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2.
正破线绣是台江县施洞镇的主要传统技艺之一,是苗族刺绣12种技法中较为精巧、细致的一种绣法,常常被学者们称为"放大镜下的艺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苗族同胞只是依靠这门技艺装点衣服和换取生活用品,未曾走出大山。1988年春天,施洞镇偏寨村的绣娘杨仰九,不甘心这门世代相传的手艺藏在深山无人识,开始收集村寨周边绣娘的绣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苗族刺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苗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苗绣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贵州苗族刺绣(以下简称苗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绣面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图案源于自然,取自苗族上古传说,一幅幅绣作演绎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苗族锡绣是我国苗族文化的瑰宝,在全国仅存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苗族锡绣别具一格,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苗族锡绣与其他刺绣不同,工艺独特、手工精细、图案清晰、做工复杂、用料特殊、质感强烈。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布料上,对比分明、闪光明亮、光泽度好,酷似银衣。与银耳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8,(5):F0004-F0004
破线绣苗绣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绣种,同苏、湘、粤、蜀四大名绣同入《辞海》。苗绣品种众多,因分支而异。邰老新获得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二幅作品,系台江施洞苗族破线绣。破线绣或称平绣,即将丝线分拆成丝,垫以剪纸,逐针绣成,以构图饱满、绣工精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认为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胡玉珍 《当代贵州》2011,(5):F0004-F0004
胡玉珍设计的家居系列作品既有现代、高品位的设计理念,时尚、大气,又独具鲜明的民族特征,传统味浓,韵味足。将刺绣、蜡染、银饰等贵州民族文化元素巧妙地运用在色泽明快的家居用品上,显得古朴凝重,贴近自然。该系列作品制作精美、考究。一个家居用品,光绣法就有破线绣、皱绣、角角绣、打籽绣等多种手法,堪称现代和原生态完美结合的现代民族工艺精品,这种既精致又华贵、民族特色浓郁的服饰及家居用品深受现代都市人喜爱,因此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9.
李晓霞 《学习导报》2013,(15):56-58
一口花针,一根绣线,连缀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浓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的刺绣艺术而闻名天下。“西池借得麻姑爪,三丝五色夺天巧。停针罢绣看雄威,神采奕奕何牡佼。”这首《雄师》湘绣题咏,既是赞美湘绣艺术的神奇,更是湘绣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在苗族传统社会中,刺绣是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族徽、民族精神的象征。就苗族刺绣而言,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技能。随着当今旅游市场的发展,如何把苗族刺绣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纳入到旅游品的设计与发展中去,是一个重要课题,也非常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各地传真     
古蔺县:央视《乡上》尽显古蔺苗族文化风情 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古蔺苗族文化风情专题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踩山坪拍摄完成。栏目组在大寨苗族乡就古蔺苗族婚俗文化、苗家刺绣等特色文化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公司绣娘年龄大多在30岁至60岁,一个人绣一天能拿到100多元钱,既解决了经济来源,又能在家安心照顾家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绣娘加入到队伍中来。"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阿妮说。家住雷山县望丰乡青山村的杨阿妮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族刺绣,凭借着从骨子里对苗绣的热爱,她参加了各种刺绣培训班,更是外出前往广东佛山一家专门做双面绣的公司学习,不断钻研和思考让她的刺绣技艺不断提升,她决定自己创业把传统的刺绣和双面绣结合起来,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3.
<正>每逢周四、周五上午,商户们带上绣片、银饰、蜡染等作品,在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长廊或者空地上支起一个个小摊,热闹的“绣里淘”非遗集市便开始了。“每一件绣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我们都会一针一线绣上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捧着手里的苗绣向游客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杨丽创作的"叶脉苗绣",不仅让世界看到了苗族刺绣技艺的精妙绝伦,也为贵州民族手工艺再添一张新名片。"我建议省委、省政府能从省级层面,出台一个‘黔绣’技艺标准,推动黔绣技艺传承发展,并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增收。"在2018年全省两会上,来自铜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8,(20):F0004-F0004
杨君的马尾绣作品以其图案优美,刺绣技艺传统而独特赢得消费者青睐。杨君的马尾绣技艺是在传统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的,传统的马尾绣是用各种棉质花线缠绕在马尾上进行刺绣,而杨君的马尾绣则是改用麻线代替马尾,棉线改用丝线,采用马尾绣手法,按设计要求将图案轮廓勾画出来,再用平绣板法绣出各种花朵等图案,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5)
正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手工技艺,使用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马尾鬃等绣线,通过绣、贴、堆、剁等各种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底子上绣出各种粗犷美丽的图案,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刺绣项目研习班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开班,来自内蒙古各地的60位旗县级以上传承人在研习期间,各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幕。大会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参观考察、研讨交流,深度挖掘中国手工刺绣的传统文化内涵,彰显手工刺绣的时代价值,发挥蒙古族刺绣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打造"草原丝路"文化新品牌。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中国纺织工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2):F0004-F0004
马尾绣 马尾绣是贵州水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马尾绣历史上水族百姓也称之为“龙退皮”,  相似文献   

19.
剑河县的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有堪称世界一绝的苗族锡绣、绚丽多彩的红绣、高亢激扬的飞歌、农耕文明的舞步——苗族水鼓舞,有惊艳绝伦、聪慧勇敢、敢爱敢恨仰阿莎姑娘。仰阿莎是苗族美神,她的故事广泛流传于剑河。  相似文献   

20.
绣娘的初心     
正以针作画,以线寄情,黎平县永从镇的"80后"侗族姑娘陆婷潜心钻研刺绣技艺,用一双巧手,绣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幸福之花,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雁"。2018年5月,她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了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为了把侗族刺绣文化传承下去,大学毕业后,工艺设计专业毕业的陆婷,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潜心钻研刺绣。年幼时因伤致残的右手并没有成为阻碍。"右手不行用左手,我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