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的压迫下,将首都迁到位居"天府之国"且"绾毂西南,控扼江汉,尤为国家重镇"的重庆,并于同年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1月2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文官、主计、参军三处的部分人员抵达重庆,并于12月1日在重庆大溪沟简陋的新址(原四川省立重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今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地)正式办公,从而揭开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首脑机  相似文献   

2.
江津鹤山坪分为上中下三坪,是长江与笋溪河的分水岭,坪内原置五举沱乡(双石场)和麻柳场,有"天下第一坪"之称。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等地区后,从国民党南京监狱被释放的陈独秀只好随同大批难民到重庆近郊江津县避难。1939年5月,陈独秀和夫人搬到鹤山坪石墙院蛰居。他在这里住了3年多,常去的就是最近的双石场。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到半年时间,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安徽省境也遭到日寇的践踏。许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其中包括大批师生。1938年,教育部在重庆江津德感坝设立了以安徽籍流亡师生为主体的国立安徽第二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九中学。国立九中作为一所难民学校,师生生活极为艰苦。学生每日三餐,两稀一干,霉米蒸出的"八宝饭",鼠粪、砂石一应俱全。学生用以  相似文献   

4.
正1938年,日本侵略者相继占领南京、武汉等地。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被国民党政府囚禁的陈独秀获得释放,此后,他随大批沦陷区的群众一起流落到"大后方"重庆,寄住在重庆近郊江津县鹤山坪石墙院。江津是国民政府规划的"迁建区",接纳了诸多从北平、天津、上海以及安徽、江苏等沦陷区迁来的文化教育机关。一大批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等客居江津。这些人中,许多是陈独秀当年的学生或文朋诗友,也有他在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5.
移居石墙院 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后,从南 京来到武汉,后又辗转到了重庆。 素有火城之称的重庆,入夏之 后,天气变得异常炎热。加上日机频繁 的狂轰滥炸,白天黑夜令人不得安宁。 陈独秀患有高血压,对这种气候和环境 很不适应。当时,因为躲避战乱,从安 徽迁居江津的人很多。特别是在从安徽 迁入江津境内,后改名为国立九中的教 职员工中,陈独秀的同乡、朋友和学生 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既是同乡又 是好朋友邓仲纯和早年的同学、时任国 立九中校长邓季宣的竭力劝说下,陈独 秀于1938年8月3日从重庆乘轮船顺长江 来到了江津。 最初,陈独秀和妻子临时住在城  相似文献   

6.
正1919年五四运动中,就读于四川省江津(今属重庆)县立中学的聂荣臻因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触怒当局而被迫辍学。同年10月,他胸怀"实业救国"的理想,说服父母,在亲友的资助下毅然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7.
正诗画交往增情谊谭祖尧(1902-1927),字述尼,重庆江津高占乡(今江津白沙镇)人。8岁入私塾,13岁考入白沙镇高等小学,对中国画颇感兴趣。他进行了三年的临摹和创作,少年即名播乡里。1920年考入江津中学,一年后转学到重庆联中。在亲朋的资助下,谭祖尧于1922年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李大钊是中共北方区  相似文献   

8.
文俊 《红岩春秋》2016,(4):18-19
正党的"六大"召开以后,四川省党组织在驻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的刘文辉部暂编第1师第2混成旅中建立了军支。1930年8月,四川省行委决定在江津、合川两处同时举行兵变,建立四川红军第七路游击队。四川省行委本准备于9月5日在江津举行起义,因计划泄露,遂决定于9月3日提前起义。发动江津起义,当时省军委部署的理由是:江津驻军部队国民党第24军第1师第2混成旅建立了秘密党组织,团营建立了支  相似文献   

9.
正聂荣臻,1899年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辛亥革命后,他入新式学校就读,小学毕业后考入江津县立中学,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五四运动中,他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底,聂荣臻走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求学期间,他于1922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聂荣  相似文献   

10.
正在重庆江津1500多年建县史中,只有两人曾三任知县,国璋就是其中之一。国璋(1839-1900)字子达,杭阿坦氏,蒙古镶白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一次任江津知县,任内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光绪六年(1880年),国璋第二次任江津知县,不料次年底调离江津。十年后,他第三次任江津知县,因广施惠政,深受百姓敬仰,后来擢升巴县知县。殁后,江津百姓将其牌  相似文献   

