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萧劲光大将,1903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赵洲港(现长沙市岳麓区赵洲港29号)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萧劲光大将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勇于开拓,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人民海军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23年1月4日是萧劲光大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现把萧劲光大将一生所担任的职务概述如下,权当纪念之。  相似文献   

2.
萧劲光     
奋勇男儿萧劲光,原名萧玉成,1903年1月4日出生在长沙岳麓山下的赵洲港(今长沙市郊区岳麓山乡天马村)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赵洲港位于湘江之畔,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但在20世纪初叶,萧劲光的童年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两岁丧父,上有3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6个未成年的孩子都由勤劳、善良的母亲萧傅氏操持,以开荒种菜、绣花、卖柴、打草鞋为生计,生活十分艰辛。童年的苦难,锻造了他爱憎分明、勇敢顽强、奋发进取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国弱家贫童年苦,革命烽火初心启 萧劲光的家乡——赵洲港,在碧嶂屏开的岳麓山主峰右前方一处叫天马山的地方,与橘子洲隔江而望.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一开始给萧劲光取的名字是萧玉成,希望他今后玉琢器成.辛亥革命前后,萧劲光的大哥当了厨师,家境稍有改善.这时,萧劲光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和哥哥们商量着送他去一所私塾读书.在...  相似文献   

4.
童年生活肖劲光大将童年时代叫肖玉成。他的故里长沙市郊岳麓山天马村赵洲港,东临滔滔湘江,西靠巍巍麓山,风景如画。1903年1月4日,肖玉成就出生在这里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肖家祖居乡下,肖玉成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乡间织布的机匠,长年带着简单的行头,走村串户,为人家织布,后来流落到了赵洲港。肖玉成的母亲姓傅,原是傅家洲人。有一年涨大水,傅家洲被淹,为生存,她投奔赵洲港,给一周姓人家做了养女,以后便与肖玉成的父亲结为夫妻。肖玉成有3个哥哥,两个姐姐,刚两岁,父亲和祖父便相继去世,他他们除留下一台破旧的织机外,别无他物。母亲为了抚养六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天马山下租了一块社地(地产  相似文献   

5.
耿飚之细     
正1939年的一天,耿飚去看望萧劲光,发现萧在石头上磨刮脸刀片,几块"可怜"的刀片早已被磨得连钢口都没了,萧劲光还是舍不得扔:"都是我从苏联带回来的,用了十多年了,现在没处买,凑合用呗。"钳工出身的耿飚三下五除二就给萧劲光用铁皮做了个夹子,磨起来方便多了。十几年后,耿飚出任大使,在国外碰到了电动剃须刀,自掏腰包买了一个送给了萧劲光。后来萧劲光  相似文献   

6.
肖家出了个“秀才” 肖劲光大将于公元1903年1月4日诞生在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濒临湘江的赵洲港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取名肖玉成。 肖玉成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6个儿女艰难地度日。 父亲去世后,肖玉成的大哥进城当了学徒,二哥三哥每日上山砍柴,进城卖钱换米,两个姐姐跟着母亲学湘绣,为有钱人家做活,一家人的辛劳,勉强维持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萧劲光大将诞生100周年前夕,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萧劲光当年的老部下、老战友、原海军副政委卢仁灿将军。 卢仁灿1915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虎岗镇。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88岁高龄的卢将军精神矍铄,仍很健谈。说起萧劲光,显得更精神了。他说:“岁月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忘。但作为早年受到萧劲光同志教育影响、多次在他的领导下工作、长期与他共事的一名老兵,与他接触交往的情景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1月4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司令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萧劲光大将诞辰120周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萧劲光大将身经百战,历尽艰辛,功高业伟,名满华夏。现谨将萧劲光大将部分鲜为人知的轶事片段刊载于此,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0,(2)
<正>1949年8月,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率军渡江南下,接管和平解放的长沙市。进驻长沙后,萧劲光出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和长沙市军管会主任,尽管除了处理地方军政要务外,还要指挥衡宝战役,可他还是挤出时间回了一趟老家——长沙市郊岳麓山乡天马村  相似文献   

10.
<正>留守延安,责任重大。毛泽东靠萧劲光“吃饭”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国民党政府终于与共产党达成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协议。继而,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萧劲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对内则称留守兵团司令员。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与李德等“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瞎指挥分不开的,那一次萧劲光险些成了他们错误军事路线的牺牲品!几年之后,当萧劲光作为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奉命对反动顽匪进行军事清剿时,那个李德又出来想要“指挥指挥”,但结果,他没能把萧劲光指挥动!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下旬,衡宝战役结束,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率四十军、四十三军在湖南衡阳、宝庆地区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四个师。萧劲光从前线指挥所回到长沙,接到中央军委电报:毛主席在北京召见,有要事面商。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军中,提起"三萧" (萧劲光、萧克、萧华),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三萧"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三人长期担任解放军总部和军种负责人,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担任师级及以上单位军政主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劲光、萧克、萧华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屡建战功。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们三人的履历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中,萧劲光、萧克更是在大革命时期就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14.
萧劲光与延安大生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09,(6):39-41,49
1937年8月底,中共中央军委按照与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瓜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将各部队留下的兵力与地方武装编在一起,成立了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驻守陕甘宁边区,萧劲光任留守处主任。因留守处对内又称留守兵团,萧劲光也被称做留守兵团司令员。  相似文献   

15.
渠冉 《党史纵横》2013,(9):22-26
萧劲光(1903~1989),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红五军团的政治委员、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第一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海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改造红五军团1921年6月,萧劲光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春回国后到广东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杜玉臻 《湘潮》2011,(10):21-23
萧劲光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中,经历过无数次职务升降和岗位变迁。每次重要的晋升和变动,大都是由知人善任的毛泽东所极力举荐和最终决定的。而毛泽东在考虑萧劲光任职的根据和理由时,总会提及他曾两度留学苏联的经历,是当时军中少有的“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张春桥见江青扯着尖利的嗓子讲了一气后,其他人仍不发言,便忍不住放肆地把憋在心底的话倒出来。他当面再次指责萧劲光无组织无纪律,解放60名干部这样大的事情事先不报告。萧劲光不得不再次作解释,借机向大家说明情况。周恩来知道再拖下去也难有什么结果,只得以海军党委扩大会不能结束,要按照主席指示精神继续进行为结论,宣布会议结束。接下来,海军“四·五”会议便开始“纠偏”。先是萧劲光就前段会议走偏方向作检查,然后会议按照“以批林为重点”、“以‘九大’以来为重点”的要求,批判李作鹏参与林彪反党集团阴谋活…  相似文献   

18.
人民海军最初的"家底":134艘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的舰艇 1950年初,刚刚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风尘仆仆地来到海防重镇威海.他是到刘公岛进行设防勘察的.随行参谋人员在码头边向渔民租了一条小船.航渡中,当渔民得知萧劲光就是新中国的海军司令员时,不禁睁大了眼睛,以不可思议的口气说:"你是海军司令,还要租我们的渔船?!"  相似文献   

19.
萧劲光自少年时期就酷爱军事,初次出国留学便选择了军事专业,参加了排长班的培训学习。在大革命的高潮中,他如愿以偿投笔从戎,但没有想到的是,穿上军装那天,他不是排长,更不是士兵,而是将军:正师级职务,中将军衔。晚年,萧劲光曾与人戏言,当了一辈子兵,提了两级军衔:从中将到大将。  相似文献   

20.
孙国 《党史纵览》2010,(8):22-26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为以后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守的岁月也成为萧劲光革命生涯中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