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权保障面临隐私泄露、数字鸿沟、非法监管、算法霸凌等挑战。欲防范数字科技的滥用,降低数字技术对人权的侵害风险,需要明确数字人权的内容,即上网权、网络自由表达权、网络隐私权、虚拟尊严权等;并厘定相应的关联性义务,即政府、网络平台服务商和个人用户三方所需承担的相应义务,以保障数字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促进了虚拟社会的形成。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是相通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现实社会。虚拟社会管控属于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范畴,具有管控内容的广泛性、管控主体的多元性和管控手段的多样性等特征。构建虚拟社会管控法律制度,重在把握好虚拟社会秩序管控权、公民基本人权、网站经营者及其网络服务商权利之间的平衡,坚持权力与职责相一致、权力与权利相平衡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网站经营者及其网络服务商的关系,确立建设与管控相结合原则、技术防控与社会管控相结合原则、比例原则和网站备案规则、信息准入退出规则、网民实名管控规则。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属于基本人权。现代信息社会公权力是隐私权的最大侵犯主体。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已呈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也应该入宪。目前我国人权保护对隐私权观念的缺乏造成其法律保护空缺。中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的现实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公安教育》2003,(4):28-30
一、侦查程序与人权的关系人权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总体上讲,是指人在社会、国家中的地位,是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及政治权利,也包括人身权利。侦查程序中的人权是指侦查中涉及侦查程序的每个人在侦查活动或侦查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正当合法权利。在一个国家整个司法诉讼活动中,可以说刑事侦查程序与人权关系最为紧密,因为侦查程序中涉及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剥夺,隐私权的侵入,财产的扣押等等。这些权利是人权的主要内容。而我国侦查程序与人权的关系尤其密切。原因有:…  相似文献   

6.
陈佑武 《求索》2005,(12):142-143,51
人权问题的两重性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两个方面。客观性是指人权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人权意识的主观性。人权现象是人权意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意识是人权现象在意识领域中的映像。人权现象具有客观性,但有些人权现象也具有主观性;人权意识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权与人权概念是人权现象与人权意识中的核心问题,二者辩证统一。人权问题的两重性揭示了人权法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7.
权利的保护是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隐私权作为一种国际人权,得到世界各国法律及《世界人权宣言》等诸多国际人权文件的确认与保护,但绝不能说隐私的法律保护已几近完美,特别是在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即是观念意识的普适化,也是理论创设和体系的构建过程。隐私权作为一项制度上的安排,在中国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存在条件,其一,人们对隐私及隐私权之类的概念在观念上的认同,特别是在现实保护上的有所需求;其二,法学自身对此项法律制度的全面设计和实际操作。因此,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强化和提升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其继承问题尤其突出。因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殊性,当前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法律属性、保护模式等存在众多争议。同时在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过程中也面临着法律依据缺失,在主体、客体认定方面存在困难,价值评判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我国应该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践从确立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模式、用户协议的修正、隐私权保护的平衡、主客体认定、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虚拟财产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应当是指由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双重介入,旨在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和食品安全越轨行为分别予以惩治和预防的理念和策略。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以预防犯罪为指导原则。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内容应当包含前置法与刑法在食品安全犯罪治理中的地位以及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两方面内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选择根基在于风险社会的治理需求和知识分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性质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引发了争议。我国关于网络虚拟社会的立法工作尚属缺位,但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征,反映出其在现实社会属于交易工具性质,其价值具有现实社会的债权和物权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司法判例。今后需要结合实践,完善立法,对这一新型的财产形式提供更好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会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形成的崭新的人类生存空间,以其庞大的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将人们带入全新的网络时代。与此同时,虚拟社会隐私权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世界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的虚拟社会隐私权,我国的立法保护对此也有所体现,但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我们应该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采取综合措施构建公民的虚拟社会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士平 《人权》2013,(5):30-32
一、人权教育对人权发展的促进作用 1、人权教育造就人权发展的软环境 人权教育具有的人文性决定其对人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种人文性通过文化这一软要素,促使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从而提升人文价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更适应人文进步的现代社会。人权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权教育的人文性表现为人权教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基础主体是人,人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基本人性凝结成人的基本权利,这就是人权。法治的基础价值不是秩序、民主和自由,而是人性的健康发展。法治实现的基础力量不是国家强制力,而在于人性的觉悟。制裁违法行为的目的,不是惩罚、教育、改造和预防,而是违法者人性的修复。因此,人性在法治中居于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4.
网络销赃是一种新型的销赃手段,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警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控制网络销赃,发挥网络阵地控制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就要借助民警、网民以及现实社会、虚拟社会中的各方力量,发现和掌握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使网络销赃的控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9,(5)
网络虚拟财产本质上是专属于用户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具有确定的财产利益,保护该利益不会造成对他人利益的限制,故网络虚拟财产之上存在一项财产权利。网络虚拟财产权所具有的意定权属性、绝对权属性、无形性和不完整的支配性致使其无法完全纳入现有的财产权体系,因此网络虚拟财产权应确定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与知情权均是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权利,实践中这两种权利经常会发生冲突,如何协调二者的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主要是因为两权的属性不同、主张不同及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所以,在协调解决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中应当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利益衡量原则、权利协调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对隐私权侧重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反驳了把"惩罚改造"作为监狱基本价值的观点,认为"惩罚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才完整构成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才符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要求.罪犯的人权保障不仅只反映罪犯和监狱的关系,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地位.注重人权保障才能使监狱法制具有良法的品性.  相似文献   

18.
诉权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不仅是当事人寻求司法正义的手段,也是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诉权的人权化在实践中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作为人权的诉权,更能有效发挥诉权对人权的司法保护和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的社会地位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杠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做出了明确规定,而我国宪法只是对其进行间接地保护。本文拟从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国际立法趋势及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着手,为隐私权应当纳入宪法权利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是指它与主体的人身密切联系的、主体对物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剥夺的支配权 ;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的主张并非今日始 ,古典自然法学家和哲理法学家早就提出了真知灼见 ;将财产权确立为基本人权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的需要 ;修改宪法、确立财产权的基本人权地位 ,已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