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灵 《红岩春秋》2014,(10):64-67
正川江挂旗船的由来晚清至民国初期的30多年间,川江上曾行驶着一种名叫"挂旗船"的木船,随着轮船航运业的兴起而结束。挂旗船是川江航运史上的特殊产物。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开关,重庆正式开埠,外商纷纷拥入,先后开设立德、太古、怡和、美孚、白理等51家洋行。当时的川江还没有轮船行驶,外商可自备或租雇中国木船载运货物。但川江航道暗礁密布,明岩林立,外商望而却步,只能租雇中国木船进出川江。出重庆港时,租雇的载货木船要在海关报关,缴纳出口税和领取船  相似文献   

2.
正上古时代居住在川江的先民,或从落叶浮于水中得到启发,或遭遇洪水,意外抓获水中漂木而获生,久而久之,意识到树木在水上漂浮不沉,便试着附木渡水。这便是最早的"航行"。先民们挖空树干做成独木舟,川江有了最早的"船"。英国冒险家租乘木船,探寻川江之旅1859年,21岁的英国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怀揣与许  相似文献   

3.
端午节旧忆     
正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叶飘香。5月,是川江人民眼中的"恶月",为了辟邪解毒,于是便有了挂菖蒲、用艾蒿水洗澡的习俗。另外,竖帮旗,造龙船,赛龙舟……也渐渐成为川江端午节的传统,其中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便是划龙船,因为人们划的不只是龙船,更多的是演绎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4.
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你知道110多年前川江的轮船"长"什么样子吗?你见过那些充满野性的木排在川江上漂流吗?川江沿岸的古塔究竟有什么作用……本书将带你回到曾经的川江、三峡。全书分为"川江文韵""川江航事""川江记忆"三辑,约24万字,具有浓郁的川江文化特色,融故事性、趣味性与风土民俗于一体。书  相似文献   

5.
祭祀和鸡卜     
正旧时川江造船和走船,讲究很多规矩,并常用宰杀大公鸡的方法,测凶吉祸福,求平安顺畅,形成了川江独特习俗"鸡卜"。造船造木船的工人叫水木匠,川江沿岸码头都建有他们的行业公会——鲁班会。领头师傅称"掌墨师",平时一般都在码头上固定的茶馆里等活。造船时间一般集中在冬春川江枯水期,逢航运淡季,这时沿岸又退出大片沙滩,场地宽阔。要造新船的船主,去茶馆找掌墨师即可。造船不需厂房,不搭工棚,也不用图纸。掌墨师在河边沙滩上垒一排土墩子,船主提出要求后,尺寸样式就全在他的脑袋里。选一个黄道吉日的午夜子时,把一根做"龙头枋"(船头横木)的原木架放在马凳上后,开始祭拜祖师爷鲁班,保佑造船  相似文献   

6.
张瑶 《前线》2017,(10)
<正>《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余篇,于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照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曲,"颂"是宗庙祭祀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不仅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7.
正从前,川江流域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的树木运至溪河岸边后,每几十根为一组横竖整齐排叠,然后用纤藤牢固捆扎,就成了木排;再借助水流,用人工将木排运送到川江沿岸的目的地,这叫放排,称为排运,是一种原始、简便、经济的运输方式。后来木排改用钢缆绳和机械捆扎,由轮船拖运,称拖排,逐步取代了人工放排。再后来,拖排也退出了川江,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川江航道的安全畅通,一群专业治滩人,长年冒着严寒,风餐露宿,奋战在千里川江。他们虽然生活艰辛,但也不乏乐事。改善伙食的"蓑衣饭"1966年的冬天,长江航运公司六六一工程指挥部的川江治滩队,来到湖北省巴东县火焰石滩  相似文献   

9.
正沿街收粪人"倒尿罐——"每天蒙蒙亮,巷子里准会响起一阵吆喝,嗓门不大,但格外清脆。不一会儿,接二连三的木板门声响起,走出一个个头发蓬松的女人,或睡眼惺忪的小女孩,或蹒跚的小脚婆婆。她们提着或端着一只只瓦尿罐,朝吆喝人旁边的木粪桶走去……这是20世纪70年代川江边小县城的一幅市井生活图。  相似文献   

10.
<正>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巴蜀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  相似文献   

