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民间外交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最后一年,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50年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和辉煌成就。中国民间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整体外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中国外交即将走向新的历史时期之际,如何认识和定位民间外交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开拓和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民间外交,是我们应引起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所面临的形势与使命  21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均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时期即21世纪前期,…  相似文献   

2.
经济外交这一概念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经济外交是从经济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对具有这种根本属性的外交活动的反映。经济外交强调的是外交活动的经济属性,与政治外交等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和新发展的趋势下,经济外交将会在中国外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合格的外交干部张莹曼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曾为我院题词:“努力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合格的外交干部”。这既为外交学院明确了办学宗旨,也是对全体师生的殷切期望。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外交干部呢?除了应具有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才思敏捷等条件之外,...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建立世界反日同盟当作中国对外交往的战略任务,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正确方针。他倡导人民外交或民间外交,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区别开来,把广泛开展民间外交与打通官方关系结合起来。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毛泽东制定的抗日外交的战略和策略是新中国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极重要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5.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具有间接性、渗透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外交在配合我国整体外交,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以及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鸿石 《外交评论》2010,27(3):97-106
一国的外交风格多表现为该国外交的某种特质、格调或品味,有时也表现为某种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外交行为方式,它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一国之外交风格深受该国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影响,并与其外交性质、目的等有内在统一性,它在推进该国外交利益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功能性作用。对中国外交而言,外交风格对提升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形象上的亲和力、道义上的感召力尤具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后,一贯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并积极投身到民间外交的实际工作中去。注重加强经济交流、重视做各阶层和界别的人的工作、善于利用新闻媒体为民间外交服务、重视文化交流等,是江泽民民间外交实践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关于民间外交重要性的论述及其在民间外交方面的亲身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总体外交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十大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各国应形成“加强东亚合作是大势所趋”的恳切共识。中日应坚持“多边或地区高于双边”的外交原则,不把双边的分歧带入多边或地区的对话中。中日应支持中小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中发挥“牵头作用”,应认识到“一国主导型”的东亚合作模式是行不通的。中日韩应借鉴欧洲联合首先从“煤钢共同体”出发的经验,为建立东北亚能源环境共同体而努力。日本应注意使《日美安保条约》不具有任何直接、间接针对中国的成分。中日等国需要推动各自国内的体制与结构改革以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交往,真正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到东亚各国的政治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美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不仅会影响外交政策议程的设置,还是重要的外交战略工具。但其影响是有前提条件的,媒体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取决于决策的阶段和类型,取决于政策决策者的共识度,还取决于媒体与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参与东亚的功能性合作,是战后日本东亚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对外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在东亚地区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进行简要梳理,从战后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经济社会变迁中追根溯源,分析其动机、资源和手段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在特定的战略制约下,创造性地利用已有资源,从而在既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存在感,这既是吉田路线以降诸多日本外交战略倡议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核和共通之处,也是指导战后日本在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战略初衷.在实践中,日本通过国内“善治”经验的外化、新的安全理念和治理理念从国内到区域层次的映射与推广以及官民并举、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参与等方式,在地缘政治制约、历史心理牵绊下较为有效地开拓了战略空间,改善了双边认知,增强了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