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川江的挑水行当川江沿岸城镇依山而建,自古居民守着奔流不息的大江,吃水用水都去江边挑。挑水回走的路坡陡梯长,非常难行。遇春冬水枯,江边露出沙滩或乱石堆,行走更加艰难。据《重庆市公用事业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末,重庆城沿江码头有很多"水桶栈房",住着邻近农村来的约2万名苦力,他们挑水为生,供养家人。因挑水的人多,川江和嘉陵江码头一带街巷的地面,长年都是湿漉漉的。  相似文献   

2.
正江津白沙上游四川合江县境内有白沙镇,俗称上白沙。江津白沙下游有白沙沱镇(今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俗称下白沙。江津白沙居中,故名中白沙。川江老谚语:水码头数不过中白沙。中白沙居冠,一因它是川江沿岸最大的集镇,二缘中白沙流域是川江砂金沉积最丰富的江段。  相似文献   

3.
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你知道110多年前川江的轮船"长"什么样子吗?你见过那些充满野性的木排在川江上漂流吗?川江沿岸的古塔究竟有什么作用……本书将带你回到曾经的川江、三峡。全书分为"川江文韵""川江航事""川江记忆"三辑,约24万字,具有浓郁的川江文化特色,融故事性、趣味性与风土民俗于一体。书  相似文献   

4.
递漂悠悠     
正自1910年4月16日川江正式开通轮船商运后,近20年间,沿岸港口码头都没有供轮船停靠的趸船。轮船只能远离江岸,选择深水沱和砂卵石河床抛锚,停泊在江心。这时,等候在岸边的小木船纷纷靠上去,把旅客和货物从轮船上接转下来,运送到岸边。岸上的旅客乘船和货物出港外运,也由这些小木船从岸边转运至江心的轮船上。这种小木船俗称"小划子",载重量小,灵活轻便,一趟趟来回接送旅客和货物,犹如在江面漂来漂去,被形象地称为"递漂"。  相似文献   

5.
川江古塔     
正川江沿岸每个城镇的下游,几乎都能看见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7至13层不等的白色古塔。它们的名字各异:青云塔、耀奎塔、洄澜塔、映南塔、白塔、黑塔等,但最普遍的名称则是"文峰塔"。它们不属佛教塔的范畴,独成体系,具有较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6.
端午节旧忆     
正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叶飘香。5月,是川江人民眼中的"恶月",为了辟邪解毒,于是便有了挂菖蒲、用艾蒿水洗澡的习俗。另外,竖帮旗,造龙船,赛龙舟……也渐渐成为川江端午节的传统,其中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便是划龙船,因为人们划的不只是龙船,更多的是演绎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川江航道的安全畅通,一群专业治滩人,长年冒着严寒,风餐露宿,奋战在千里川江。他们虽然生活艰辛,但也不乏乐事。改善伙食的"蓑衣饭"1966年的冬天,长江航运公司六六一工程指挥部的川江治滩队,来到湖北省巴东县火焰石滩  相似文献   

8.
正一师首征本溪县草河掌乡汤沟是辽东大山里沟沟岔岔中的一条,东西走向,北侧陡峭的山脚下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中段河上拱起一座水泥桥,直通山下的杨靖宇纪念馆。桥下不远处,河边一块可容坐十几人的大青石上嵌着三个铜铸大字:将军石。当年,决定一师西征的会议就是在"将军石"上召开的。1936年5月中旬,在梨树甸子将"大尾巴队"的一个加强营几乎全歼后,杨靖宇率军部和一师来到只有几户人家的汤沟。  相似文献   

9.
正川江传统的捕鱼方法分文帮和武帮,文帮以网、钩、钓的方式常年性作业,武帮则用水老鸦、水猫子和刺网、旋网,进行季节性捕捞。但千里川江,河道与水流变化不断,每个江段的捕捞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三峡地区滩多水急,捕鱼人都喜用手舀子舀鱼。上川江江面较宽,在水缓的地方,人们一般借助渔船,用丝网、围网、拦网捕鱼。舀鱼水老鸦学名鸬鹚,一种大型食鱼鸟。水猫子学名水獭,鼬科动物,善于游泳和潜水。捕  相似文献   

