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尽管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资本逻辑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主导不仅造成难以遏制的两极分化,而且导致财富创造与人的发展相背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反思与超越性,是在致力于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新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在制度、价值和文明三个层面形成了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及其两极分化困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发展战略和精神力量,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优势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为人自身发展历程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划分,当今时代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现代的科技文明、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异化状态。而当代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则应彰显辩证法内蕴的和谐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文明"一词,在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两种语境中本有不同的含义。中文"文明"由"文"与"明"合成,文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文","明"为"明明德"之"明",则"文明"义为吾人作为道德主体或伦理共同体成员,循"仁义"之道,以生命实践创造性地彰显人之德性秉彝,从而生成"人文化成"和"天下文明"的人类道德生活世界及其和乐美善。自从义为"市民化"和"文雅化"的西来词"色飞来"(civilization)被译为"文明"而在汉语中通行之后,中华"文明"的本义即被西方"色飞来"所混淆、遮蔽、覆盖、扭曲、侵蚀,以至于消解。中华"文明"本义被变乱和"色飞来"的盛行,实质上是现代版的"夷化夏"或"文明的野蛮化"。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只是一种人性"异化"的片面的理性文明,一种必须被更高的文明彻底超越的文明;而真正"人文化成"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从而也是人类文明的正道,乃是中华"文明"早已启示的德性文明。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7,(12)
正近年来,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煤矿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基础建设、重点突破、全面建成"三步走"战略,统筹推进文明矿区建设"十大工程",通过"外修生态、打造宜居矿山,内修人文、建设魅力漳村",提升文明创建新水平、彰显文明矿区新风尚。今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核心价值"举旗定向。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突出企业、矿区、职工三个层面的价值引领,推进忠、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建设的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美贵 《求索》2012,(5):173-175
旧民主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以民为本",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新境界:毛泽东坚持"服务大众",成功实现了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初步探讨;邓小平提出"两手抓"和"三个面向",继续推进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与"四个坚持",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进行了纵深发展;胡锦涛倡导了"人本"与"和谐",着力强化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顺利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出发点,以资本的无限扩张为手段,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主义用自然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一个生态和谐的  相似文献   

7.
瞿磊 《理论月刊》2005,(6):10-13
对市民社会批判性检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政治思想共同的生长点.黑格尔企图以代表客观精神的理性国家,克服基于"原子式个人"的契约国家观和市场经济和谐论.马克思纠正了黑格尔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的"头足倒立",发掘出国家的私有财产根基,从而给理性国家除魅.通过批判人在政治共同体和市民社会中的双重存在导致的异化,马克思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类解放宏伟理想,彰显了马克思学说"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人本身的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而人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当代可持续发展从广义上讲,是指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发展,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点。这与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正相吻合。马、恩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可持续的发展进程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对于人的自由个…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扬弃和超越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保证,这主要表现为:(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2)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颠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拜物教,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以物为本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3)科学发展观统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确立了现实的完整的社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真实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断断续续有过热烈的讨论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前后有过三种"超越"论.三种"超越"论的不同,在于所要"超越"的对象不同俄国民粹派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阶段,马克思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列宁不主张阻止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所要"超越"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即欧美式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摆在发展的指导原则之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民本情怀。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处理义、利关系?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指导,倡导"四个统一",超越了传统的"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局限,实现了义与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辨证统一,形成了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义利观,为当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个人与社会是公共性现实存在的基本形式,前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是自然的真正公共性,资本主义社会"虚幻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公共性,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真正公共性,构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核心内涵。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是其主要理论特征。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启示我们: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前提;以彰显公共价值为最终取向;以确保公共安全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表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更要革除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蔽障。"包容性人道主义"是成中英先生在《创造和谐》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对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的辩证超越,结合马克思"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从人类解放视域探析彰显"和谐意志"的包容性人道主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理路。为此,就要在生态伦理上倡导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价值统一,在生态自觉上形成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生态治理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社会交往形式的革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代际之间包容性发展利益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货币共同体"是以交换价值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逐利欲望的观念反映。"货币共同体"是单个的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实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深入研读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共同体"思想,对于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理解当代人的现实处境,减轻"货币共同体"等外在力量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红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呈现出多方面的规定性和现实性。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语境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日益凸显。尽管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性价值取向,但其实现却有赖于外部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一个与人的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协调、持续发展、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朱哲 《长白学刊》2001,3(1):65-67
功利主义是一种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适应的道德形态,而集体主义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形态。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和超越,其主导性道德形态也必然表现为对资产阶级道德形态的扬弃和超越。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主导性价值取向必须是集体主义,而决不能是功利主义。集体主义能最集中地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成为在道德方面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最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健康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社会文明的前提,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维护人民健康的基本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人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人民健康事业视阈下看中国制度的优势,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领导的优势、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重要保障的优势、"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引导的优势、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优势和党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价值是效用价值与人道价值相统一,人道价值是基础,效用价值是人道价值的延伸。人的生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人的生命终止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其他一切价值、人的发展、人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人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意义的彰显,通过社会实践,在有限的自然生命时间里提升生命价值。人的发展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使人的生命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