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磊 《政府法制》2009,(17):10-11
近来,河南28岁的农民工张海超,为了证实自己患上尘肺职业病,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开胸验肺。该起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震惊全国。开胸验肺事件凸显丁当前弱势群体维权的困境。在这一悲怆的事实背后,也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弱势群体只有选择如此悲壮的举动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才有可能维护自身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2.
热点聚焦     
焦点尘肺门事件河南小伙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余波未平,经济特区深圳再现尘肺门。100多名来自湖南的农民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深圳的建筑工  相似文献   

3.
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2010年全年共报告的职业病病例是27240人,其中,尘肺病病例是23812例,增加了64.3%。近年来,随着职业病病人的不断呈现,职业病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民众的视线里,"开胸验肺事件"的阴影格外沉重,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突出,受到健康威胁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农民工群体占多数。2009年6月22日河南籍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职业病问题迅速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由此引发的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农民工的健康权。本文结合2008年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进行解读,对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的法律保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开胸验肺”事件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治命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胸验肺事件在特事特办和常事常办模式下的不同结果反映出我们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所面临的窘境。常事常办扭曲了道德标准,而特事特办作为对泛道德化倾向的一种认同和迁就,颠覆了正常的法律秩序。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认真地反思开胸验肺事件所透视出来的法治命题。  相似文献   

6.
近来,河南28岁的农民工张海超,为了证实自己患上尘肺职业病,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开胸验肺.该起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震惊全国.开胸验肺事件凸显了当前弱势群体维权的困境.在这一悲怆的事实背后,也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弱势群体只有选择如此悲壮的举动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才有可能维护自身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7.
焦点     
《江淮法治》2009,(24):4-4
“尘肺门”事件 河南小伙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余波未平,经济特区深圳再现“尘肺门”。100多名来自湖南的农民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深圳的建筑工地从事孔洞爆破工作,由于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多人经医院检查被疑患有尘肺病。但这些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给他们出具职业病检查委托书,他们的职业病诊断因此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2010年全年共报告的职业病病例是27240人。其中,尘肺病病例是23812例,增加了64.3%。近年来,随着职业病病人的不断显现,职业病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民众的视线里,“开胸验肺事件”的阴影格外沉重,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相似文献   

9.
小非 《江淮法治》2009,(18):13-15
河南农民工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一直无法到权威机构申请鉴定,因为曾打工的公司拒绝提供相关证明。张海超向有关部门多次投诉后,终于取得做正式鉴定的证明。但是,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竟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2009年6月,28岁的小伙跑到医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专家指出,“开胸验肺”看似荒唐,却充分暴露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艰难处境,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之弊。当前,要尽快完善职业病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鉴定机构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10.
林松 《江淮法治》2009,(16):60-60
28岁的河南新密市刘寨村村民张海超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开胸验肺,就是为了“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患了职业病!而之前,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奔波却无果,最后不得不把自己的胸腔打开,把自己的肺暴露在无影灯下,作一个验证,作一个鲜血淋漓的验证。我们为之感叹,为之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1.
从容 《江淮法治》2009,(16):60-61
2009年6月,河南农民张海超来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了心要开胸。开胸的目的不是治病,而是证明自己患的是职业病--尘肺。医生说,凭胸片,肉眼就能看出你是尘肺,从技术上讲,职防所也不可能做出这么低级的误诊。你为啥非开胸?是的,在医学发达的今天,捧着郑州、北京等多家医院“尘肺”的诊断报告的张海超为什么一定要采取“开胸验肺”这样极端而近乎残忍的手段,证明自己患的是尘肺呢?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概述事件经过,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该事件进行了反思: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人民权利意识、自主性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透露民众维权艰难,社会制度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13.
28岁的河南新密市刘寨村村民张海超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开胸验肺,就是为了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患了职业病!而之前,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奔波却无果,最后不得不把自己的胸腔打开,把自己的肺暴露在无影灯下,作一个验证,作一个鲜血淋漓的验证。我们为之感叹,为之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3,(8):60-60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直接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2009年7月,河南小伙儿张海超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证明自己患有尘肺病的消息一传出,舆论一片震惊。一位农民工,因为单位拒开证明而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不得不动手术开胸求真相,让人无奈又心酸。自2013年4月10日起,新修订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  相似文献   

15.
截至7月26日,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为维权而“开胸验肺”引起的法律及舆论风波,依然未有平息的迹象。 张海超的第一次开胸验肺,已经让民众感到一种无声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底层农民工诉求无门的悲怆,更来自张海超为求得一个公平而不惜忍受身体之痛的决绝。但震撼显然只是对着那些局外公众而言,几乎所有相关当事人,都在张海超第一次开胸验肺后保持着顽固与沉默,甚至那些本该担负起社会公平与良心的鉴定医院,也在扮演着戗害社会公平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或许只是个案,却折射出工人维权时的艰难与尴尬,而作为工人合法权益维护者的工会,不能也不应该袖手旁观。但该事件所暴露的恰恰是因为我国工会作用的缺失。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与职工劳资关系的和谐也应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通过对张海超事件所揭露的我国工会作用的现状,提出几点关于完善我国工会制度的法律思考,以期对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些年来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社会管理悲剧事件,如"孙志刚案"、"开胸验肺事件"、"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等,正是在这些悲剧前赴后继的出现,一批与社会管理紧密相连的新发或者旧法的修订案也相继审议出台,还有一些正在加紧制定和审议中,立法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在这些悲剧发生之后如此频繁的立法和修法活动,也从另一面揭示了立法滞后的种种弊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便显得特别重要,尤其应引起立法部门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刘娟 《法制与社会》2011,(23):222-22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遭受侵害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黑龙江女子代力为其妹妹不惜冒死"以身试药"、河南省新密市的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农民工通过"跳楼"才能拿到回家过年的血汗钱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与一个词密切相关——弱势群体。一些极端的个例暴露出的是弱势群体所处的社会状态及维权的艰难处境。对社会弱势群体能否实施有效的司法救助,是司法机关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面对和完成的紧迫课题。针对此类现实问题,本文就如何在检察环节做好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刚刚过去,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盘点2009年的法治事件,值得评论的确实不少——河南王帅发帖被拘留、罗彩霞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重庆高考状元因民族加分而被取消录取资格、农民工为职业病维权开胸验肺、上海闵行区的“钓鱼执法”、广州居民参与垃圾处理决策、成都被拆迂户自焚抗拆……所有这些事件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在公民关注下得到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不夸张地说,2009更清晰地见证了公民参与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而正是方兴未艾的公民参与体现了中国公民精神的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的两会上,有一位美女记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她在3月8日的两会记者会上,提问卫生部长陈竺关于农民工开胸验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两会上的一大焦点。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都对她进行了报道,数百家媒体纷纷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