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心态是微观层面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自信的重要维度。通过分析领导干部群体的社会心态来研究其政治自信已变得日益迫切。实证分析发现:领导干部的组织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工作成就感和主观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如何有效优化领导干部的社会心态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其重点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满意度。只有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才能够更为有效地优化领导干部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新社会阶层”与“新就业群体”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加强新就业群体视角的新社会阶层研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社会变迁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新就业群体”就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高,“流量”渗透到生产、评价、业绩以及经济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群体内部分化很大,发展变化快速而迅猛,且以“新工人”为主体。当前,应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四个方面全面加强“新就业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下岗职工、失地、失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大量的城市新贫困群体。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容易引起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心理失衡和不满情绪,从而危害城市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青年政治心态变化轨迹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在社会转型期政治心态的变化轨迹,与其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以及青年自身的政治参与息息相关.按照"文革"结束后的反思、改革开放后的激越、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环境三个不同阶段考察,中国青年的政治心态轨迹,表现为反思与寻找自我-激情高涨而后愤恨不满-理性地追求实用与实效三种不同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论"新失业群体"的特征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失业群体,即"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的存在带来许多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文中从对"新失业群体"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其特征,提出了解决"新失业群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要做好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分析他们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维 护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失业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相对老失业群体而言,新失业群体面临着不同的就业困境,而这一群体规模的加速扩大给我国社会的成功转型带来严重障碍。笔者旨在运用抗逆力及其相关理论,结合社会学知识分析造成新失业群体就业困境的原因,通过构建其抗击逆境的能力,探讨促进新失业群体顺利就业的途径,从而为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术研究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2020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全国扶贫事业将进入到“后扶贫时代”。在“后扶贫时代”,随着贫困群体物质贫困问题的逐步解决,思想文化、精神意志、社会心态等各类无形贫困问题日益凸显。然而,目前,各地贫困群体社会心态培育工作还面临许多困境,脱贫群体在心理上仍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对于扶贫资源输入的依赖性严重。因此,贫困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引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扶志教育、心理服务、舆论引导、社会支持、文化关怀等多维度综合施策,努力探寻贫困群体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失业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相对“老失业群体”而言,“新失业群体”面临着不同的就业困境,而这一群体规模的加速扩大给我国社会的成功转型带来严重障碍。笔者旨在运用抗逆力及其相关理论,结合社会学知识分析造成“新失业群体”就业困境的原因,通过构建其抗击逆境的能力,探讨促进“新失业群体”顺利就业的途径,从而为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术研究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认同是维护执政合法性,降低触政成本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内源基础。转型期低收入群体不公正感、生活满意度低及社会焦虑等负面心态的产生不仅有悖于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和政绩认同。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价值观,规范公正的制度设计,畅通政治沟通渠道,发挥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才能消除消极心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政党认同。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阶层中的青年群体是未来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领域重要的建设力量,也是党的政治引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关心和关爱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青年群体基本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探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应树立的政治和价值观念,创新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路径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正从一个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急剧转变。面对新世纪、新时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我国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念等也必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其中,最能够体现和反映这样变化的工具就是流行语的变迁。流行语以其特有的娱乐性、草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广大青年群体的使用、接受和认可。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初探新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变迁历史,了解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变化,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新时期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培养提供解决依据,从而使青年群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矫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贫困群体是指生活水准还未达到温饱和刚刚达到温饱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同时又是低(经济)收入群体。社会分配差距过大、社会激励失范、社会扶助不足,给他们带来消极心态。坚持产品分配的相对公平性原则,坚持社会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和建立行为规约制度、坚持心理矫正的客观性原则,让他们营造积极心态,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来,有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在县级政治发展、乡镇政治发展、村民自治建设三个层面展开,此外是县域政治发展的综合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实证研究积累了可观的经验素材;理论研究概括了可验的解释模型;对策研究规划了可取的改革方案。但也在四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与历史研究有待融合;理论研究问题意识有待明晰;理论研究框架与方法有待反思;对策研究战略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因此,今后应着力于拓展县域政治运行的实证研究、对接县域政治传统的历史研究、深化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县域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夯实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研究,从而提升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学术水准和资政质量,从学术上助推当代中国县域的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和谐稳定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贡献更大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的关键发展阶段,稳定的社会心态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心理基础,也是增强社会信心的重要前提。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入调查分析我省城市居民的社会信心和社会心态,以把握较长一段时期我省居民社会信心和社会心态的发展趋势,进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群体事件逐渐增多。其中,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成因总是涉及社会稳定最敏感的问题,是事件背后诸多矛盾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分析政治原因的同时,分析相关的策略,以期能够给政府提供一个价值导向,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党的十八大后反腐败斗争在各省份取得的效果差异构造准自然实验设计,为理解宏观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个体社会政治价值感知的变动逻辑提供了窗口。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政策效应评估,实证考察腐败治理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及其群体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腐败治理显著提升了民众的政治信任,反腐败力度越大,对民众政治信任的促增效用越强;(2)群体差异性检验发现,腐败治理显著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政治信任,但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微弱。上述研究发现表明,腐败治理对政治心理产生了积极效应,夯实了国家治理的民众政治信任基础。而且,腐败治理不仅能够在整体层面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还可以缩小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间的政治信任差距。因此,实务工作层面,应着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关注腐败治理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灵和谐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中的政治沉默、理性主义等政治心态,是其中的不和谐之音。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路径,才能培育大学生的和谐政治心态。  相似文献   

19.
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利益群体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其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促进了政治发展;另一方面,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在政治发展中应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重组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以协调利益群体的矛盾,缓和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构成及其致贫原因2001年,亚洲发展银行组织国内外专家共同进行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课题研究。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的城市贫困人口(即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总数已达1480万人,这一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另据2000年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城市贫困人口中,在职职工、下岗职工、企业离退休人员占其总数的54%,失业人员占17%,“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养人的占6%,其他人员占23%。我国目前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即非通过救济难以维持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