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起被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的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尤其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他首倡赋予中国民众以平等权、自由权,倡导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强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重要性,并强调分权。并且,他将中国特殊现实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结合起来,深入思考研究,对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了异化,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但是,他的思想并没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春秋》2007,(5)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赤诚的爱国者,戊戌风云中的重要人物。严复生于1854年1月,祖籍福建侯官(今福州)。原名传初,字又陵,又字几道,曾改名宗光。其父严振先,是当地有名的郎中。家中生活还算殷实,他7岁进私塾读书,接受了中国传统的旧式教育。但是,到了他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当时被誉为“输入西学第一人”,蔡元培先生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他第一个把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给19世纪末处于“学问饥荒”时代的中国引入了一股清泉。严复的翻译创作并非没有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月8日,是我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诞辰160周年。早在1908年8月,严复应邀第四次来天津供职时,就曾发出"吾系卅年老天津"的感慨。严复执教北洋水师学堂二十载,其熠熠生辉、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译作《天演论》完成于天津。经文史专家考证,"天津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大甡字号后严公馆",是严复先生多年生活的旧居。200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整修古文化街时,特在故居旧址旁辟"天演广场"、铸严复铜坐像一尊,身后是《天演论》节选的背景墙。与此同时,在天津博物馆、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内设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及"严复园")、塘沽区世纪广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介绍西方近代伦理道德学说的同时,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进行了整理和改造,形成了由进化伦理观、自由平等伦理观、"开明自营"、"背苦趋乐"伦理观构成的伦理思想体系.他在传介西方伦理学说和改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伦理启蒙意义,对20世纪中国伦理学的建构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围绕"义利"关系的争论展开的。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处于国弱民穷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为探求中国富强之路,对传统义利观的偏弊进行深刻反思。严复借用西方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对传统义利观进行改铸,提出了"两相为利"、"义利合"的思想。严复倡导的"开明自营"指引了义利观新转向,严复义利观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蒙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严复(1853—1921),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国资产阶级最主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的伦埋思想同康有为、谭嗣同等其他改良主义思想家的伦理思想相较,具有更直接更鲜明的资产阶级的特点,值得认真研究,从中吸取应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严复诞生150周年(1854年1月8日———1921年)。这位崛起于福建侯官的启蒙先驱,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严复14岁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19岁毕业,先后在建威帆船及扬威军舰上实习。1875年,23岁的严复赴英留学,倾慕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开始接触亚当·斯密、边沁、穆勒、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著作,深受影响。这为他日后从事译著西方思想文化名著奠定了初基。1879年他27岁时卒业归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达20年之久。严复最主要的成…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10)
正船政前后学堂是洋务运动中成绩最为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近代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船政的生产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回说到,短短半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完成了外国技术与人才的直接引进,搭建了完善的管理架构和经费保障,选择了优秀的主政人选并赋予其相对独立的权力,特别是船政学堂的筹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10.
论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奢俭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国弱民穷的近代中国的严复,从东西方对奢俭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揭露了中国传统黜奢崇俭观的保守性.在对中国传统"黜奢崇俭"伦理观和中国近代"黜俭崇奢"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中,严复提出了全新的奢俭观.严复的奢俭观不但在近代社会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在当代中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福建马尾,原是一个小渔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公元前494年的吴王夫差发现,而择地造船,开始了最初的港口活动,成为令世界航海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塔”。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港口小城镇。 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中国造船、航空工业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学堂的诞生地,走出了严复、邓世昌、詹天佑、萨镇冰、陈绍(?)等一批中华英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至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在这里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说她是个镇,却仍然是民谣“自古马尾一条街,风吹黄沙散满天”的景象,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严复是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曾被时人誉为“哲学初祖“和“新道德”的启蒙者。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有人把他比作英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一生从事经济学、伦理学和哲学的研究与著述的边沁(1748~1832),甚至说他是中国的边沁。应当说,自从有了严复,近代社会科学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来到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能够发展到今天,严复的启蒙和奠基之功是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3.
姜丽丽 《前沿》2006,(1):193-195
唐甄生活于明末清初,是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著有<潜书>一书,是他思想的精华,并被收于<四库全书>之中.人们在提到他时,往往称他为早期启蒙思想家.但是,启蒙思想是欧洲反封建运动中资产阶级运动的铺垫.如果我国有类似的思想要称之为"启蒙"的话,也应区别对待,不应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等同.而且,唐甄的思想也不能认为是启蒙思想,因为他虽有贬斥君主、男女平等等言论,但是与真正的启蒙思想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中则反映出了他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并且,其思想也还属于传统儒家思想,并没有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福州在文化建设方面,全力开发本土文化资源,推出以船政文化为首的"四大文化"品牌,凸显福州文化的历史韵味。尤其是船政文化,它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船政文化博物馆及主题公园的建成,对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如何整合船政文化资源,又快又好地发展船政文化和造船业,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港澳委员林铭森的思考,为此,他在今年的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整合船政文化资源,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实践》2009,(1):F0002-F0002,F0003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术大师。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一生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梁启超1915年定居天津,在这里策划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梁启超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中,在其故居和“饮冰室”书斋潜心学术研究、治学、读书,著述颇丰,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思想家为了推翻旧的价值体系,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启蒙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基本架构."严复的'自由'、谭嗣同的'平等'、康有为的'博爱',完整地构成了当时反封建的启蒙强音."[1]启蒙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学学说,"新人"是维新派阐释启蒙思想的人学范式."新人"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新"上.新人学说建立在确立理性权威、重新阐发人性的基础上,并以此为根据对社会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考量.维新派思想家的"新人"学说,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其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对构建社会价值体系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试图通过严复选译的《天演论》来探析其文化倾向、文化态度与目的、文化创造力以及《天演论》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殷允岭是山东省政协常委,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济宁市委会主委,著名作家。这样几重身份在他身上叠加,使他走上了一条从政为文为人民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严复的“道通为一”思想为处理现代化历程所涉及的本土与西方文化资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反思。严复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基于“道通为一”的现代化路径,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共同的本质与规律,也肯定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严复选择性借鉴和吸收苏格兰启蒙思想,试图构建现代中国的理想方案和发展蓝图,透视出中国文化精英阶层艰难探索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历程,有助于为中国社会学自主话语体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找寻文化根基、理论资源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是培养高中级警察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其存在的数十年间,为国民党政府培养了大批警政人才。因此,对其历史发展与基本特点有作一研究的必要。一、历史发展(一)中央警官学校的前身戊戌变法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人民起义烽烟四起。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欺骗舆论,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开始着手建立专职晋察,并培养警政人才。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2—3月),建立了警务学堂,隶属于工巡总局。该学堂设址于京师东直门内神机营威远精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