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0年5月,中国大地上烽烟四起。为避战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艺专)从昆明呈贡迁至四川璧山(今重庆市璧山区),1942年秋又从璧山迁至江北盘溪。1946年秋,直到最后一批师生从盘溪迁走,这所抗战时期中国最专业、档次最高的美术学府在重庆一共呆了7个年头。国立艺专存世11年,盘溪时期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论在国立艺专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如画家潘天寿所说:"20世纪中国美术史绕过国立艺专就黯然失色,而绕过盘溪就定然会支离破碎。"两校合并国立艺专的出现,源于抗日  相似文献   

2.
(一)正当人们历述改革开放历程、回首 20多年辉煌、感受一代伟人邓小平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 20世纪已经走过, 21世纪已悄然降临。在 21世纪,邓小平理论会发生怎样的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对 21世纪有什么期待 ?这是我们在世纪交替之际研究邓小平理论时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些问题,还是让我们回顾一下 20世纪的历史,并从中寻找 21世纪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   (二) 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同时又是充满激荡的世纪。在这一百年中,除了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  相似文献   

3.
正几年前,我省山水画家一白先生曾谈到,在当学生时,从师于潘天寿的得意门生陈我鸿先生习山水画,请教陈先生,画速写时,满眼是景,无处下笔,不知如何处理,尤其是构图上没有把握。陈先生说,什么构图不构图,你大胆画就是,无非是一个字——"舍"。要敢于"舍",画出来才会有意境。画家一白经过十几年的苦苦磨炼,终于悟出了"舍"字的真意。他说,的确是这样的,如果面对山水,不加分析,不敢取舍,不懂详略,只能是罗列、是照相机了,甚至不如照相机。画家的主体性在哪里呢?就在"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绳 《求是》1996,(19)
中国在21世纪的亚洲以至在21世纪的世界,是不是一个稳定的、积极的力量?我以为,对此可以给予肯定的答复。请允许我在这里就这个问题说一些意见。 让我们回顾一下正在逝去的20世纪。在20世纪的前一半和后一半,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在20世纪的前一半,中国既穷又弱,内部不统一,遭到世界列强的欺凌。  相似文献   

5.
商志晓 《发展论坛》2000,(12):21-23
(一)正当人们历述改革开放历程、回首20多年辉煌,感受一代伟人邓小平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20世纪已经走过,21世纪已悄然降临,在21世纪,邓小平理论会发生怎样的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对21世纪有什么期待?这是我们在世纪交替之际研究邓小平理论时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些问题,还是让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的历史,并从中寻找21世纪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3,(28):61-61
安德鲁·怀斯(1917-2009),20世纪世界最著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冷静地回望 人类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经历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后,终于基本地冷静下来,修订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以50余年的不懈努力,走进以信息时代为标志的21世纪。 21世纪人类将如何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人类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了。20世纪是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崭新制度诞生的世纪,是社会主义历经磨难的世纪,也是社会主义走向新起点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0世纪末的出现,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光辉结晶,也是集人类文明成果的科学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整个20世纪社会主义历程息息相关,只有纵观整个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4,(26):59-59
周怀民(1907—1996),曾用名周仁,江苏无锡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山水画家,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其山水画艺术取法师承更多偏重于宋画,他的艺术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以宗宋为取向的传统主义画家在新中国初期的文艺政策下完成中国画转型的具体路径、优势长处和能够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刘军 《理论学刊》2006,1(1):15-18
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的实践终结了,然而这一实践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却起了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20世纪苏联模式留给21世纪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给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在21世纪初融入经济全球化留下了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1.
正菊花是古代文人珍爱的花卉,被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潜);"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历代画家亦喜以菊花为画材,徐渭、朱耷、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画菊的佳作传世。贵州现代画家萧之亮,一生爱菊、种菊、画菊、咏菊,对菊花的钟爱堪比东晋诗人陶潜;他一生所作亦以菊花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萧菊花"的雅号。萧之亮,原名汝富,别名导群、  相似文献   

12.
正长安画派是中国现代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与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和新金陵画派齐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于陕西省西安市,因西安旧称长安,故名。长安画派的领袖是石鲁和赵望云,重要画家有何海霞、方济众、黄胄等,他们擅长画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兼及花鸟,作品浑朴大气,刚健厚重。学术界普遍认为,长安画派虽崛起于20世纪中叶,但却渊源于三四十年代。出生于贵州的画家张寒杉即先驱者之一。张寒杉名靖,字仲民,号寒杉,别号金筑村民、木鸡散人、万树梅影庵主等,祖籍陕西咸阳,光绪五年(1879)生于贵阳。幼入安顺习安书院,受教于著名学者和画家郭春帆,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4,(12):59-59
杰昂·米罗(1893-198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9,(6)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经过20世纪的学习、实践、检验、反思、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认识的深刻性、思考的广泛性、理论的创新性上都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度。展望21世纪,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从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20世纪的传播、思考、学习、运用、创新中迎来全新全面的发展,一个以构建完整学科体系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形态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将有效解决既有"理论联系实际"中存在的偏重于实际而"理论"创新不足、发展不够等问题,有效整合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构建起完整的以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以应用、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国别化科学体系,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站在21世纪的高处回首20世纪,与业已载入史册的任何一个世纪相比,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估,最引人注目、催人警醒的事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在进行理论概括时,都认为20世纪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主义的世纪。1917年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和4年之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为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件大事。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件大事与两条红船息息相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之际,为了将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发扬光大,武汉大学举办了以“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21世纪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及中国理论的国际话语表达”为基本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6):F0003-F0003
英籍华裔画家郑傅安(Hock Aun The),现定居英国。1974年毕业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曾任苏格兰格拉斯哥美术学院讲师、意大利弗罗仑萨夏季学校风景画系主任。伦敦Patrick Davies CA画廊特约画家。被列入《英国有成就人士录》、《20世纪当代英国绘画辞典》。  相似文献   

18.
闫虹 《前线》2010,(4):58-59
<正>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学者、记者、建筑师、画家和探险家络绎不绝地远渡重洋,把异域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中国,与东方的神奇城市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元大都的建设者和见证者1260年,年仅16岁的尼泊尔王族阿尼哥带领80名工匠到西藏修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在21世纪的曙光面前,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都会对20世纪社会主义曾经出现的辉煌与遭受的挫折感叹不已,并融入自己深沉的思考:如何认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在80年代遇到的重大挫折?如何从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看到21世纪社会主义的希望?本文作者的思考与发现无疑会对我们认识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头20年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经过这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就可以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