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钦 《求索》2013,(11):55-57
如果说传统湘学主要是关于湖南地方的学术流派及其思想的研究,那么新架构下的湘学就是在此学术意义上的进一步拓展,是关于湖南有史以来学术流派及其思想的研究,是关于当今湖南社会发展中有关湖湘气派、湖湘特质、湖湘风格、湖湘精神的学问。新架构下湘学的范畴不仅限于研究历史上的湖湘学术,有史以来的湘人、湘事,还要研究湘学在中华学术史上的地位,更要弘扬、发展和创新湘学。新架构下的湘学研究既着眼于历史,更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未来。  相似文献   

2.
周湘智 《求索》2014,(9):164-168
湘学是地方学的重要一支.深化湘学研究对传承发展湖湘文化、发挥湘学化育功能、服务湖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学界对湘学存在“无用论”、“无门论”、“无需论”等认识误区.湘学研究存在视野不够开阔、资源较为分散、支撑有待强化等学理困境.湘学作为国学分支、湖南之学,包含多个层面的内容.宏大湘学能为湖南发展筑牢思想之魂、赢得战略主动、赋予基本依循、提供持久动力和凝聚四方力量.走出现有学理困境,湘学研究应以理论书写呈现湘学,加快构建湘学学;以方法创新研究湘学,增强湘学的学术自觉;以学术自信宏大湘学,确立湘学的学科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郑伟 《求索》2013,(9):81-83
“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与灵魂.在晚清更是与“湘学”比肩的中国两大学术中心之一。宋后。蜀学进入了沉寂期,随着清张之洞、王阊运等入讲蜀地,蜀学又开始了一个由宋明理学到古文经学,再到今文经学的嬗变历程,蜀学从此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在晚清蜀学这两次转向中.以廖平为代表的毂梁学研究成为承前启后的节点。它充分吸收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清代正统汉学的有益因子。为晚清蜀学的第二次扬弃奠定了学理基础,同时也为晚清蜀学今文学派学风的形成及其最终的成功转型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南士人有固守程朱理学,又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的传统。道咸之际,他们呼朋引类,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游,在湘内形成了一个以罗泽南为中心的理学群体。他们以“义理经济合一”为治学路向,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对晚清政局学坛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湖南士人之间的学术交游,不仅是一个学术现象,也是一个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5.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6.
鼎新湖湘文化 振兴湖南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宏提出了“道器不相离”的学术主张,成为湖湘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我们今天研究湖湘文化,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上,顺着由“道”而“器”的思路,由湖湘文化传统入手,又超越纯文化的视野,着眼于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创新和应用,把弘扬湖湘文化与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在对湖湘文化传统的理性审视中,挖掘、弘扬湖湘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性因素,并革故鼎新,赋予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涵,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芳 《北京观察》2022,(2):74-76
1929年陈寅恪在南院2号写就《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提倡晚清以来的现代学术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主张后来他一再强调。世人称王国维和陈寅恪为"学术双峰"。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祖父陈宝箴为晚清戊戌时期著名维新人士,曾任湖南巡抚,积极推行新政。1902年,12岁的他即开始长达23年的游学历程,足迹至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研习各国语言30余种,在此期间大致奠定了"为不古不今之学"的学术研究根底,为后来成就一代学术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湖湘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湖南大地上逐步形成、或主要由湖南先贤创造,历经千百年积淀传承,已经打上了深深的湖湘烙印、具有浓郁湖湘地域特色的文化。它除了指那些有文字可考或有实物可证的湖湘学术、名人、山川、风物……之外,主要是指渗透到我们的血脉深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内化成我们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甚至行为模式的湖湘观念或湖湘精神。从促进湖南发展特别是振兴湖南经济的角度来关注湖湘文化,我们显然更多的应该关注这些精神层面或者观念层面的湖湘文化,因为它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对湖南经济社会进程产生着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如何继…  相似文献   

9.
李佑新 《求索》2007,(12):43-45
毛泽东在党内为什么能够率先提出并杰出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问题?这无疑与他的文化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一文化性格主要是他青年时期在湘学务实学风的熏陶下形成的。湘学的务实学风极为突出而且源远流长,在所有地域性文化传统中无有出其右者。青年毛泽东就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他注重实践和实际、实事求是以及注重研究国情的文化性格,这使得他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能够独具卓识地提出并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举世瞩目。从文化背景研究的角度来看。湖湘学派的形成及其诊响与上述现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湖湘学派是南宋理学传入湖南以后形成的地域性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他们都不是湖南人,但其研究、传播学术的活动主要在湖南。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朱子语类》卷6称“湖湘学者”,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文学自成湘味,在全国独具特色。从湖湘文化的根基上审视湖南文学,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一、湖南文学的湖湘文化背景湖南文学根深叶茂,在于它的脚下有着丰赡的文化沃土。从历史上看,对湖南文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湖湘文化因子:一是流寓文...  相似文献   

