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一日,教育部在苏州市召开了使用全国中学政治课新编教材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领导同志,各省、市、地区教育厅(局)以及教育学院主管中学政治课的负责同志,部分中学校长、教导主任、中学政治教师,部分师范院校政教系教师,以及五门新教材编写组的同志和专家等正式代表240人,连同江苏省、苏州市和地区的列席代表共五百人左右。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内蒙教育出版社》、《天津新蕾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政治教育>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学政治课教学>编辑部》的记者和编辑。  相似文献   

2.
郑成同志是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政治教师,今年六十岁,从事教育工作已整整三十五年。中学更需要我郑成同志一九四九年四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野军政大学学习时,他勤奋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被评为学习模范,并且深深爱上了党的政治教育事业。军大毕业时,组织上考虑他是学新闻专业的,曾担任过报社的编辑,于是准备分配他到部队报社工作,但他主动要求当一名政治教员。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要求,把他分配到重庆西南军大政治部任时  相似文献   

3.
读者·编者     
编辑同志: 贵刊是我们广大中学政治课教师自己的刊物,我们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可贵刊有的文章我们似乎在其它刊物上见过面。例如“贵刊第4期刊登的“他们配当罗汉吗?”一开始我们觉得面熟,后来翻阅我们订的《政治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期封底的“他们配当罗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6)
<正>韩少功是一个不断撕毁粘贴在自己身上标签的人。当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知青作家的时候,他写出了《爸爸爸》;当他的创作被定义为"寻根文学"的时候,他却从来不用"寻根"这个词;当别人都在体制内循规蹈矩时,他远赴海南,创办《海南纪实》和《天涯》,全身心投入到职业编辑的工作中。唯一未曾改变的是,他喜欢绿色和独处,并自始至终都在追寻这样一方精神乐土。  相似文献   

5.
王昆 《今日中国论坛》2007,(6):21-22,28
他是《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唯一教过小学的教师,但他最终通过“海选”登上《百家讲坛》,他曾41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躬耕于教育,但却在61岁已过耳顺之年一夜成名。他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领域的研究,最后却因讲历史而名扬全国。他为人独来独往、处事慢条斯理,但他却因此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儒雅之士。他就是王立群,与阎崇年、易中天被称为当前央视《百家讲坛》三大顶梁柱。  相似文献   

6.
邵瑞霞  刘卫东 《前沿》2012,(2):132-134
《讲话》之前,周扬并未思考过写"工农兵"为主的"新人"的理论,在他的文学趣味中,也没有"新人"的位置。《讲话》之后,周扬号召"写农民",但是正是由于周扬对"新人"的意义认识不够,才使他在编辑《解放区短篇创作选》时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暧昧态度。  相似文献   

7.
学苑音像出版社是九三学社中央主管的国家级音像出版社,1989年1月20日成立。该社业务范围为编辑、出版、发行教育、科技类文化、音像制品;进行各种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及培训。该社已制作、出版、发行音像制品近百套。其中录音带《青春无悔》(爱国主义歌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为首届鲁迅文学奖的颁奖我到了北京。这次见面是朱局长身体尚还健康的时候我见到他的最后一面,仅仅几个月以后当我在北京肿瘤医院高干病房里再见到他的时候,健康的朱玉琳已经从此不会出现在我的眼前了。而也就是在这次健康的生命属于他只有最后几个月时的见面,让我深深地种下了悔恨,让我终生无法原谅自己……那次我把修改过的第二稿《天国葬礼》90余万字的稿件捧给了他,并对他说,请他一定抓紧时间读完。在京期间,先后有两家出版社的编辑同我一起拜见了朱玉琳局长,两家出版社分别提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将付给…  相似文献   

9.
致远 《中国人大》2010,(14):46-46
聂荣臻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参与领导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尤其是他长期主管国家和军队的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组织起草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即《科学工作十四条》),被邓小平誉为中国第一部"科技工作的宪法"。  相似文献   

10.
一位作家说过:“走着是美丽的,美丽的走着就是人迹。” 以“日理万机”来形容一位地方主要行政长官繁忙的公务活动并不夸张。然而,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市长余斌却忙里偷闲,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书法艺术,撰写理论调研文章,取得了骄人实绩和卓越成就。近年来,集中收录编辑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和发表的部分文章,由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的政论文集《怡心集》、《岁月如歌》、《匆匆岁月》以及《余斌书法作品集》、《余斌书法集》等个人专著,在  相似文献   

