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村级治理对于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主要表现为 :村级治理推动了乡村政治制度化的进程 ,提升了乡村社会的政治民主化水平 ,维护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百年治理经验,也需要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以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作为基础支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在推动国家治理向现代化演进的过程中需要明析其发展的原则与方向等问题。其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原则包括:实现治理利益的协调、治理关系的优化以及治理力量的整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善治",具体体现为三个维度的"善意",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念上强调人民主体、社会公正、权责平衡的价值;在制度安排上主张主体多元、国家—社会良性互动、权力制约的体制;在治理行为上体现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智慧社会是以宽带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地址定位、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社会形态。要化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应当顺应智慧社会的时代要求,充分依托并深度应用现代科技,全面推进智慧治理,开创善治新时代。当务之急,要在重塑治理格局、构建参与平台、完善共治设施、建立通用标准、出台激励政策、推进数据融合等方面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村治理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村逐步形成了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但是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所以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被村民自治所取代,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也由国家对农村的全面的控制逐步转移到政府和村民合作治理,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大进步。而治理只是体现了一个过程,善治才是治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所以,善治无疑应该成为我国农村治理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的所要达到的境界是善治。善治视野下政府治理能力基本要素包括政府获得合法性能力等六个方面。认真对待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一些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善治的概念在国际社会逐渐流行起来。正因为社会管理尤为需要治理理念的指导,社会管理尤为契合治理的特征,所以学者们更愿意把以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社会管理称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在一个既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多元行动者运用各自权威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协调和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维持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式变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相承相关。在不同的时段与空间,这些交错因素的合力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形成了时代变迁的轨迹,从而需要我们以综合性的视角,理解与审视三个问题:基层社会的变迁为何如此,将会如何,以及如何构建现代性的国家与社会。本研究发现:城市基层治理的稳定性取决于国家在基层社会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结构,基层治理的活力取决于市场逻辑与社区自治在基层社会的发展,基层治理的善治取决于国家与市场在基层社会的合理边界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民主理论和治理理论方法,探讨了实现管理民主的三大主题:提升村级治理质量、选择合适的村级治理模式和创新村级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是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伦理是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社会善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治理的合法性、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廉洁性、法治性、有效性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完善制度保障、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参与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的合伦理行为所实现的,也离不开伦理与制度的相互补充和其作用发挥方式的相互凭借。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需要人的有计划的管理相辅助,法治当以德治相配合。公务员是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善治的实现。善治视野下,公务员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主要有公益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自本世纪出现以来,以其快捷性、互动性而备受瞩目。网络问政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政府治理的优化,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扩展了民众的公共话语权,为政民互动、有效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政府治理视域下的网络问政面临现实的挑战,要实现网络问政的善治就必须提升政府网络问政的认识和引导能力,继续完善网络问政的平台建设,积极借鉴西方网络问政的经验,不断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从治理—善治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具体功能出发,提出我国政治发展中借鉴治理—善治理论的现实必要性及其运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村庄治理的出路在于寻求管理的民主化的路程。而分析研究村庄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显得十分必要。村庄治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国地制宜,利于生产,量力而行,便于生活,维护生态,坚持农家风味。  相似文献   

15.
村级治理下的村民公共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公共参与是衡量农村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 ;议论、选举、接触、投诉、抗议等是当前中国农村村民公共参与的主要实践形式 ;非制度化参与、非均衡状态等是现阶段中国农村村民公共参与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重视农村,争取农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全面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掌握了领导权。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以来,在政府强力推进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南京市的农村社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解构,村级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从实际出发,创新治理机制,国家、地方党委和政府、村级自治机构都为村级治理创制规范。其中,地方的党委政府制订的文件居多,村级治理作为政府职能的下延,行政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民主自治被弱化。合适的村级领导班子人选短缺,集体经济发展不够,也制约了村民民主自治的展开。为此,需要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伴随而来的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但长期以来,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却始终不尽如人意,文章尝试从善治视阈深刻剖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实和深层次原因,并试图从善治视阈探讨并提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反映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理念和思维上的重大转变。在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进一步梳理治理与善治的本质内涵,对社会治理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文章以善治为视角,指出在未来我国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建设成熟的公民社会、建设善治的政府、建设善治的社会、完善法治和制度建设,为社会治理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是政府管理体制架构中直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单位,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主体。善治的合法性、回应与责任性要素是对地方政府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而当前,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公众参与不足,导致回应力的薄弱;利益矛盾冲突多发,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在善治的视野下,就应积极构建高效的合作机制、有力的回应机制与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来改善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