12.
顾钧 《人民论坛》2024,(7):13-18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从明末清初到21世纪的今天,从汉学到中国学再到世界中国学,学术积淀越来越深厚。传统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中国,侧重人文学术;二战后汉学中心转移,研究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汉学向现代中国学转变,侧重于现实问题和国际关系等新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中国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折射和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人类、文明理解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是近代中国学术体系转型与知识体系转换的关键时期,西方政治学的引入则是这种变动的知识性基础。但是我们在对新世纪以来晚清政治学学科史研究成果稍作梳理后便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也较多。已有研究片面强调日本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影响作用,忽视了日本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之间的互动与差异。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中国的引入除了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必须重视西方政治学的本土化过程,并反思这一过程中学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湖湘学派是南宋初年形成于湖南衡山、长沙一带的一个地域性理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宏、张拭等人。湖湘学派曾经在历史上兴盛一时,以至黄宗羲有“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之说。但是,由于湖湘学曾受到朱熹的严厉批评、指责,随着程朱之学日益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学说,湖湘之学受到排斥而淹没无闻。元、明之时,胡宏的著作几难寻觅,更不用说其学说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15.
对近代湖湘人才辈出的原因 ,许多专家学者早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成绩斐然。“近代湖湘文化”也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然而 ,根据笔者对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梳理 ,觉得人们对近代湖湘人才崛起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最直接的因素———晚清长沙全国科举重镇的形成还鲜为人知 ,专门的研究似尚付阙如。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专家的关注。一、19世纪以前湖南为何没有出现大的人才群体在湖南历史上 ,虽也出现过诸如蔡伦、周敦颐、李东阳、王夫之等著名人物和以胡宏、张木式为代表的南宋湖湘学派 ,但19世纪以前 ,在三…  相似文献   

16.
超越文本 更新观念——湖湘文化创新应当实现八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湖湘文化,人们注意较多的是有文字可考或有实物可证的作为“文本”的“湖湘文化”,如独领风骚的湖湘学术,光耀日月的湖湘名人,独具特色的湖湘风俗及奇甲天下的湖湘山水等等。然而,一旦要把湖湘文化与湖南产业或湖南经济一同搬上今天的“论坛”,我们的视域就必须超越“文本”的阈限而注目到渗透在湖湘儿女血脉深处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等“观念”领域。换言之,我们今天所注目的湖湘文化是超越了“文本”的湖湘文化,是作为“观念”的湖湘文化。这种“观念”基乎“文本”之内,超乎“文本”之上,游乎“文本”之外,归乎…  相似文献   

17.
陈傅良与湖湘学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傅良与湖湘学派的交往从张木式开始。在湖南任职期间 ,陈傅良与湖湘学人有了广泛的接触 ,朝廷推荐了不少湖湘学子 ,一度讲学于岳麓书院 ,湖湘弟子多从他研习事功学 ,对湖湘学派也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笔者十余年前偶然写过一篇《近代湖湘文化化鸟瞰》的小文,那其实是受到钱基博先生的《近百年湖南学风》和李肖聃先生的《湘学略》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点肤浅看法,此后湖南诸家占地利之便,成果迭出,我遂知难而退,转换课题了。90年代初我写过一本《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时间范围自明末清初到本世纪中叶,这几年一直纠缠于《湖北通史》,大概可以说对湖北地方史和湖北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总体印象是,近代湖北文化的重要性远远不及湖南文化,尤其缺乏有分量的代表性的人物和成果,这种情况曾引起过我的思考。下面我将两湖文化略加比较,以加深对两湖…  相似文献   

19.
7月,湖南省湘台交流促进会成功举办了以“牵手未来,牵手希望”为主题的第五届“湖湘文化之旅”交流活动。来自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中兴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华东大学和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湘台两地44所高校近200名品学兼优的青年大学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并一起汇聚  相似文献   

20.
湘系军事官僚集团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湘系军事集团向军事官僚集团的转化,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