10.
正从前,川江流域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的树木运至溪河岸边后,每几十根为一组横竖整齐排叠,然后用纤藤牢固捆扎,就成了木排;再借助水流,用人工将木排运送到川江沿岸的目的地,这叫放排,称为排运,是一种原始、简便、经济的运输方式。后来木排改用钢缆绳和机械捆扎,由轮船拖运,称拖排,逐步取代了人工放排。再后来,拖排也退出了川江,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1.
早时候,有个船主要造一艘大船,组织了一批工人。工人选木料时发现有一块木料无论是大小、质地,还是外观都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个虫蛀的小窟窿。工人请示船  相似文献   

12.
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外国生意人发现,在西方,人们泡酒吧,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能聊得起来,而在深圳的酒吧里,中国人只和熟人聚在一起,气氛出不来。他从中看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他没有深入思考,但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人作为社会动物,都需要交际。中国人也需要交际,也进行交际,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西方人以品酒为乐,故有酒吧;中国人是品茶的专家,所以有茶馆。酒吧茶馆都是交际场所,酒和茶是媒介。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就喜欢泡茶馆,一杯茶在手,天南海北地聊。差异是在近代才暴露出的。旧时中国人在茶馆里聊…  相似文献   

13.
正川江属山区河流,怪石嶙峋,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航道治理中,从没使用过挖泥船。1953年9月,川江航道整治工程总队成立后,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为支持川江航道建设,特意从上海调派挖泥船,试用于卵石浅滩的疏浚和水下炸礁后的渣石清运作业。"海鹰"号来了1953年11月2日,上海疏浚队支援的"海鹰"号挖泥船在吴淞口编队后,由"生灵"号拖带启航,向上游驶去。"海鹰"号是一艘抓斗式挖  相似文献   

14.
<正>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巴蜀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  相似文献   

15.
"拒马河一到,沿岸游客闹……"拒马河用它的美丽,总能留住游客的脚步。房山区十渡风景区,就是沿拒马河沿岸形成的。十渡镇北石门村就坐落在十渡景区内。然而,肆虐的暴雨过后,十渡镇北石门村满目疮痍。为重建家园,连日来,北石门村党支部和乡亲们一起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中。在受灾村民家中,在救灾物资发放点上,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里,都能见到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江上风清     
正川江上走船行船,人们称逆流为上水,顺流为下水。同样,川江上的风,被称为打上风和打下风。东汉时期,木船开始利用风帆助航,那时没有棉布,一般用麻布或篾席做帆。杜甫寓居夔州时有诗描述:"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大意是开船扬帆时必须杀牛祭拜,诗中"挂席"指的就是"篾席帆"。唐代,一些川江木船的桅杆顶端装有一种可随风转动的木鸟,桡胡子通过观察木鸟嘴上的长布条来判断江上的风向,称其为"伺风鸟"。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中卫是黄河流经宁夏的入口,黄河横贯中卫182.4公里,沿岸置各类船渡码头数十处,其中有著名的莫家楼码头、大坂码头和下河沿码头。中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美利渠、寿渠、角渠、跃进渠、七星渠等五大干渠星罗棋布,古老的灌溉水车和羊皮筏子,是中卫黄河水道上农耕文明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正上古时代居住在川江的先民,或从落叶浮于水中得到启发,或遭遇洪水,意外抓获水中漂木而获生,久而久之,意识到树木在水上漂浮不沉,便试着附木渡水。这便是最早的"航行"。先民们挖空树干做成独木舟,川江有了最早的"船"。英国冒险家租乘木船,探寻川江之旅1859年,21岁的英国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怀揣与许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底,我从南京某炮校分配到厦门前线机械化炮兵师.这个师的炮兵团比一般的正规团规模大了一倍,配有"卡秋莎"、远程火炮……绝大部分指挥员都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一支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到部队后,我被安排在师政治部当干事兼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57年底,我从南京某炮校分配到厦门前线机械化炮兵师.这个师的炮兵团比一般的正规团规模大了一倍,配有"卡秋莎"、远程火炮……绝大部分指挥员都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一支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到部队后,我被安排在师政治部当干事兼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