11.
正小火轮从前,川江上白帆点点,拉纤号子声在江岸久久回荡。偶尔有一艘轮船开过,甲板上立着一只醒目的细长烟囱,加大马力时浓烟滚滚。这种轮船船体较小,大多只有一层船舱,想多装一点客货要另外绑拖一只驳船,因此当时俗称小火轮,更早的时候叫汽船。小火轮的动力来自蒸汽机,需要用锅炉燃烧大量的煤炭。100多前年,英国商人立德在川江上驾驶的第一艘轮船"利川"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廉政瞭望》2014,(5):16
<正>中央纪委邀网民揭腐败"隐身衣"4月22日,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参加访谈时,揭露了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趋于隐蔽化的手法,如有的党员、干部婚丧喜庆虽然不摆宴席,但红包照收等。中央纪委官网"每月e题"也将4月话题定为"晒晒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截至4月25日上午,已有留言455条。网友揭露了旅游"马甲"常变换、公款报销"化整为零"、超标办公室挂上"会议室"牌子、移花接木造政绩等。网友"fgg5433"称,某地一条废河干得见底,露  相似文献   

13.
正川江属山区河流,怪石嶙峋,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航道治理中,从没使用过挖泥船。1953年9月,川江航道整治工程总队成立后,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为支持川江航道建设,特意从上海调派挖泥船,试用于卵石浅滩的疏浚和水下炸礁后的渣石清运作业。"海鹰"号来了1953年11月2日,上海疏浚队支援的"海鹰"号挖泥船在吴淞口编队后,由"生灵"号拖带启航,向上游驶去。"海鹰"号是一艘抓斗式挖  相似文献   

14.
帆板是介于帆船和冲浪之间的新兴水上运动项目。帆板南带有稳向板的板体、有万向节的桅杆、帆和帆杆组成。运动员利用吹到帆上的自然风力,站在板上,通过帆杆操纵帆,使帆板产生运动速度在水面上行驶,靠改变帆的受风中心和板体的重心位置进行转向。参加帆板运动,运动员始终在搏击风浪,可以磨练意志,使人的体力、耐力、平衡力与灵敏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沙罐川江木船开头(起程)前,驾长(掌舵者)在船头备好香盆,插上一对蜡烛点燃,又引燃一叠黄表纸,在空中舞动几下,再点上3炷线香。线香没有竹芯,燃时长,寺庙里常用来燃香计时。燃烛烧纸点香后,驾长手捉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用刀在鸡脖子上慢慢一拉,刀两边都必须见红,鸡血一下子涌出来,一根线似地滴在船头。  相似文献   

16.
正"桡胡子"还是"桡夫子"?川江木船上的船工统称"桡夫子",在一些支流小河里,也叫船拐子、船板凳儿、扯船子。根据不同的工种,他们有自己的称呼,如前驾长(撑头)、后驾长、二篙(闲缺、二补蒿)、撑竿、提拖(爬梁架)、三桡(抬挽、结尾)、杂工(烧火)、号子、头纤(水划子)、桡工(纤工)、杠子(岩板)等。船工之间可按工种互称,或叫连手、老庚,或喊姓名、诨名。1986年,笔者发表散文《汤  相似文献   

17.
<正>前段时间,一张福州医生边挂瓶边看病的照片在网上走红。这位医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挂水哥",引来一片点赞。(《海峡都市报》)古往今来,行医之人都是为世人所敬重推崇的,所以才有古时的"妙手回春"、"悬壶济世"之赞,和今天的"白衣天使"之称。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大多数行医者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无疑,正是"挂水哥"的敬业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的点赞,获得了人们的敬  相似文献   

18.
正1960年,王国权大使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回国休假,期间曾去看望老友邓拓,邓拓送了王国权条幅一帧。王国权请荣宝斋裱好后挂在书房,其诗云:故人持节去东欧,国际风云笔底收。史普锐河看逝水,折冲樽俎几春秋。这首诗里的8个字道出了外交官的特质:在"国际风云"中"折冲樽俎"。周恩来总理曾形象地称中国外交官为"文装解放军",更深一层地揭示了中国外交官身负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庄严使命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整个封建社会的宰辅唯有张居正敢裱这样一个压皇帝一头的对联,并用纯黄金打造,极为嚣张地挂在家门口,张居正的确是牛啊!但牛人都有他"牛"的资本。近日,细读熊召政先生荣获第六届茅盾  相似文献   

20.
正9岁时的寒假,我第一次跟外公乘坐川江木船。船停靠在云阳县城沙湾河坝,我们要去的外公家在县城上游30多里的地方。原本是头一天去的,因为是农历腊月十九,川江行船忌日,木船停航。外公说,船工不敢公开信奉封建迷信,借口船底有些漏水,要修船一天。平常每天天不亮,木船装着村民们顺流到县城赶场,返程则是逆水行驶,必须中午1点准时开船,一点儿不能耽误。这种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