关注的伦理主题。笔者想从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内在联构上,揭示集体主义的历史必然和质量内涵,并着眼于其实践效应,探讨和设计当代中国社会集体主义的具体行为规范提纲,以达到总体上对集体主义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1.
政治在本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身的反映,作为人类最主要实践活动的政治,离不开价值追求。政治共同体的生活实践不仅决定了政治共同体必定会形成普遍性的政治价值,而且也会使人们用道德来审视、选择并确立最适用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政治有无价值、政治价值是否存在实际上表现为政治与道德或伦理的关系。对政治价值的研究应该寻求规范与实证之间的衡平。尽管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政治"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气质,《中庸》之"诚"是儒家理想的道德主义的实现过程。"诚"又贯彻为两条理路,即"致中和"的政治文明、"君子时中"的政治参与。《中庸》是传统儒家"道德的政治"政治哲学精神气质的经典诠释,是"政治的道德主义"与"道德的政治实践"结合的思维典范。对《中庸》政治哲学的内涵与价值的分析,即是"道德的政治"儒学研究的重要案例,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襄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以来,强化规则意识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从伦理学意义上讲,敬畏规则是道德敬畏的具体情感指向,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的伦理基础。新时代倡导敬畏规则具有深刻的伦理价值,道德层面上的敬畏规则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礼"的继承与发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法产生以及存在的基本伦理遵循。敬畏规则反映在现实实践中,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的道德实践引发的社会道德需要,另一方面是实现个体道德发展和个体道德价值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改造社会的实践功效在中国近代史艰苦卓绝的探索中成功地"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时代的"精神座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理论选择的胜利,是"三个自信"的表征。马克思主义的"乾道"与儒学的"坤道"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效对接,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意义。二者的无神论特质,"道"与辩证法在"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民族性格中实践性统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儒家"仁学"的价值会通提供了哲思历史必然性的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核心,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为主轴,探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与统合的问题。首先,以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为"问题",说明目前台湾地区伦理教育的相关情况与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开展不出其道德实践的动机,学子容易将学校中的伦理教育视为知识(知)而非实践所关(行),以及实际生活中,行为主体会舍弃课堂中的伦理教育所给予的锻炼,让自己能较容易地生存于世界中,因此将个人的道德观与实际行为抉择分割。其次,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中介",说明王阳明知行本体的根基概念,以及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最后,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中的各个观点,对应前述问题进行交涉"思考",讨论如何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响应当代台湾地区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之间所遭遇的知行断裂问题,在伦理教育层面,寻找可能的弥补与统合之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协商民主与公民精神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精神是公民社会的美德,它本质上是公民社会的精神纽带与核心价值。良好的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协商民主是建构这一基础的重要途径。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它不仅标志着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而且能有效促进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的意义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从政治伦理的高度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和执政党伦理追求的基本要求。"八荣八耻"凸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理念,蕴涵了我党的执政制度伦理,是新时期我党执政主体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9.
在变革传统的"政治——社会"关系和新的政治生态主题中,作为公共行政重要的实践场所和理论反思的良好契机,公共文化服务以其公共性和所涵盖的现代民主价值决定了行政伦理将是揭示其本质特征、价值诉求及其与行政行为关联的必要框架。从行政伦理的视角出发,我们将有效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有的价值规范及其意义、原因和可行性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作为一种"价值两难",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实践的常态,是受生存规律的制约而形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基本现实;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道德原则向具体个体的共同福利转变的过程。在现实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通常表现为所谓的"公共悖论":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之间的冲突;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