11.
正76年前,冯玉祥将军在重庆江津黑石山九曲池边白屋诗人吴芳吉坟茔前,创作了一首讴歌吴芳吉的诗《黑石山》。此诗缘何创作,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受邀讲演,凭吊爱国诗人1944年4月28日,冯玉祥由重庆乘"民裕"轮溯江而上,始到江津,继到白沙,奔走呼号,动员各界献金抗日。5月9日,他应聚奎学校董事部主任邓缡仙与校长周光午之邀,前往黑石山,给山上聚奎与山脚新本女中两所学校的师生讲演。  相似文献   

12.
正王洛宾在中国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虽然没有到过重庆江津,但他的出名和江津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事得从地下党员张西洛说起。张西洛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以记者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9月,他作为《新民报》记者,同中央社记者、《扫荡报》记者一起,冲破种种障碍,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而后,撰写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重要文章。皖南事变后,张西洛身份暴露。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逮捕,他和妻子在党组织的安排和当地开明人士的帮助下,疏散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城。他仍以报业为掩护,秘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思想,其公开身份是《江津日报》副社长兼经理。  相似文献   

13.
1945年,周恩来曾亲自追问一起由国民党军队在江津县制造的严重扰民的"炮击乡长案",使凶手受到了惩办。1944年春,国民革命军十四军直属队野炮团驻扎重庆近郊的江津县,团长姚祖隆是当时江津地区最高军事长官。野炮团下  相似文献   

14.
难忘聂帅     
我随聂帅到过重庆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3月,聂帅在广州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后,与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一同经南宁、贵阳到重庆、而后又到成都、西安、三门峡、洛阳等地视察。第二次是1964年11月,聂帅在广州开完中央军委常委会,休息一段时间后,于1965年3月下旬,与贺龙元帅、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从广州乘飞机到成都,听取四川省科委关于西南地区科学技术工作的汇报后,转赴重庆考察重庆地区的军工企业,研究三线的铁路建设和重庆飞机场的扩建问题。聂帅两次到重庆,遗憾的是日程安排得都很紧,始终没有机会回故乡江津看一看。聂帅去世已经12年了,我…  相似文献   

15.
尽管才是初春,重庆的田野里已青绿点点。山水园林城市重庆江津的主城区看去有几分迷人。十里滨江路人流如织。在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32层楼高的世纪大厦,它高高的矗立在几江江畔,是当代江津一道亮丽风景。这是重庆博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杰作之一,曾获重庆市建委的“巴渝杯优质工程”奖。重庆博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津乃至重庆建筑业一颗耀眼新星。年产值2亿多元,上交利税千万元,资产总额达4.9亿元。从1996年起,年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1998年,被国家建筑业协会评为“百…  相似文献   

16.
正钟云舫是清代晚期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秀才,有名的巴蜀才子。他学识渊博,遍览经史百家之书,工诗文词曲,尤擅对联。他在江津县城设学馆授徒20余年,是巴蜀有名的塾师。后因撰写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和在楹联领域所作的贡献,被誉为“中华联圣”。  相似文献   

17.
南京盲哑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曾在重庆江津办学八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南京盲哑学校在江津双龙场留下的足迹,记录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张书旂老师是我的恩师。我自幼喜爱美术,特别爱好花鸟画,对书旂老师的画,早在江苏省立宿迁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崇拜。恨无机缘,从书旂老师学习。1936年高中毕业,我留在母校工作,1938年冬随江苏省立联合中学内迁至四川重庆。次年暑假,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在重庆沙坪坝招生,当时张书旂老师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我终于有了报考的机会。我以  相似文献   

19.
正钟复光(1903-1992),四川省江津县仁沱场(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人,中国早期妇女运动领导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母亲。1919年,16岁的钟复光考入设于重庆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她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和川东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她组织宣传队开展爱国宣传,并办起了平民夜校。1921年暑期,川东教育界知名进步人士陈愚生等举办"夏令讲学会",聘请"少年中国学  相似文献   

20.
正江津历史上,一位叫国璋的,曾三任江津知县。国璋,蒙古镶白旗人,京旗赓良佐领下监生,清代少有的清廉之官。清同治十二年,国璋第一次任江津知县。虽任职不到两年,但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同治十三年,移官他县。光绪三年,国璋以重庆盐务官员的身份来到江津白沙镇。他对盐商邓石泉出资兴办聚奎书院(今江津聚奎中学)很是赞赏,但因经费困难书院已半途停建,他便同邓石泉一起到黑石山现场了解情况。邓石泉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以后你任江津的父母官,希望多多扶持。"不久,国璋回到重庆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