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照护制度的实施,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难题的重要举措,能够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老龄化服务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资金保障制度,完善老年人救助机制,提高从业者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聊城市聚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创新建立“三三”照护服务模式,实现照护服务提质增效。强化三个保障,维护失能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强化法律保障。创新探索失能老年人立法工作,重点围绕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部门职责、居家照护和社区照护服务、机构照护服务等内容,起草了《聊城市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条例》。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建立健全特困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质量评价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照护方式,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8%。全面建立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免费集中托养制度,已有98人免费入住养老机构,政府年度补贴资金约150万元。三是强化长期护理保障。确定茌平区、东阿县、莘县、高唐县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全市240万参保人员。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长期照护服务在养老服务领域逐渐兴起,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补助和保障机制及相关政策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试就目前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现状、尚存问题与面临挑战作初步评析,以期对建立健全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老人照护政策作为一项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公共政策,对于促进失能老人的幸福生活与晚年安康、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协调的长期照护制度乃至健全我国养老政策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家层面政策经历由萌芽到飞速发展的演变历程,梳理和比较地方探索多元照护模式的实施方案和总结借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发现,在老龄化急速加快的宏观背景下,现阶段失能老人照护政策面临着政策定位不精准、配套整合性政策滞后、护理保障水平差异大、覆盖群体与责任主体不健全、政策帮扶对象信息不健全等诸多现实挑战。鉴于此,下一步失能老人照护政策的改革重点应着重从构建完整的失能政策体系、促进服务供需平衡、完善照护人才机制、构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健全家庭照护支持体系等方面出发,推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的建立和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增进失能老人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陈爱华 《湖湘论坛》2020,33(2):99-107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方略。健康老龄化的生命伦理学意义在于对老年群体健康和社会保障需要的关注,但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老龄观——将老年人及其群体只是看作“待养的弱势群体”。积极老龄化(积极的健康老龄化)的生命伦理学意义在于强调老年人仍然可以参与社会、经济、文化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因而更全面地体现了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倡导积极老龄化生命伦理精神,须弘扬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强化积极老龄化的顶层设计理念,进一步开发老年人群体自身的学习潜能和自我实现潜能;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积极构建年龄友好的社会伦理环境。倡导积极老龄化生命伦理精神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关爱行动,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现有的一些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开发适合老龄化社会的老龄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须进一步完善、整合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体系,让老年人能得到有效的健康服务;须进一步健全立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老龄事务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提高测评和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是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较长时期照护的人群提供服务费用补偿的经济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受益群体是老年人,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保险,也可以是救助或者福利津贴,目的是满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需求,功能在于防范和化解老年人的失能困难,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保障失能老年人享有独立、尊严和体面的生活。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具有再分配功能,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紧密相关,是我国  相似文献   

7.
王新文  段世江 《前沿》2012,(1):131-132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承载了积极老龄化丰富的内涵、目标和行动,从参与、健康和保障三个方面,体现出对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三重境界:创新了老年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满足了老年人的多维健康诉求;使社会保障的理念得到升华。这三重境界的体现揭示出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少子化和人均寿命的增加,我国的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加剧,导致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失能、失智人口急速增加,长期照护负担加重。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化,传统的家庭照护难以为继。老年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建立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已被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就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保障的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作一简要分析。一、长期照护的界定长期照护与国际上的"Long-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来应对中国日益严峻的养老照护挑战,已经得到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广泛认可。2013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20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6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已进入试点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的老年长期照护保障工  相似文献   

10.
正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建立包括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等制度,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满足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推动老龄事业全面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在快速增加。据统计,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预计本世纪中叶老龄化高峰期将增长至1亿人。但我国长期照护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尚不深入、专项政策法规有限、服务项目未成体系、人才队伍尚未建立等问题,制约了  相似文献   

12.
积极老龄化政策旨在促进老年人仍可在社会诸领域中度过富有意义的生活。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因未富先老导致老龄化应对资源不足,面临着社会发展潜力不足与老年权利保障有待完善的双重挑战;从法政策学来看,发展—权利问题实际上是法与政策间的规范—目的问题,好的老龄化政策应当是能实现二者平衡的政策;在构建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法体系时应当以遵循发展、尊重和平等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养老长期照护政策是指国家与社会为身心失能老年人提供满足身体、心理等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社会政策。德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为老年人提供有效和可持续的身心照护服务。一、养老长期照护目标、原则与对象德国养老长期照护政策目标是为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者或者疾病者提供资金支持或者护理服务。其政策主体为长期照护保险,包括公共长期照护保险和私人长期照护保险。德国采取"照护保险因循医疗保  相似文献   

14.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失能率均高于城市。目前农村失能老人主要由配偶及子女提供照护服务,其照护能力和质量均有待提升。由于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照护依赖,失能照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消耗了照护者大量经济、时间、精力等角色资源,由此产生角色紧张,导致失能老人照护者在经济、健康、职业、社交方面承担了较重的照护负担。因此,建议建立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经济补贴机制,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覆盖农村居民,统筹推进喘息服务与照护技能培训,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午,年逾七旬的独居老人走进了长者饭堂,这里不仅解决了她的吃饭难题,也让她逐渐融入邻里大家庭。88岁的老人在一次骨折术后坠入了重度失能的世界——骶尾部压疮,不断渗液,照护、开支都可能成为压倒这个家庭的稻草。但长期护理保险让老人得到了专业照护,仅4个月他便从卧床坐上了轮椅。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建设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制度化安排,更是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开始,韩国政府用“老龄亲和产业”的名称代替发达国家称为“银发产业(silver industry)”的老龄产业。韩国老龄化及未来社会委员会(2005)定义老龄亲和产业为:“以生理上的老化和社会、经济能力低下的老年人为对象,以保持和增进精神、身体健康,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为目的,民间部门依据市场竞争原理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产业。”所谓老龄亲和,即注重老年人对便利性和安全性的需要,强调对此优先考虑。韩国政府将老龄亲和产业的对象界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其主要照护者,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的婴儿潮一代(1955—1963年出生的人)教育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需求更加多样化,也是老龄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2008年,韩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国民年金制度也从2008年开始正式支出。2008年7月,韩国政府正式推行被称为老龄产业发展动力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发挥民政养老、卫生计生医疗服务、人力社保社会保险合力作用,统筹各部门职能,深度整合已有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明显提高,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重点任务。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社区和居家医养结合发展。切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保障措施。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医养结合配套措施。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加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强化试点示范作用。强化考核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23,(8):43-44
<正>为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上海市民政局等11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明确了8类24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机构养老服务1.保基本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由政府主导建设或者通过协议购买等方式提供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相似文献   

19.
丁晨轩 《前进》2017,(10):60-61
正长期照护一般指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包括患有慢性疾病或是处于伤残状态下的人提供的照顾和护理服务,是体现国家和社会人文关怀的重要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数也会愈来愈多,应加快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长期照护制度。一、长期照护在我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的国际共识,是把老年人的保障需求界定为三个方面:收入保障、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护。在试点中,不同层面的试点单位——上海市(直辖市)、成都市(省会城市)和南通市(地级市)——也都把严重或重度失能老人列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首选对象,从提供服务和资金支助两个方面提供切实保障。2018年年中,我们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调研组的成员,在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带领下,到上海、成都和南通三个南方城市,就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