11.
一 个术语的意义和指称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但终究处于流动之中。“科学”这个术语也不例外。几年前 ,英国老牌科学家、科学社会学家齐曼出版了厚厚的《真实科学 :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已出中译本 ,译作《真科学》) ,与多年前他写的《元科学导论》判若两个不同阵营的作品。他是搞自然科学出身的 ,后来名义上做了科学社会学的工作 ,也出版了一些有名的著作。但是 ,用SSK(科学知识社会学 )的观点说 ,他早先的科学社会学只是科学家的社会学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然而变化是不可抗拒的 ,科学在变 ,齐曼也在变 ,科…  相似文献   

12.
好一株野葡萄─徐振武和他的文集《野葡萄》钟本康徐振武顽强拼搏十来年的创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野葡萄》。这本集子所收入的,是他的诗、散文诗、散文和小说。此外,他还发表过大量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徐振武可说是个文学的多面手,也是个多产作家。倘若我...  相似文献   

13.
赵坤生 《前沿》2011,(21):155-157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的人。他的代表作《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奠定了他在近代蒙古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推动了近代蒙古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对《一层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泣红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和《青史演义》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加以论述,以论证作者在近代蒙古文学创作上的开创性历史地位和对蒙古族文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形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献身事业、元私奉献的人,福州八中的特级政治教师徐清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痴心不改,乐教敬业徐清泉老师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1955年2月起,一直在中学政治教学这块德育园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寒来暑往,岁月如流,至今已有44个春秋。在这漫长的政治教学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探求教书育人的新天地,矢志不渝地当一名浇灌德育之花的好园丁,是一位毕生献身于中学政治教育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多次被评为福州市…  相似文献   

15.
论韩少功近作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伊始,韩少功的创作出现了一种令人惊异莫辨的嬗变,从《月兰》、《西望茅草地》、《风吹唢呐声》等沉稳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转到《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等虚渺深邃的所谓“寻根”文学的创作上来。这一嬗变,引起了人们莫衷一是的评论。韩少功说过:“文学之妙,就在于可说和说不清之间,在于说得清和不可完全说清之间.”虽然他早就在追求这种“文学之妙”,但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恐  相似文献   

16.
回顾自己“为人做嫁”的编辑生涯,想起那些曾经支持和呵护过《随笔》的作家、作者,施蛰存先生是我难以忘怀、久久萦绕于心的一个。《随笔》创办初期,诚如主持创办的编者在第一集《繁荣笔记文学———?随笔?首集开篇》一文所言,它还是一个“不定期”印行的“笔记文学丛刊”,“专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人大》2009,(5):29-29
我们很多人是通过中学教材中的《囚歌》认识叶挺的,知道他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但对他的人品、他的显赫战功、他的传奇人生、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却是一知半解。感谢电视连续剧《叶挺将军》,把一个真实的叶挺交给了全国观众,把一个令所有共产党员动容的叶挺交给了观众。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7,(9)
正孟保安是我文学道上的兄弟,我们曾经同时入选武汉出版社的"金黄鹤文丛",各自出版过一本散文集。我在湖北省作家协会工作多年,孟保安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我们共同参加过不少文学界的活动。孟保安出版过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集八部,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有三百余万字。孟保安的职业是个电视新闻人,他1981年进入《长江日报》文艺部当记者,1984年进入武汉电视台搞新闻。他曾担任过武汉电视台深圳记者站站长、北京记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学政治课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多、较深、较难;而我省高中教师多数只是高中、大专毕业,既便是本科毕业的,也因毕业时间较早,教材中的自然科学内容大多没有系统学过;而且,我们感到,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教学中将会更多地接触到一些更新、更深、更难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据上述情况,为了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我们省教科所和省中学、中师政治课教研会于1984年5月专门发文,要求各市、地、州、区、县务必于1985年8月前,对全省所有高中教师(包括兼职的和农业、职业、师范学校和厂矿  相似文献   

20.
在湘北山城平江县,有个大家熟悉的老文化人,他身材魁梧,说起话来平静、祥和,那就是平江县文化局原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余存先。余先生从事文化工作40年,教过书,下乡放过电影,当过文化干部。在默默无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儿童文学创作,其作品不但在大陆频频与少年儿童见面,而且飞过了海峡,越过了香江,在台湾、香港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接连获得大奖。两年前,他的儿童文学小说集《山野稚子情)》在台湾引起轰动,一举获得台湾儿童文学学会“好书大家读”大奖;前年,他的中篇小说《猎人的故事》荣获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